石家庄市综合警务站运行实效分析
2017-08-07申玉兰刘轩王玉倩张杰英
申玉兰+刘轩+王玉倩+张杰英
【摘要】石家庄市110个综合警务站的创建,实现了警务运行新模式、新机制,解决了警察职能泛化与警力相对有限的矛盾和警务投入不断增加与警务效能相对不高的矛盾,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综合警务站;新模式;新机制;新经验
[课题来源]2016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登记号SH1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一些社会矛盾凸显,国家治理能力面临严峻挑战,警务改革也势在必行。石家庄市110个综合警务服务站是全国警务改革中首例将“110”警务功能与警务服务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警务站,是具有鲜明石家庄特色的警务工作载体,也是当地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工作的一大亮点。本课题以石家庄市创建的“综合警务服务站”实践为切入点,总结其运行实践中好的做法,发掘其具有的社会意义以便更好地推广和改进。
一、破解瓶颈、确立运行新模式
面对严峻的治安形势,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警务模式,各警种各自为战、重打轻防,容易陷入民警疲于奔命、群众却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的怪圈。2011年初,经过市委、市政府广泛论证,决定启动警务改革,将市区划分为110个网格,在网格显要位置建立了110座综合警务服务站。2011年6月,110座综合警务站就全部建成。综合警务工作站建立健全了统一指挥、快速反应、运作高效,具有维护治安、打击犯罪、管理交通、服务群众职能的新型街面巡逻防控网络,加强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逐步实现了“警务综合化、警力街面化、工作全时化、覆盖网格化、服务便捷化”。
1.创建中突破“四大瓶颈”,保证了警务站正常运行
一是破解了规划选址瓶颈。警务站建在市区的中心街上、繁华地带、出入市口等人口集中和案件易发区域,选址要求高,建设标准高。警务站设计突破了以往城市路边棚亭脏乱差的惯例,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统一式样,使其成为街头的一道特色景观。
二是破解了资金瓶颈。市财政在可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多方筹措,一次性解决9000万专项资金专项用于警务站建设和前期工作。从2012年以后,市财政每年列支3000万保证警务站日常运行。
三是破解了編制瓶颈。市委、市政府确定警务站为股级机构,隶属当地公安分局,由派出所具体管理。一次性解决警务站的所有编制,配齐440个科级岗位。
四是破解了多警种合作瓶颈。警务站由从局机关、直属单位和分局抽调的民警、刑警、治安警、巡警、交警等组成,共有正式民警、协警各1320名。通过封闭式、军事化的集中培训,所需人员全部达到“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接受群众求助工作”的标准,才能正式上岗。
2.形成了工作运行模式,实现了警务快捷高效
一是确立了警务站功能定位。明确了110个综合警务站的治安巡控、接警处警、交通管理、窗口服务、接受求助、法制宣传等六项职能。将综合警务和综合服务融为一体,形成了警务与服务并重,打击与便民相结合的工作定位。
二确立了警务站指挥体系。110个综合警务站实行两级警务指挥、三级业务指导的“扁平化”指挥体系,大大提高了指挥效率和工作效率。
三确立了警务站工作方法。110个综合警务站结合所处的环境特点和工作实际,创造和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便民利民、巡逻防范、打击犯罪的经验做法。靠近火车站的北站警务站推出了便民指路条、临近环城水系的北方警务站推出了溺水应急救助服务、毗邻裕华高速口的裕华东警务站推出了医疗救助绿色通道、靠近小学的西清警务站推出了护送上下学服务等,深受群众好评。
四是确立了警务站运行模式。实行“四班三运转”和站领导带班制。以班组为基本作战单元,每班6名警力,分为三个组。一组负责接处警、巡逻防控;一组负责站内职守、服务;一组进行摩步结合的巡逻防控。
五是确立警务站装备配置。每个警务站配备2辆制式警车、2辆制式警用摩托车,实现了公安内网和互联网双网入站、移动警务终端入班、手持无线电台和执法记录仪入组、GPS定位仪入手、摄像监控督导入网等,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细化职能,构建警务新机制
1.明晰了警务站职能,实现了警务便民利民
一是指定56个综合警务服务站具有以下职能:可办理所属派出所辖区内居民年内新出生婴儿入户申报登记、居民户内成员的死亡户口注销登记、家庭户户口的移入登记;面向全市市民开展出入境业务的宣传、咨询和有关表格领取等服务;可办理所属派出所辖区居民《犬只准养证》申报和年检。
二是全市110个综合警务服务站可办理交通违法行为的查询和交通技术监控记录设备记录小型机动车(9座以下)的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及POS机罚款缴纳;年龄60周岁以上机动车驾驶人审验驾驶本,机动车、驾驶人邮寄地址、联系电话信息的变更备案及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
三是依托110个综合警务服务站服务群众。在石家庄公安局互联网门户网站创建并开通失物招领平台;在每个站内设置统一样式的便民伞架和10把便民伞。
2.构建五大机制,实现了警务体制创新
一是建立勤务运作机制。制定了《巡控盘查工作规范》、《接处警工作规范》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与六项职能相关的七本台账,把各项工作具体到天、细化到班组、落实到人头,对每一项任务、每一次处警、每一个岗位都进行了严格规范。
二是建立警务保障机制。配备了必要的生活电器,成立后勤保障小组,其维护费、运行费、民警补贴等费用全部纳入市财政预算,定时对设施、设备的运行和民警单警装备补给等情况进行巡视、保养、维修和补充。
三是建立专业培训机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形成了“新警普训、定期轮训、网络施训、弱点专训”四项培训新机制。
四是建立领导分包机制。市、区两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副处实职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分包一个警务站。分包领导每周至少拿出半天时间,佩戴单警装备,与值勤警员一起上岗执勤。
五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实施以“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讲评、一季一评比、半年一总结、全年总排名”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考核办法和警务站“五星评定”为主要内容的星级评定办法,以此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三、石家庄市“110综合警务站”运行实效
石家庄市创建110个综合警务站获得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媒体也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更有北京、新疆、武汉等30余个省市先后来石考察取经。的确,石家庄市110个综合警务站把社会管理职能与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近距离打击了犯罪、零距离服务于百姓,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方面创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屯警街头,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
作为石家庄市公安机关最基层的综合性战斗实体,综合警务服务站“屯警于街见事早、动态备勤反应快、全天值守无缝隙”,成为打造打击犯罪、反恐处突的“第一梯队、第一防线”。综合警务服务站通过采取网格化、动态化的接处警模式,构建了以综合警务服务站为基点,辐射周边2平方公里“出警圈、巡逻圈、防控圈”,出警速度较之以前的15分钟缩短至3-5分钟。通过警力下沉,全市22。7%的警力下沉至综合警务服务站,街面常态化巡逻警力由原来的240名增加到了660名,有效地挤压了犯罪空间,震慑了犯罪分子。通过建立多警联动的扁平化应急指挥体系,实现了综合警务服务站与派出所、警务室和武装巡逻力量的无缝衔接、高效协同。据统计,综合警务服务站成立的五年中就先后成功处置各类警情近120万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5万余起,直接抓获违法犯罪分子6580名、网上逃犯1200余名,成功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385起,主城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8。6%,街面“两抢”案件逐年递减,年均降幅超过16%。
2.便民服务,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石家庄市110个警务站的建立,改善了目前公安机关普遍存在的职能交叉和职责不清、快速反应和控制社会面的能力不强的一些弊端,解决了现代城市警力不足又各自為政、无法实现现代警务机制、最终导致警务效率低、群众意见大等问题。这一成功实践适应了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水平的内在要求。警务站的作用主要是全时空打击犯罪和零距离服务群众,警务站运行六年来,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显现出明显效果。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项目,综合警务服务站被群众称为“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2014年,综合警务服务站不断拓展完善便民利民举措,主动施为,大胆创新,简政放权,将地市级公安机关户政、交管、出入境等与群众最为密切相关的行政事权最大限度地前移至警务站,最大限度为人民群众办理提供便利。据统计,综合警务服务站成立的五年中先后办理或者协助办理各类证照12516个,接受户政、交管、出入境等有关咨询107215人次,快速处置各类交通事故66200余起,办理电子警察罚款缴纳25万余起。
3.躬身基层,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综合警务服务站充分发挥“在民身边、与民为邻”的优势,结合辖区特点,还推出了一大批便民利民延伸服务举措,帮助群众解决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急事难事。他们中既有在全国出彩、全省拔萃的视被拐少女如亲生女儿的全国最美警察冯志宏;在网上开通微博及时发布警情提醒、便民信息的感动省城楷模吕建江;下班途中勇救轻生落水女子的见义勇为标兵马超等闻名全国的明星警察;更有兜里常备几张10元钱随时救助遇困群众的“10元帝”杨宏伟;驾警车10余次护送“断指男”、“窒息婴”、“烧伤姐”、“难产妈”、“垂危弟”等重伤员及时入院的“接力哥”洪墩尚;为方便周边群众出行求医、缴费办事而自费制作《省二院警务站群众服务指南》的“百事通”刘希昌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立足岗位,服务群众,在群众中口口相传、赞不绝口的普通一警。他们用自己的真情付出和无私奉献,让我们公安机关从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石家庄市综合警务服务站的建设和运行,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融入综合警务服务站的工作中,将“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的工作理念融入于综合警务服务站,将“接地气、通下情,解民忧”的工作方式融入于综合警务服务站,将综合警务服务站打造成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是省会公安机关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最好脚注;是省会公安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好诠释;是石家庄市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服务型政府的最近范例!
【参考文献】
[1]张国权《关于西藏“110”便民警务站模式及应用探讨》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2]张丽;张洋《便民警务站”对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影响》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年第4期
[3]张龙燕,《我国警察110接处警中的非警务活动问题研究》,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2期
[4]英国,彼得·乔伊思著,《警务发展与当代实践》辽宁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5]陈诗楠,《警务改革新方向:建立“政府110”综合警务联动机制》,法制与社会,2015年22期
作者简介;课题负责人:申玉兰(1962年-),女,河北邯郸人,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法学,现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课题组成员:刘轩(1987年-),男,河北饶阳人,学士学位,现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献信息、图书资料管理;王玉倩(1980年-),女,河北深县人,硕士学位,现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科研处编辑,研究方向社会学、编辑学;张杰英(1976年-)女,河北迁安人,硕士学位;现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