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靠粽子脱贫,这个村子不一般

2017-08-07岳旭辉,刘璐,李艺

农家之友 2017年7期
关键词:塘村粽叶粽子

靠粽子脱贫,这个村子不一般

粽子是我国传统美食。一枚小小的粽子,由糯米等多种原料组成,经过加工厂将它生产、包装出来,成为传统食品走向市场。

山西省吕梁山深处的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是有名的芦苇之乡。这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吕梁山上鱼米乡,不信你来前青塘;要问青塘啥最好,芦苇海眼粽飘香。”每逢端午,周围十里八乡都在割粽叶、包粽子。这两年,村里的人们依托这片浩浩荡荡的芦苇,把小粽子做成了大产业,走上了“一村一品一主体”的脱贫路。

端午节,山西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的粽子厂里机器轰鸣,车来车往,一箱箱包装好的青塘粽源源不断的发往吕梁、太原等地。

张新勤说,到了这段时间也是比较旺,端午节的日产量大概是15000到20000个粽子,每天生产的鲜粽当天就运走了。

张新勤是粽子厂的总经理。虽说是总经理,但是在驻村第一书记李鑫看来,张新勤其实是在给前青塘村的贫困户们打工。因为,他的这个模式是企业加农户加贫困户。一个是贫困户的小额贷款资金,把他吸收到企业里,每户贫困户一年能享受3000多块钱分红;还有就是贫困户在企业打工,平均一个人一个月能挣两到三千块钱。

粽子成了前青塘村独特的产业

发现:传统资源里的脱贫机会

在两年前,前青塘村根本没人相信包粽子还能挣钱。村里的河边常年长着芦苇,小孩子偶尔会拔几根当做玩具。过端午节的时候,也会有村民剪上几片苇叶回家包粽子。从小在前青塘长大的张新勤想,村里的水好、粽叶好,包出来的粽子肯定好,为什么不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呢?

张新勤说:“榆次有个双合成,双合成老板和经理跟我关系不错,经常吃点他们的粽子,吃完以后就觉得,这粽子还没我妈包的那个好吃,能不能把咱们的粽叶也加工出来,让它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呢?”

村里建粽子厂,这可是个新鲜事儿。村里贫困户很多,一听说将来能到厂子里上班,大家都很支持。

在粽子包制车间里,20多个女工熟练地舀江米、添红枣、剪粽叶,一派忙碌景象。村民王金莲说,以前前青塘村的女人们除了做饭、洗碗就是打扑克、打麻将,现在大家都成了上班族。妇女们都在这儿,我们每天包这个粽子都能收入七八十块钱,这就挺不赖的。

探索:综合开拓找到持久之策

粽子厂建成后,村里也把河滩平整出来,村民们每户都有一两亩芦苇,长成后直接卖给加工厂。粽叶收入加上工资收入,前青塘村村民的腰包一天一天鼓起来。

李鑫说,比起其它农产品,粽子的销售旺季相对较短,要让更多的村民长期受益,必须在延长粽子产业链上下功夫。去年冬天,他带着几个村民去了河北白洋淀,学习当地的芦苇加工手艺。“学习这个芦苇工艺品的加工,也就是咱们说的芦苇画,已经出了一部分作品,准备大规模的搞培训,发展芦苇工艺品的产业。”

如今的前青塘,有粽子厂,也有芦苇工艺品加工。在粽子产业的带动下,前青塘村正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一村一品,粽子成了前青塘村独特的产业,也成就了前青塘村独特的致富道路。

粽子产业的门槛并不高。为什么前青塘村能够把粽子做成一个产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要手段?因为前青塘村认识到,只有跳出粽子产业的局限,有一个更大的格局,产业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为,我们周围有南方人、北方人,南方人普遍爱吃咸粽,北方则爱吃甜粽,为此讨论、分享,乐此不疲。如今,美食更像是节日的形式,承载着节日的意义,商家们更是早早就开启了美食宣传周,似乎不断地提醒着节日的存在。

粽子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其他许多食品所不具备的,有2000年传统积淀的粽子和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人文历史紧紧相联。正因此,前青塘村先后组织举办了两届青塘“粽叶香”民俗文化节,吸引了海内外数万名游客来到前青塘村,大大提高了前青塘村的知名度;也筹集资金,先后实施了修缮明清古建筑、村内村外道路硬化、扩大鱼塘、红色旅游开发、果林采摘、芦苇林建设等一系列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并举的20多项建设项目,回过头来更好的促进前青塘村产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始终面临市场挑战,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对于前青塘村来说,起步于粽子加工,但不局限于粽子加工,通过粽子与文化联姻与推广,打造了一个粽子品牌,通过这样的粽子品牌和其中文化底蕴,打造出了前青塘村的知名度,最终让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成为地方发展的助推器。

(岳旭辉 刘璐 李艺)

在粽子包制车间,女工们熟练地舀江米、添红枣、剪棕叶。

猜你喜欢

塘村粽叶粽子
粽叶飘香过端午
好吃的粽子
ПРАЗДНИК ДУАНЬУ И ЕГО ИСТОРИЯ
端午节,粽子香
摘粽叶·剪粽叶
在灯塘村(外一首)
粽叶林里的母亲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深入界塘村三冲屯开展扶贫调研活动
买粽子别挑粽叶太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