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水平和词频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程式语心理表征的影响

2017-08-07苏州大学

外文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词频程式二语

苏州大学

贾冠杰



语言水平和词频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程式语心理表征的影响

苏州大学

贾冠杰

程式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学习者语言的流利程度,增加语言的地道性,从而激发语言学习兴趣。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研究程式语的频率和受试的语言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程式语表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语言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程式语的心理表征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程式语频率越高,人们对程式语处理的准确性越高。

程式语;心理表征;中国英语学习者

1.引言

程式语是指以整体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可以整体或稍做改动、然后作为预制组块供说话人提取并使用的一串词,是兼具词汇和语法特征的语言结构。此外,程式语比非程式语具有加工优势。近年来,相关学者们对程式语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从目前来看,多数学者是从语言学视角对程式语展开研究,基于其他视角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文从心理语言学视角,探索不同语言水平和词频对二语学习者程式语心理表征的影响。

2.相关研究

有关程式语的纵向研究主要集中在程式语的习得方面,其中包括语素习得顺序和转变、疑问和将来表达的发展阶段的调查和句法发展的探索等。Bolander(1989)通过词语习得顺序的研究和不同组参与者之间放置瑞典语的否定标记的情况,认为熟悉的公式可以帮助形成创造性的语言使用。Mylesetal.(1998,1999)研究了二语学习者疑问句的发展,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证据,支持程式语在二语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有的研究比较母语者和非母语者的书面语和口语中的程式语。(Foster 2001; Granger 1998; Guan & Zheng 2005)还有一些研究考察不同群体学习者之间程式语的使用。(Conrad 1996; Wray 2002,2008)从这些研究中,人们普遍发现,在程式语的使用中母语者的表现好于非母语者,对于非母语者来说,高水平的比低水平的表现好。Howarth(1993,1998)比较了母语和非本族语学生文章中动词-名词的搭配。研究显示,在写作中本族语学生比非本族语学生有更高的“搭配密度”,而高水平的非本族语学生要比低水平的学生表现更好。Granger(1998)基于计算机数据,对程式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比其母语者使用程式语更少。这支持了她最初的假设。然而,一些其他的研究却得出了不同的结果,Guan & Zheng(2005)基于语料库,做了一个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母语者之间英文散文中反复出现的单词组合比较,结果发现,中国学生比说母语的学生在他们的作文中采用了更多的单词组合的结构,而且两组之间单词组合的语义功能也不同。Underwoodetal.(2004)运用眼动仪设备,让参与者阅读嵌有程式语的文章,结果表明,母语者阅读程式语的注视比阅读非程式语的注视更少,注视的持续时间更短,非本族语者在程式语目标词上产生的注视更少,这一结果支持了程式语的整体处理表征。为了观察在数据库中以不同频率出现的词串是如何由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产出的,Schmittetal.(2004)应用心理语言学听写任务研究了程式语的心理语言学有效性问题,结果显示,他们并没有很好地重述目标程式语,很少有程式语是整体存储以供方便提取和流畅使用的,并非所有的语料库驱动的词串在心理语言学上根据其标准都是有效的。然而,Sosa & MacFarlane(2002)研究了两词组成的高频程式语是否整体存储于心理词汇中,用词汇跟踪器记录了英语母语者对功能词of在24个不同词频的两词程式语中的反应时间。与上面的相关研究不同,他们的实验目标是嵌在自然对话中的两词程式语中的功能词,而不是整个程式语。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心理词汇中高频程式语以整体形式存在和加工。Nekrasova(2009)使用控制生成活动(完形填空任务)研究一语和二语受试是否将程式语作为整体单位识别。完形填空任务用来测量受试识别和生成基于语境的目标词束的空缺部分的能力,他用嵌有词束的32个句子作为实验材料,这些词束有两种不同的语篇功能,语篇组织词束和指称词束,它们的词频相同。另外,心理词汇的研究方法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Jegerski & VanPatten (2014)讨论了8种主要的外语心理语言学研究方法。

近年来,中国研究者也开始研究二语心理词汇中的程式语,并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如:张淑静(2004)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研究,董燕萍(2005)的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赵翠莲(2006)的多义词心理表征的发展模式。缪道蓉(2006)基于Sosa & MacFarlane (2002),分析了程式语词频和语言水平是否影响程式语的心理表征。其研究结果表明,词频对程式语心理表征有影响,高频程式语倾向于存储在二语心理词汇中。还有李红(2007)的双语心理词汇与英语学习实证研究,张萍(2009)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联想模式研究,李更春、贾冠杰(2013)的英语程式语心理表征研究,乔晓妹(2014)的新词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心理表征研究,李更春(2016)对程式语加工的实验方法研究等。从现有的关于程式语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虽然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有些研究结果之间仍有部分争议。此外,在中国,研究学习者的使用频率和语言水平对程式语心理表征作用的成果相对较少,在二语语境中的相关研究更少。本研究结合相关理论和语境分析讨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词频对程式语心理表征的影响。

3.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如下:1)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是否影响程式语的心理表征?如果是,有什么样的影响?2)程式语的使用频率是否影响程式语的心理表征?如果是,有多大程度的影响?

3.2 研究对象

作者选取了苏州一所大学60名英语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英语专业研究生为高水平组,年龄在23到26岁之间,30名大学英语本科一年级学生为低水平组,年龄在18到20岁之间。

3.3 研究材料

本研究的研究材料包括24个含有of的两词程式语,这些程式语是从Sosa & MacFarlane(2002)的实验中获取的,这些含有of程式语的句子选自美国英语电话谈话数据库,并选用了缪道蓉(2006)的句子。根据词频,它们被分为:低频、中频、较高频和高频。

3.4 研究工具

3.4.1 完形填空测试

要求参与者用最恰当的of程式语完成24个句子,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程式语的心理表征是否具有整体性,如果受试可以基于上下文正确或适当地再现词束的缺少部分,可以认为,他们把这些单元作为整体。

3.4.2 二语词频测试

该任务的目的是调查词频对程式语产出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程式语的频率对其心理表征的影响,作者对参与者所选择的每个程式语的频率进行了量化。由于没有记录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24个程式语的二语语料库,而这些程式语是从英语本族语者的电话谈话中选出的,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二语词频的测试。

3.5 研究步骤

受试确定后,首先组织他们完成完形填空任务,为了避免语法或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完形填空的句子短小,结构简单。所有测试项目都根据它们的频率分组排序,作为句子列表。本研究的完形填空任务的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每个句子包含一个目标程式语例句,选出目标程式语作为基于of出现的搭配频率的潜在刺激,24个程式语分为4类不同的频率,即低频、中频、较高频和高频,如果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语境恰当的词就得1分。

完形填空任务之后,受试需要在同一个教室里完成关于24个程式语的频率测试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受试根据他们的理解判断24个含有of的程式语的词频。如果参与者选择了低频就得1分,中频得2分,较高频得3分,高频得4分。然后频率的分数被用于分析词频对程式语完形填空任务分数的影响。下面是4个新的频率类别分类:高频:kind of、because of、lot of、kinds of、all of、most of;较高频:care of、part of、think of、some of、much of、one of;中频:piece of、sense of、each of、out of、example of、any of;低频:couple of、sums of、colleague of、bit of、sort of、type of。

在本研究中,完形填空任务和词频检测任务在正常的课堂时间进行。完形填空任务在词频检测任务之前进行,以避免任何再认现象。在测试之前,作者要求受试仔细阅读中文说明并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习英语的时间和受教育程度。受试不允许查字典和参考书,或与其他学生讨论。受试完成两项任务后,作者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和讨论。

4.结果与讨论

4.1 语言水平对学习者程式语心理表征的影响

4.1.1 两组程式语心理表征的描述

为了观察到两个水平组在心理表征上的表现差异,作者进行了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方差分析来描述相关分析。

表1 不同水平组数据描述统计

表1数据表明,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在4个程式语的频率组上得分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出高水平组参与者得分(低频4.3667,中频5.1333,较高频5.4000,高频5.5333)明显高于低水平组在4个频率组上的得分(低频3.0000,中频4.4000,较高频4.6000,高频4.6000)。

4.1.2 两组之间心理表征的差异

由于两组参与者的语言水平不同,有必要测试每个词频内两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下页表2显示了两个不同水平学习者群体内部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结果显示,两个水平组之间4个变量(低频、中频、较高频和高频)的差异显著性分别为0.000、0.003、0.007和0.000;另外,在差异性95%的置信区间中没有0,说明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在4个变量上有显著性差异。

表2 不同词频组之间的词频对比分析

4.2 语言频率对学习者程式语心理表征的影响

为了观察两个不同水平组之间程式语的频率是否存在差异,作者进行了一项二语词频检测任务。

4.2.1 词频对不同水平组程式语心理表征的影响

影响程式语心理表征的第二个因素是词频,为了回答第二个研究问题,作者进行了下面的数据分析来讨论频率对程式语心理表征的影响。

图1 低水平组不同频率分析

图1显示了低水平组在4个词频组之间的得分明显不同。尽管在中频和较高频组的得分相同,但有一个明显的倾向,随着词频的提高,参与者的分数也在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水平组内部,词频对程式语的心理表征有影响,一个程式语越经常出现,参与者表述就越准确且越合乎语境,而且程式语更有可能作为整体处理和产出。

图2 高水平组不同频率分析

图2显示了高水平组参与者的表现,4个词频组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即随着词频的提高,参与者完形填空的得分也就越高。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高水平组内部,词频影响程式语的心理表征,而且参与者对一个程式语越熟悉,程式语的产出就越准确或越符合语境,程式语越有可能整体处理或产出。

4.2.2 程式语心理表征和程式语频率的相关性

从以上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程式语的频率对程式语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讨论词频和程式语表征之间的关系,作者进行了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

表3 词频和程式语表征的相关性分析

表3显示了完形填空得分和程式语频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程式语的准确性和使用者的程式语频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78,显著性为0.003。也就是说,程式语越熟悉,程式语的处理就越准确或越符合语境,这表明程式语的整体表征变得越来越明显。

4.3 语言水平、使用频率和程式语的准确性之间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探索语言水平、使用者的频率和程式语的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作者进行了一个线性相关性分析。

表4 语言水平使用频率和程式语准确性的相关性分析

表4显示,语言水平和程式语的准确性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55,显著性为0.000,这表明相关性非常显著。在程式语的频率和完形填空得分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78,显著性为0.002,这表明它们的相关性并不如语言水平和准确性之间那么明显。可以看出,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高水平组的参与者比低水平组的参与者更倾向于整体处理和存储程式语,而且高频程式语往往比低频程式语更能作为独立单位呈现出来。

5.结论

5.1 主要发现

研究结果表明,语言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程式语的心理表征有一定影响,高水平组学生和低水平组学生在4个频率组的差异显著性分别为0.000、0.003、0.007和0.000,说明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在4个变量上有显著性差异。低水平组的学生往往会写出程式语的其他形式,这些形式并不总是符合语境,而高水平组的学生不仅能准确地写出更多的程式语,同时写出的程式语更符合语境,这可以看作程式语整体表征的表现方式,即高水平的受试倾向于把程式语作为单个单元记忆或存储,说明程式语更可能整体存储在具有较高语言水平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中。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词频是影响程式语心理表征的一个因素。频率越高,人们对程式语的处理越准确或越符合语境,随着频率的增加,对程式语的处理就越准确或越符合语境,也就是说,随着频率的增加,程式语更有可能被整体处理。对于学习者来说,程式语频率越高,整体表征越明显,越便于自动加工。

5.2 对教学的启示

研究结果表明,低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不能像高水平学习者那样准确产出同样多的程式语,为了恰当地使用程式语,学习者需要关注程式语使用的语境和语篇功能。教师应鼓励学生注意如何通过程式语语音连贯性产生言语活动,因为程式语有助于表达和实现特定的语用效果。此外,在书面语中,程式语有助于表示特定的概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以关注。

研究表明,中、高频二语心理词汇倾向于作为独立单元整体表征和存储,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为了更好地习得程式语,对程式语特别是高频程式语进行整体教学是行之有效的。Nation(2001)认为,这是记忆程式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策略,因为它可以在某些领域帮助学习者提高他们的语言流畅程度和英语口语能力。此外,学习程式语有助于奠定语法规则的基础。学习者应该高度重视程式语的习得,因为它们是预制的,并且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建的,掌握大量的程式语可以避免许多语言错误,并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5.3 本研究的不足

虽然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回答了研究问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本研究中的受试只有60人,数量相对较少。在未来的研究中,对心理词汇的研究可能需要更大的样本以获得更可靠的结果。另外,语言水平对程式语心理表征的影响尚需更多的实证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应该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证实语言水平对程式语心理表征的影响。

Bolander,M.1989.Prefabs,patterns,and rules in interaction? Formulaic speech in adult learners’ L2 Swedish [C] // K.Hyltenstam & L.K.Obler (eds.).BilingualismacrosstheLifespan:AspectsofAcquisition,Maturity,andLos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73-86.Conrad,S.1996.AcademicDiscourseinTwoDisciplines:ProfessionalWritingandStudentDevelopmentinBiologyandHistory[D].Doctoral Dissertation.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

Foster,P.2001.Rules & routines: A consideration of their role in the task-based language production of 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s [C] // M.Bygate,etal.(eds.).ResearchingPedagogicTasks:SecondLanguageLearning,TeachingandTesting.New York: Longman.75-94.

Granger,S.1998.Prefabricated patterns in advanced EFL writing: Collocations and formulae [C] // A.P.Cowie (ed.).Phraseology:Theory,AnalysisandApplication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45-160.

Guan,B.& S.Zheng.2005.A corpus-based contrastive study of recurrent word combinations in English essay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d native speakers [J].CELEAJournal32(1): 37-48.Howarth,P.1993.APhraseologicalApproachtoAcademicWriting,Language,LearningandSuccess:StudyingthroughEnglish[M].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Howarth,P.1998.Phrase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J].AppliedLinguistics19: 24-44.

Jegerski,J.& B.VanPatten.2014.ResearchMethodsinSecondLanguagePsycholinguistics[M].New York: Routledge.

Myles,F.etal.1998.Rote or rule? Exploring the role of formulaic language in classroom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J].LanguageLearning48(3): 323-363.

Myles,F.etal.1999.Interrogative chunks in French L2 [J].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21(1): 49-80.

Nation,I.S.P.2001.LearningVocabularyinAnotherLanguag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krasova,T.M.2009.English L1 and L2 speakers’ knowledge of lexical bundles [J].LanguageLearning59(3): 647-686.

Schmitt,N.etal.2004.Are corpus-derived recurrent clusters psychologically valid? [C] // N.Schmitt (ed.).FormulaicSequences:Acquisition,ProcessingandUse.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27-151.

Sosa,A.V.& J.MacFarlane.2002.Evidence for frequency-based constituents in the mental lexicon: Collocations involving the wordof[J].BrainandLanguage83: 227-236.Underwood,G.etal.2004.The eyes have it: An eye-movement study into the processing of formulaic sequences [C] // N.Schmitt (ed.).FormulaicSequences:Acquisition,ProcessingandUse.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53-172.

Wray,A.2002.FormulaicLanguageandtheLexic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ray,A.2008.FormulaicLanguage:PushingtheBoundarie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董燕萍.2005.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李更春.2016.论程式语加工的实验方法 [J].山东外语教学 (4): 20-34.

李更春,贾冠杰.2013.英语程式语心理表征研究 [J].西藏大学学报 (2): 174-180.

李 红.2007.双语心理词汇与英语学习实证研究 [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缪道蓉.2006.探索词频和语言水平对公式化语言在二语心理词汇中表征的影响 [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

乔晓妹.2014.新词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心理表征 [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张 萍.2009.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联想模式研究 [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张淑静.2004.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 性质与发展模式 [M].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赵翠莲.2006.多义词心理表征的发展模式 [M].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马应聪)

通讯地址:215006 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程式语心理表征模式对比研究”(12BYY009)。

H03

A

2095-5723(2017)02-0001-06

2017-03-29

猜你喜欢

词频程式二语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英语程式语可学性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基于Motor-CAD的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机设计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25年来中国修辞研究的关键词词频统计*——基于国家社科与教育部社科课题立项数据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以关键词词频法透视《大学图书馆学报》学术研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