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安册亨”创建活动实践经验及启示

2017-08-07黄德林

理论与当代 2017年6期
关键词:册亨县创建活动矛盾

黄德林

“平安册亨”创建活动实践经验及启示

黄德林

近年来,册亨县在平安创建工作中,以深化和创新社会治理为手段,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则,切实履行“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的职责。在创建活动实践中,发挥好基层社会平安创建活动的内生动力、提升平安创建活动的社会参与力度,形成内外合力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其“秧佑经验”值得研究与推广;创新工作方式,是平安册亨创建活动的内在要求,通过鲜活的实践活动,对新的工作方式方法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为“平安册亨”创建活动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其实践经验及启示具有重要的借鉴推广意义。

一、创建活动的典范:山坳中的“草根”民主

册亨县弼佑乡秧佑村位于册亨县弼佑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约13.2公里,辖两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268户1127人,布依族人口占99%,是一个边远、古老、宁静、和谐的平安村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没有出现过一起群体性事件和上访事件。整个村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秩序井然。全体村民热情好客、精神状态积极阳光。笔者不仅被村舍四周优美自然风光吸引,而且感受到村中到处充满浓浓的和谐氛围。近些年来,册亨县高度重视平安册亨创建活动,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典型平安村寨,但是相比之下秧佑村更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其做法可概括为“秧佑经验”并具有推广价值和意义,它无疑给我们正在紧锣密鼓中进行的平安创建活动提供了如下经验与启示:一是协商共治的“草根”力量是民族地区平安创建活动的重要基础。秧佑村村支书、族长和寨老等“草根”力量履行宣传时政、处理村务、调解纠纷、监督村规执行等职责,旨在服务村民,方便群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草根”力量也是村里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的“教师”,他们往往通过体育娱乐、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活动宣讲国家政策法规、宣布村规民约执行情况、对中小学生进行村史教育等,教育青少年从小热爱家乡、立志服务家乡,增强了青少年集体荣誉感、社会认同和社区归属感。族长、寨老和村支书等“草根”力量,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增进社会认同,凝聚了民心。二是文化认同是平安创建活动的重要基石。秧佑村村民无论是居住在村子里,还是离开了家乡,他们对自身的民族文化都具有十分强烈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秧佑村是一个传统的布依族村寨,村中至今仍然有布摩保存完好的《布依族摩经》,布依族摩文化涉及布依族的历史、哲学、文化等内容。村中举行节日庆典活动,仍然能听到天籁般的古歌之声,布依族古歌告诉后人天地如何形成、万物怎样产生、人类从何而来、阶级何时出现等。村中每年春节人们都有机会欣赏布依戏,布依戏取材包括古代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冲突的化解,旨在教育人们要搞好邻里关系、要尊老爱幼、崇善积德。至今,秧佑村寨子中央有一个小亭子,亭子里有一块高1.5米、宽1米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如下文字:“一、不准赌博贪婪,诱惑孺子;二、不准窝贼招匪,致偷设害;三、不准勾引刁棍,平空敲磕;四、不准互唆词讼,波害良家;五、不准诱淫人妻,活夺拐带;六、不准盗偷竹木,争夺田地;七、不准偷鸡盗狗,折瓜偷笋;八、不准恃尊凌卑,凶行磕索。”如今的秧佑村,普法、禁毒、综治、维稳等工作年年达标。充分说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是平安社会的内生力量,它是一个社会的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它是平安社区的文化基石。三是社会参与是平安创建活动的重要社会力量。秧佑村里的村支书、族长、寨老等“草根”力量和民族文化基因,形成秧佑村平安创建活动的“内生”动力。而社会参与则是秧佑村平安创建活动的“外在”力量,内外合力有效推进了秧佑村的平安创建活动。而秧佑村平安创建活动的“外在”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秧佑协会”,其二是“秧佑籍在校学习的大中专学生”。“秧佑协会”成员由秧佑村在外工作的具有国家政策水平和较高文化素质的人员组成,协会成员往往利用春节假期,回到本家族内部宣讲国家政策,普及法律法规知识,解决家族内部户与户之间不必要的纠纷,传递社会正能量,强化集体意识。“秧佑籍在校学习的大中专学生”每年暑假都会自发组织一场特殊的支教活动,反哺家乡,回报社会,教育对象主要是目前在校的秧佑村中小学生。这一活动主要对在校中小学生进行假期作业辅导和体育、音乐和舞蹈教学活动,利用在外学到的知识补齐村里学生的学习“短板”。同时,把他们在外掌握的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和见闻,传播给村里的孩子们,让孩子们拓宽知识视野,了解外面的世界,激发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兴趣和探究世界的热情。平安册亨创建活动通过秧佑籍协会、在外上学的大中专学生的参与,使社会各界参与到平安册亨创建活动中,延伸了平安册亨创建活动半径,提升了创建活动效果,有力促进“平安册亨”创建活动。在秧佑村,矛盾纠纷首先由家族自行处理。家族无法处理的,上升到村支两委处理。村支两委无法处理的,交由秧佑籍协会处理。协会无法处理的,交由党委政府、政法机关处理。直至今日,秧佑村没有发生一起上升到由党委、政府机关来处理的矛盾纠纷,顶多到协会就处理解决了。这充分说明在平安创建活动中有效发挥村民委员会基层自治作用的同时,通过“族长”“寨老”“协会”“秧佑籍大中专学生”等草根力量的参与,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赞扬,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事实再次证明,基层民主自治是搞好平安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创建活动新举动:十二项创新工作方法

近年来,平安册亨创建活动实践,探索出一系列新的工作方法,概括起来共有“十二项”。具体包括:建设“和谐三区”、建立“联合党支部、联合调解委员会”、实行“领导干部领衔分包责任”、建立“集市流动警务室”、推行村级自治“五事”工作法、推出“政法干警任村官”、实施“五级联防”、开展“邻里守望”、开展“星级平安创建”、推行“1+1+1”工作模式、开展“环境整治·守法行动”、实施“移动手机十户联防”等工作方式方法。建设“和谐三区”是指建设和谐库区、工区、矿区,为确保库区、工区、矿区的和谐稳定,在探索龙滩、平班电站库区建设中,主动与库区周边其他省区的基层组织和群众进行沟通,共同构建和谐库区。2010年以来,在汕昆高速公路册亨段工区建设中,册亨县政法部门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政策咨询、隐患排查、矛盾化解等工作,有效排处矛盾隐患80余起,有效化解路地矛盾纠纷134起,路地双方实现共融、共建、共享、双赢、和谐,确保汕昆高速过境的五个标段顺利施工。建立“联合党支部、联合调解委员会”就是在龙滩、平班电站库区建设中,册亨县积极主动与广西区接边的乐业、田林、隆林三县有关部门和接边乡(镇)党委、政府联系,搭建了沟通协作的交流平台,创造性地建立了跨省区“联合党支部”和“联合调解委员会”,共同调解边界邻里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干部领衔分包责任”,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册亨县七个政法委员会委员分别联系十四个乡镇,并一包到底,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领导和工作网络。建立“集市流动警务室”使警务真正前移,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好社会秩序。2012年5月,册亨县率先在农村集贸市场建立集市流动警务室,这些灵活机动的警务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派出所”。推行村级自治“五事”工作法,即群众公开提事、联席会议议事、民主表决定事、定点集中办事、严格制度监事,旨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维稳目标。“政法干警任村官”是通过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命乡(镇)政法委书记、副书记、派出所所长、派出所教导员、法庭庭长、司法所所长及政法干警到全县132个村(居、社区)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居、社区)主任助理,旨在充分发挥“干警”“干部”与群众的纽带作用。实施“五级联防”,册亨县通过开展县城街道巡逻防控一级联防,乡(镇)所在地集镇治安防控二级联防,村(社区)楼群院落治安防范三级联防,单位部门内部安全保卫四级联防,农村户与户“邻里守望”五级联防,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开展“邻里守望”,册亨县农村以10户左右家庭为单位,组建“邻里守望”互助组,在街面以10至15间店铺为单位组建联防联勤组,旨在培养村民之间“你帮我守门,我帮你看家”的良好邻里关系,达到村民增进团结,增加友谊,增强防范力量的目的。开展“星级平安创建”,册亨县通过对乡(镇)、村(社区)、单位、学校、医院、边界、企业、家庭的平安创建工作,采取“星级”等次评定的形式进行考核和命名。推行“1+1+1”工作模式,即:县委政法委员会7位委员(含书记、副书记)每一个月到一个乡(镇)当一天名誉党委政法委书记,县直政法部门其他23名班子成员每一个月分别到一个乡(镇)当一天名誉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这一工作模式旨在使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实现“化民难、解民忧、办民事、促和谐”目标。开展“环境整治·守法行动”,册亨县从2014年的7月以来,在全县范围集中开展“环境整治·守法行动”活动,集中普法宣传,集中调查调解,集中依法整治,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知法守法用法意识,规范群众维权及诉求渠道,提高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有效化解了一批影响项目建设环境的矛盾纠纷和土地、林权纠纷,有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施“移动手机十户联防”,册亨县在全省首创的这一工作方法,是指通过十户联防将多个手机号码(最多10个)绑定为一个联防组(最少需有两户),组内号码拨打求救号码后,平台以语音、短信等方式通知组内的其他所有联防用户号码成员,从而实现邻里(亲属、同事)求救(求助)和得到援助、帮助、救助的功能。

册亨县通过“十二”项工作方法创新,为平安册亨创建实践活动绘就了一幅动人的画卷,其经验与启示:一是只有形成齐抓共管机制,才能合力推进平安创建工作。无论是秧佑村基层民主协商共治、还是跨省区建立的“联合党支部”和“联合调解委员会”,充分说明,创建活动以服务群众为导向,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是完成“平安册亨”巩固提高工作各项任务的力量源泉。充分说明,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搞好平安建设的重要保证。二是只有充分满足群众诉求,才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册亨县在全省率先推行村级自治“五事”工作法,通过建立合法的、自由的、充分的诉求渠道而防止对抗倾向的堵塞和积累,是避免社会冲突、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又如册亨县建立集市流动警务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派出所”。有助于推动工作重心前移下移、切实服务基层群众、有效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秩序。同时,集市流动警务室既为老百姓办理户口、身份证件、机动车证件等手续提供方便,也能参与基层治安管理和社会矛盾化解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领导干部只有直面矛盾,才能迎面化解矛盾。矛盾出现,领导干部应当运用法律、政策、感情,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做好基层工作、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法。越是矛盾突出,领导干部越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情接待来访群众,言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心比心,把话说到明处,把理讲到明处,把事办到实处,共同化解矛盾。领导干部面对矛盾要敢于担当,干部在基层成长、工作在基层落实、矛盾在基层化解。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正源)

猜你喜欢

册亨县创建活动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林下灵芝栽培技术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近48年册亨县四季变化特征分析
十佳工作品牌 “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
春风吹来尽芳菲——鄂州市审计局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
册亨县关工委“夕阳红”宣传队特别党支部组织集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