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治与分析

2017-08-07邹玖零郝知友禹小芳屈蓓蓓吴昌奇李英明尹秋元

湖南畜牧兽医 2017年3期
关键词:病料流行性病毒性

邹玖零,郝知友,禹小芳,屈蓓蓓,吴昌奇,李英明,尹秋元

(湖南省永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 永州 425000)

兽医兽药

一起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治与分析

邹玖零,郝知友,禹小芳,屈蓓蓓,吴昌奇,李英明,尹秋元

(湖南省永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 永州 425000)

2016 年 11 月,永州市某猪场育肥猪出现食欲不佳、腹泻,随后波及产房,怀孕母猪开始腹泻,1 周龄内仔猪发病死亡率达 100%,发病死亡 178 头。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判断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疫情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通过消毒、返饲及紧急免疫等一系列综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猪病毒性腹泻;诊治;防控措施;分析

猪病毒性腹泻是主要侵害猪肠道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RoV),这 3 种病原有类似的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1],各个季节都可发生,但低温季节是高发期,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脱水、食欲下降,各种年龄猪都可感染,且以仔猪最为易感,临床症状也最为严重,发病 持 续时 间 长 短 和 死亡 率 与猪 年龄 呈 负 相 关[2],1周龄内仔猪死亡率高达 100%。湖南永州地处亚热带,冬季潮湿寒冷且持续时间较长,为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2016 年 11 月永州市某猪场发生一起猪病毒性腹泻疫情,具体调查及诊治情况如下:

1 基本情况

该猪场占地面积 30 余亩,栏舍 13 栋,周边 3公里范围内有5个中小规模养殖场和7个散养户,距离最近的一个养殖场直线距离仅有 800 多米。现有存栏经产母猪 260 头,后备母猪 30 头,哺乳仔猪340 头,年出栏量 4 000 头左右,猪场以出售肥猪为主。后备母猪:猪瘟疫苗配种前 60 日免疫,口蹄疫疫苗配种前 55 日免疫,细小病疫苗配种前 30 日免疫,间隔 15 天二免,伪狂犬病疫苗配种前 25 日免疫,蓝耳病疫苗配种前 40 日免疫,配种前 14 日二免;经产母猪:猪瘟疫苗产后 20 日免疫,伪狂犬病疫苗产前 30 日,断奶配种前免疫 2 次,口蹄疫疫苗产后 25天免疫,蓝耳病疫苗断奶至配种前每 3月免疫一次;生长育肥猪:蓝耳病疫苗 14 日龄首免、35 日龄二免,猪瘟疫苗 25~30 日龄首免、60~65 日龄二免;口蹄疫疫苗 70 日龄免疫。

2 发病经过

2016年 11 月,该猪场育肥猪出现食欲不佳、腹泻,随后波及产房,怀孕母猪开始腹泻,1 周龄内仔猪发病死亡率达 100%,发病死亡 178 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猪场在 2016 年 10 月 21 日销售过肥猪,而装猪的车在头一天去过正在发生腹泻的猪场装了病猪,事后没有清洗消毒装猪车辆,直接到该猪场装猪,在装猪的过程中猪场工作人员多次频繁的上下车辆赶猪,卖猪后工作人员也没有换洗消毒,直接进入猪舍工作,很大可能带入病原。

腹泻首先出现在育肥舍,大致始发日期在2016 年 11 月 11~12 日,11 月 17 日现场调查,育肥、产房腹泻已全部铺开,粪便呈典型的腥臭味,18日猪场人员反映,怀孕母猪也有腹泻发生,到此为止腹泻已波及到了全场。整个发病期间以1周龄内仔猪发病为多,发病死亡 178 头,死亡率高达100%。

3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3.1 母猪

母猪精神萎靡、厌食、肛门附近附着有较多粪便。

3.2 育肥猪

同圈饲养的育肥猪感染后均发生水样腹泻,部分猪表现呕吐。

3.3 乳猪

病猪呕吐、黄色水样腹泻、1周内新生仔猪多于腹泻后 3~4 天内因脱水而死亡(图 1)。

图1 乳猪临床症状

3.4 解剖变化

小肠内充满黄色或灰黄色液体,肠管扩张,肠壁变薄透明,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图 2)。

图2 解剖变化

4 实验室诊断

对现场采集的2份肠组织病料进行猪伪狂犬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编号 A、B),结果显示2份组织病料检测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阳性,猪轮状病毒病原为阴性,猪伪狂犬病原经检测为阴性。

5 防控措施

5.1 常规措施

5.1.1 重视消毒

产房执行严格的全进全出,空栏后严格清洗与消毒,并且有 7~10 天的净化时间;产房母猪入舍后产仔前每天带猪消毒1次,开产后尽量保持干燥;发病舍(栏)与非发病舍(栏),生产用具不允许交叉使用,发病舍(栏)清粪工具每次用后必须用烧碱水浸泡消毒;病猪排出物、产房中间走道与两个边道地面要用新鲜的石灰粉覆盖,门口应放置一个装有烧碱水的桶,作为进出消毒之用。

5.1.2 提高育仔箱的温度:对出生 3~5 天内的仔猪,根据天气情况及实际需要(根据仔猪的睡姿是否舒展),调整保育灯的数量和高度(图 3)。

图3 提高保育温度

5.1.3 对症治疗:用 10%的葡萄糖生理盐水加以抗生素和维 C腹腔补液,母猪用海达 8~10 支或磺胺8~10 支,任选一种进行输液。

5.1.4 谨慎调动仔猪:发病前、中期不要调动猪仔,发病尾期及时挑出弱小猪;弱小猪挑出后可以选奶水很好的母猪寄养,提高其恢复与生长的速度,减少恢复期的死亡;挑猪时要做好记录并告知驻场兽医,防止治疗和免疫失误。

5.1.5 病例处理:(1)5 天以内仔猪水泻止不住的,母猪抗体不合格的无害化处理;(2)母猪抗体合格的,用来取病料,用于母猪返饲同步感染(采用此办法主要是因为此日龄内的乳猪发生腹泻后很难存活下来,个别的残存猪也长不好,又长期排毒,致使环境承受病毒污染的压力);(3)7 天以上的搞好护理,其中体质差的或脱水严重的及时淘汰。

5.2 病料返饲

经过对返饲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测符合要求后(猪瘟、蓝耳、伪狂犬、圆环阴性),按照以下方案对产前 15天以上的母猪及后备母猪进行病料返饲,15日龄内母猪紧急免疫接种灭活疫苗。

5.2.1 病料选择:(1)仔猪呕吐后,出现拉稀症状16~18 小时内的腹泻仔猪的小肠最佳;(2)病料采集部位为小肠,如取整个消化道,要尽可能清除胃内内容物;(3)解剖后,如发现实质器官有明显出血或病变者,病料禁止采用。

5.2.2 病料处理

(1)器材:刀要锋利确保能把小肠剁碎而不影响猪只采食;

(2)溶剂:生理盐水或脱脂乳,预先放置冰箱冷藏,每头仔猪的病料兑 500 mL。

(3)处理时间:一边解剖一边剁碎病料,将处理好病料集中放置在有冰块的泡沫箱;饲喂前病料中加入相应的药品。

5.2.3 投喂量:采到的每头仔猪的病料饲喂 5 头母猪;注意使用固定量器进行均匀投放。

5.2.4 饲喂对象:产前 15 天以上的母猪,1~2 胎母猪及后备母猪。

5.2.5 消毒:返饲后要使用卫可 1:200 对猪舍周边环境和用具器械进行严格消毒。

5.2.6 保健:饲料中要添加抗生素进行保健。

5.3 防控效果

通过返饲、紧急免疫和其他防控措施,12 月份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大降低,疫情得到明显控制,经过返饲或紧急免疫的妊娠母猪所产仔猪仅有三窝仔猪中的部分猪只出现腹泻,疫情形势大大缓和,说明返饲和紧急免疫都产生了较高的免疫保护力,也进一步证实了该疫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

6 分析与讨论

6.1 案例病因分析

猪的腹泻病是一个症候群,引起腹泻的原因多样复杂,营养性因素、细菌性因素、病毒性因素和寄生虫因素等都能引起猪腹泻[3],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勤观察多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本次调查处理来看,这是一例典型的 由 PEDV感染引起的腹泻,究其原因可能有:一是猪场相互间距离太近,布局不合理,病原相互侵害风险较大(根据猪场人员反应,周边猪场早已发生腹泻);二是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猪场在售猪时,没有对出猪台进行严格的划分,生产区、出猪台和运猪车人员交叉工作,且事后工作人员未进行消毒处理直接进入生产区,导致病源携带进入;三是疫苗免疫不到位,周边猪场已有腹泻发生,而本猪场却未重视疫苗免疫,防范意识薄弱,加之天气寒冷潮湿猪群体质下降,导致腹泻病毒有可乘之机。

6.2 病料返饲需要评估风险

防控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有效免疫抗体是肠道黏膜免疫产生的分泌型抗体(SIgA),而口服 PEDV病毒后,病毒会刺激肠道局部粘膜产生高水平的SIgA[4],所以病料返饲是阳性场控制流行性腹泻的首要考虑措施。

返饲是指在发病猪场用病料喂母猪,等同于人为用野外强毒来感染母猪,让母猪产生抗体,并通过母源抗体达到保护下一代仔猪的目的,但返饲的一个最大缺点是为其他病原在猪场内滋生提供可能,特别是相互混用返饲病料的猪场之间疫病相互传播风险更大,所以采取返饲措施时应与驻场兽医评估后结合猪场实际情况谨慎进行返饲[5]:①返饲病料仅局限在猪场内部使用;②返饲前病料要进行其他疫病抗原检测(猪瘟、蓝耳、伪狂犬、圆环阴性);③选择发病前期和中期的仔猪做为返饲物供体,此时病毒含量较高[6];④病毒对消毒剂敏感,稀释返饲物的溶剂或容器不要有漂白粉或卫可等消毒药;⑤返饲后要进行效果的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后续措施。由于返饲免疫有效抗体产生需要一定时间,在抗体提供保护力之前对腹泻猪要进行对症治疗。

6.3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治

猪病毒性腹泻病一旦在猪场内发生,病毒通过粪便、污染物、气溶胶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很容易在猪群中传播开来,且病猪临床症状消失后仍可以持续排毒[7],想切断传播很难,寒冷、潮湿、肮脏、黑暗的猪舍更利于病毒的存活。所以必须从疫苗免疫、药物治疗保健、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四个方面着手进行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一是重视疫苗免疫,在每年的 9、10 月份相隔 1 个月对种猪进行腹泻弱毒苗普免,产前6周与产前3周对母猪各免疫1次,此种免疫方法可得到较高的免疫保护率。据笔者对全市范围内规模猪场调查显示,免疫了腹泻疫苗的猪场发病率大大降低,个别猪场偶有零星腹泻发生,治疗后次日并有所好转。二是注意药物治疗,出现腹泻症状的母猪要辅以抗生素治疗预防继发感染,仔猪补液并对症用药促进病猪的康复。三是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猪舍的防寒保暖,同时保持环境干燥和室内空气清新,加强营养、提高猪只自身抵抗能力。四是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定期灭鼠、除蚊虫及消毒,控制人员、车辆等的流动,特别是运猪车辆最好做到专用,清洗、消毒和隔离等措施要到位。

[1]孙福华,龚大弟,万世平,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的诊断及疫苗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4,(2):17-19.

[2]刘芳芳,刘文强,刘国荣.新型仔猪腹泻病的流行特点与病因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15,51(4):61-63.

[3]朱秀高,李艳青,程福生.规模化猪场哺乳仔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治与分析[J].中国猪业,2015,(10):50-52.

[4] 刘从敏.规模化猪场流行性腹泻(PED)防控策略[J].今日养猪业, 2015,(6):56-59.

[5]陈基萍,方奎,曹维维,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相关研究报告带来的启示[J].养猪,2016,(2):101-104.

[6]张显浩,李冰,蔡佳跃,等.一例母猪初乳带毒致仔猪感染 PEDV的病例报告[J].今日养猪业,2015,(7):94-95.

[7] 徐国栋,李峰,张广峰. 国内猪流行性腹泻防治概况[J].畜牧与兽医,2011,43(12):88-92.

S858.28

B

1006-4907(2017)03-0019-03

10.3969/j.issn.1006-4907.2017.03.009

2017-05-19

邹玖零(1990~),女,汉族,硕士,研究方向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849108910@qq.com。

猜你喜欢

病料流行性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基层兽医病料采集的要点分析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