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双主体”模式的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改革
2017-08-07许海华,张华军,何宁发
许 海 华,张 华 军,何 宁 发
课程改革
基于“校企双主体”模式的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改革
许 海 华,张 华 军,何 宁 发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是汽车类专业群基础课程,分析了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提出了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思路。在课程改革中,采取校企双课程负责人制,组建校行企课程开发团队;发挥校企双方优势资源,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建课程实训条件;以企业生产项目为载体,进行项目任务化教学。课程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校企双主体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珠海市汽车维修企业、珠海市汽车维修协会合作共同开发的一门汽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开发过程中,将汽车修理工、汽车发动机维修师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是汽车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全面掌握汽车发动机各部分构造、功用和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对发动机各机构配件进行检测与维修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加强职业意识,树立劳动观念,为毕业以后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该课程纵向起到承上启下的链接与支撑作用,学生只有学好这门课,才能为以后更进一步学习“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器”及“汽车故障分析与诊断”等其它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该课程横向又与岗位实际环境、学生职业素养与情感以及学生成才志向相对接。同时,该课程作为核心专业课程中开设较早的课程,对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和树立操作规范意识非常重要。
二、课程开发理念与思路
(一)开发理念
课程开发理念是以培养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职业行动领域真实、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境,与企业管理专家、技术专家“校企双主体”共同开发课程。[2]
(二)开发思路
课程依据“汽车技术服务领域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发动机诊断”工作任务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在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布置、汽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通过设计曲柄连杆机构的诊断与维修、配气机构的诊断与维修、冷却系的诊断与维修、润滑系的诊断与维修、化油器式供给系的诊断与维修、汽油喷射式供给系的诊断与维修和柴油供给系的诊断与维修等项目,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上述单一系统的诊断与维修工作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系统的诊断与维修技能,构建相应系统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等项目的设计,使学生掌握发动机诊断的技能并构建相应的知识。
项目设计以发动机相关系统的诊断与维修为线索进行,并最终达到掌握发动机诊断技能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开放实训室等形式,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采用过程评价、知识评价和实践操作评价的形式,来评定项目教学。对项目评价主要突出实践操作的评价,从而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课程教学评价以各项目按比例构成。
三、课程开发过程
(一)组建课程开发团队
组建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和汽车维修协会主导的课程教学团队,协作开发课程,共享人才培养、交流的成果。[3]设立校企双课程负责人,学校课程负责人主要承担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评价等改革;企业课程负责人承担课程实践教学实训项目的开发,以企业真实项目、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等作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课程开发团队设计调研提纲与调查问卷,到有代表性的汽车4S店与企业高层会谈,参观企业内部情况,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能力,明确核心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中以何种方式使用工具和设备、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个人责任,以及在不同企业组织形式下,对工作范畴、深度、质量方面的要求;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设计课程教学方案,确定出课程标
准[4-5]。
(二)分析典型岗位技能,设计学习情境
1.分析汽车维修企业发动机维修典型岗位技能,以真实工作任务(作业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课程结构。
2.针对汽车维修企业发动机维修技术人员的典型作业流程和作业项目,分析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素质,根据高技能应用型类型的层次,构建岗位技能链。分解汽车涂装修复技术人员岗位技能链,设计课程学习情境。
3.以企业真实、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遵循职业岗位能力递进的规律,按照“工作任务从简单操作准备——独立修复作业——生产工艺组织与管理”的顺序,由易至难,共设计8个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中,以企业真实、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19个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如表1所示,构建课程学习情境、典型工作任务以及通过培养形成的能力。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任务驱动型教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按照“任务布置——任务计划——任务决策——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任务评价”的步骤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学生用与企业同样的设备和工具,按照企业工作要求、规范、标准和一致的操作过程来完成学习任务。[5]
(四)校企合作开发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资源
学校与珠海达田汽车有限公司、珠海众大利公司合作,跟踪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开发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校本教材,完善学生学习情景资料,优化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开放相互配套的纸质、电子资料和网络资料。
(五)改革课程考核和评价模式
1.各项目采用过程评价、知识评价和实践操作评价的形式来评定。[6]项目评价中要突出实践操作的评价,以此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过程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实训报告、教学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根据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获得考核结果;知识评价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对知识的要求,同时,考虑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表1 构建的课程学习情境和典型工作任务及培养形成的能力
续表
在评价中,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从而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2.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其中,过程考核占50%,包括考勤考核(占10%)、项目任务考核(占40%);目标考核占50%,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试题采用与查勘定损岗位能力试题相类似的题型。考核总评成绩为百分制。
3.对于缺课或者缺少实训项目练习累计达到1/3的学生,取消目标考核资格,课程成绩计零分。
四、课程实施效果
对学生的调研分析显示,学生对授课形式认可度达98%,认为知识与技能能够同时掌握的占96%,认为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大大提高的占94%,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达95%。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课程结束后,有把握考取汽车修理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课程实施,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特别是设备操作、教学组织和解决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在课程实施中,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标准、课程实施方案、课程实施手册、校本教材和课程技能考核试题等。
[1]许海华,吴云溪.高职“汽车涂装修复与美容”课程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5):26-28.
[2]许海华.校企“双主体”开发《汽车油漆调色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职业时空,2015(4):39-41.
[3]尹威.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探讨与实施——谈“汽车美容装饰”课程教学改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8):183-184.
[4]冯雪丽,王丽娜.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开发——以《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修》为例[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6):143-144.
[5]和豪涛,宋阳,王旭斌.高职《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2014(17):69-70.
[6]何万丽.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汽车电器与附属设备课程改革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6):61-63.
[责任编辑 盛 艳]
2014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汽车整形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下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编号:201401097);广东省第一批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项目
许海华,男,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汽车修理工高级考评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车身维修技术;张华军,男,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助理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维修实训教学;何宁发,男,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助理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维修实训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7)21-0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