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将给传媒业带来什么?

2017-08-07金兼斌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根本性传媒业基础性

文/金兼斌

卷首新语

人工智能将给传媒业带来什么?

文/金兼斌

1989年夏,日裔美国社会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在《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杂志上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认为冷战的结束标志着西方国家实行的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在此意义上提出了“历史终结”说。

1994年4月20日,通过美国Sprint公司的一条64K国际专线,中国首次与国际互联网全功能连接。同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代传播》学报第2期发表了时任主编朱光烈先生的《我们将化为“泡沫”——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传播业带来什么?》一文,引发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关于互联网将如何重塑新闻传播的讨论。

二十多年转瞬即逝。回头来看,从“历史终结说”到互联网对传媒业带来冲击的“泡沫论”,其实都是对社会和行业发展态势具有深切关注的学者对所处时代正在经历的某种深层脉动的一种敏感把握和提炼。这种“断言式”的预测,往往发生在社会和科技发展某种基础性(fundamental)的东西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之时。“基础性”和“根本性”这两个词也是福山《历史的终结》一文中开篇就强调的关键词。且不论“终结论”和“泡沫论”是否危言耸听,但其在一个系统发展到某种临界点之际——通常也意味着某种范式革命前夜,对正在经历的这种深层“脉动”的点破和警示,无疑是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启发性的。须知,对任何断言和理论的评判都要放在历史和社会的具体场景中。

今时今日,当年朱光烈先生所预言的互联网大潮——特别是伴随其中的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大潮的第一波海浪,已经深刻地冲刷和荡涤了传媒业的生态格局。互联网已经成为这个社会运转的操作系统,而万物互联的前景已然在天边浮现,将很快降临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和传媒技术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线性和匀速的。我们的确又到了某种临界点,而这一波冲击的推动力则来自人工智能。相信很多有识之士已经隐隐感受到“现实应用级别”的人工智能——无论是系统还是产品或应用,即将或正在对我们的生活——包括媒介化生活,带来的冲击和变化。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这种我们日常生活中某种现在习以为常的基础性的东西,即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脉动”。

这一轮变革的到来及其对我们的传媒业的影响也许将比现在很多人内心所预想的快很多,也深远很多。

那日子近了,让我们保持警醒。

金兼斌,男,1968年7月生,浙江诸暨人,现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研究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根本性传媒业基础性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欧洲传媒系统面面观之瑞士传媒业图景下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
广播电视传媒业在新媒体影响下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措施
以“1”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探究
追寻音乐本色,让活动趋向有效
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案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