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走出的海外铁军
2017-08-07石杏茹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报道
渤海湾走出的海外铁军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凭借“两全”优势、贴心服务和“四特”精神,海外渤钻人披荆斩棘,勇立潮头。
● 设备修理精益求精,一切工作都站在甲方的立场上。 摄影/罗永华
通衢五洲,广联四海。天津自古繁华。在全球大航海时代,这个万邦来朝时的必经之地被强行“拽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人睁大了眼睛紧紧地盯住这里,防范着一切可能发生的侵害。
潮涨潮落,时移世易。今天,大海不再是禁锢国人的藩篱,而是弄潮儿纵横驰骋的舞台!还是天津港,中国人从容地观察着国际市场,捕捉着寻找财富、创造价值的机会。其中,渤海钻探人是一个显眼的一个群体。
从1996年懵懵懂懂地进入秘鲁市场,再到蒙古、委内瑞拉、印尼、埃及、伊拉克,经过20载的摸爬滚打,如今海外业务撑起了渤海钻探利润的“半边天”。2016年,海外收入和利润已站到中石油板块第二,增幅名列第一,成为中国石油又一张海外新名片。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今年5月,渤海钻探海外业务已经完成同期指标的110%。在不景气的日子里,渤钻的日子还算好过。
但是在最初,渤海钻探的日子并不好过。2008年重组之初,盘点完家底后,渤海钻探的资产总值、营业收入、关联交易市场和海外市场均位列其他中石油钻探企业之后。
“个头小、市场少,穷人的孩子必须早当家。”提起走海外的最初,渤海钻探海外人普遍这样认为。
渤海钻探人不相信眼泪,在国内市场有限的情况下,一开始就树立了“大市场、全球市场”的观念。经过对国内外市场的认真分析,渤海钻探开始谋篇布局—“做大中东、做强南美、做优亚太。”可以说,从一开始,渤海钻探在海外采取的就不是广种薄收的策略,而是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对于家底不殷实的渤海钻探来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为起步较早,“走出去”之初,渤海钻探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上都不占优势,对全球大的油气资源国的政治、法律、投资环境,包括跟政府打交道的经验比较欠缺。
回忆最初到海外的情形,伊拉克项目鲁迈拉项目组生产技术组组长樊西武印象最深的是“热”,每天外出作业,衣服湿了一次又一次。伊拉克夏天温度最高可达55摄氏度。这是什么概念?但闻雷声,不见雨点—雨点在极端干燥的大气半空中就蒸发完了。
刀在石上磨,刀越来越快,石越来越薄。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十载光阴转瞬而逝,渤海钻探如今已经构建了立足委内瑞拉辐射南美、立足伊拉克辐射中东、立足印尼辐射东南亚,以点带面的国际市场开发网络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开发策略。今年年初以来,接连中标国际市场30多个服务合同。
在委内瑞拉,渤海钻探技术服务队伍已达160余支。在伊拉克,继成功中标哈法亚油田钻修井和艾哈代布油田酸化服务项目之后,BHDC-32等队又先后中标米桑修井和增产综合服务合同。在印尼,渤海钻探公司收到甲方的授标函及动迁函,BHDC-28队成功中标JABUNG区块钻井技术服务合同,实现钻井业务重新启动。在伊朗,市场推进更见效率,渤海钻探得到了西方大公司的认可,进入他们服务商名册。
四处开花的结果是,渤海钻探海外业务从2008年的18.9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50亿元。如今的渤海钻探,生产节奏加快,设备启动时间越来越短。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2015年,石油没有春天;2016年,寒冬持续;在挣扎了两年多后,2017年,许多油服企业因为工作量锐减已经举步维艰,渤海钻探的国际业务却始终保持了稳健发展的势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产业链一体化竞争,全价值链协同性创效”市场竞争策略在海外市场的精彩落地。
渤海钻探既拥有4000米到9000米的钻机优势,又拥有从地质设计到试油交井的井筒全产业链条。国际工程公司市场开发科科长朱坤科说:“我们渤海钻探的产业链是比较完整的,给我们一个井位,我们就能交出一个井的产量。”
2015年12月13日,委内瑞拉钻井工程延续了100多年的日费制被渤海钻探人打破,开始试水总承包。
当时,委内瑞拉打一口井平均耗时4个月。之所以这么长时间一是委内瑞拉资金紧张不能及时付费,油服企业工作起来不积极。二是打井涉及链条较长,委内瑞拉在协调作业上出现问题。国际工程公司委内瑞拉项目部经理范家强说:“我们找一些案例算了算,这4个月当中等停时间达到70%。”
鉴于此,渤海钻探给甲方提出这样一个理念:“你们把整个项目交给我,不要按日付费了。只要把打一口井多少钱谈好,别的你们就不用管了,由我们去协调各家队伍,风险我担,利益共享。”
试水总承包是渤海钻探审视市场需求后的战略抉择,更是正视自我优缺点后的现实选择。
国际顶尖油服公司大多专注于一两项技术,一招鲜吃遍天。与他们相比,渤海钻探在一些技术上并不占优势。“最好的技术和最好的技术结合不一定就能产生最好的效果,不一定就是最适合甲方的。”渤海钻探根据自己各个板块的业务特长,可以找到甲方的痛点、痒点和兴奋点,制定最适应当地市场需求、价格也合适的的方案。
试水总承包的效果是显著的。2015年,渤海钻探平均25天就给甲方交了一口井,施工优良率创下100%的高水平,钻修井机平均满日费率达到95%。也就在那一年,渤海钻探委内瑞拉项目部新签合同51个,合同额总计46.75亿元,比上年提高31%。范家强说:“试水总承包之初,MPE3项目甲方只给了我们一个队伍的活儿,现在甲方把工作量全部交给了渤海钻探。”
委内瑞拉市场是渤海钻探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竞争,全价值链协同性创效”的一个缩影。其实,2013年是才是渤海钻探海外总承包“元年”。当年8月,渤海钻探中标俄罗斯鲁克石油公司在伊拉克西古尔纳Ⅱ油田的修井总包项目;9月,中标这一区块的钻井总包项目;12月与中海油伊拉克分公司正式签署伊拉克米桑油田群钻井总包项目合同。
凭借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能力,鲁克、米桑等总包项目打响了渤海钻探海外总包的“第一枪”。得益于此,2014年上半年,渤海钻探海外总包收入达到总收入的24%。几年下来,更多的甲方看到了渤海钻探的实力,渤海钻探开始在国际市场迈出了更大的步伐。李玉群说:“2016年,我们从中石油手中得到的海外业务合同只占18%,剩下的80%以上都是我们自己闯出来的,是外方公司给予的。”
“管理是润滑剂”
从日费制到总承包靠的是上上下下无障碍的沟通,考验的是渤海钻探人管理的智慧。
“甲方又来表扬信了!”
收到喜讯,正在伊拉克底格里斯河畔施工的渤海钻探BHDC-21队干部员工波澜不惊,因为这样的表扬信已经是多次收到了。
5年的艰苦施工,BHDC-21队用他们的担当和实力,书写了当地开钻验收时间最短、首战水平井最深等十几项作业纪录,叫响了“中国品牌”,赢得了甲方的认可和信赖。
“在哈法亚,很多国际知名油服公司都在这里打过井,和强者竞争,钻井速度是我们突出的优势。”樊西武十分自豪。
速度要提升,管理是润滑剂。
为了不断提升作业速度,为甲方节约成本,渤海钻探由国际工程公司牵头,相关技术服务单位形成了从技术到装备、从人员到项目全产业链的需求倒逼机制,一旦担负起总包的责任,每个环节都能实现无缝衔接,都能创造价值。BHDC-21队形成了以平台经理为核心的管理网络。班组岗位向带班队长负责,带班队长、工程师、大班人员向平台经理负责,平台经理向公司负责。做到项项有要求,层层有人管,处处有人抓。同时,通过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实现了设备提速。
在委内瑞拉项目部经理范家强的办公桌上,每天摆放着一体化施工进展图表。表上清晰标明每道施工工序、每个项目负责人,使“无缝隙衔接”生产作业在一体化施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提升速度外,海外项目管理还要接“地气”、接“洋气”,渤海钻探发挥自身优势,做到了兼收并蓄。
重组之初,渤海钻探海外业务主要是提供钻、修井服务,测、录、固、定、泥等高端市场都在别人手里。2013年,渤海钻探本着“做细做精做透市场,努力提升项目收益”的原则,坚持“两条腿”走路,确立优先发展技术服务,兼顾发展钻、修井机的新发展模式,在巩固钻、修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工程技术服务新市场,努力提升市场创收能力。
如今,特色技术已经成为渤海钻探在国际市场为甲方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优势所在。渤海钻探已经打造了一支投资少利润高的轻骑兵。2016年,海外业务中,技术服务已占收益的50%。
在伊拉克米桑总包项目运作中,漏失一直是一个令甲乙方都挠头的难题。西方知名大公司也多次在这里败走麦城。AGCS-27井钻进过程中就发生过6次漏失,漏失量达到2000多立方米,漏失过程中还伴随着溢流发生。渤海钻探设身处地为甲方着想,提供适应性更强的堵漏配方,确保泥浆性能满足现场要求,漏失量慢慢减少,直到降至120立方米到300立方米,事故复杂事件减少了,甲方成本投入下降了,成为渤海钻探可以交心的伙伴。他们的赞誉成为渤海钻探在中东市场最好的免费广告。
要在国际市场上长袖善舞,仅凭一己之力是难以完成的,必须采取合作。在管理上,渤海钻探本着“加强合作、互惠双赢”的原则,积极探索强强联合、分包代管等发展模式,与国际知名公司一起,在修井、完井、顶驱服务等十几项业务上进行深入合作,提升了经济效益。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在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今天,你想不到有些渤海钻探人在紧张工作的同时还要为吃饭发愁。
“因为当地物资匮乏,在委内瑞拉后勤保障非常困难。”国际工程公司委内瑞拉项目副经理、TIGER项目组组长吕永说:“为解决项目组八九十人吃饭这个大问题,我们千方百计提前储备米面粮油。”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同时,海外人也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和许多曾在海外工作过的同事一样,范家强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天出门前都要左右张望一下,即使在国内也一样。渤海钻探“走出去”从开始到现在大多只能找一些相对被人家吃剩的骨头,去人家不太愿意去的地方,政治经济环境都比较恶劣。国际工程公司副书记、工会主席、纪委书记商月娟说:“如果超过三天没有接到海外亲人的电话,国内家人的电话会马上打到我这里。”
在海外,渤钻人安全的弦始终都在绷着。许多渤钻人已经在海外工作了10年甚至20年,如果没有一点精神支撑,是坚持不下去的。
一直以来,“务实、创新、争优、和谐”的争先文化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是渤海钻探队伍的精魂所在。商月娟说:“ 争先文化、四特精神,是渤海钻探公司的特色文化,为我们干事创业提供了重要动力。”在这种文化和精神的鼓舞下,一个个普通的海外渤钻人用自己的默默行动践行着作为石油人的使命与职责。不求鲜花掌声,不求金钱利益,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我们只能看到他们的身影遍布在生产现场,像螺丝钉一样牢牢地筑起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梦想。
采访中渤海钻探人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因为项目谈判正处在关键时期,在接到父亲病危的通知后,在委内瑞拉的该项目负责人没能及时回国,造成了终身遗憾。“我是长子,父亲临去前一直念叨着我的名字,不能闭眼。”身在异国他乡没办法拜祭,这位七尺汉子朝着祖国的方向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世间总有一些的东西令人感动不已,石油人总有一种精神给人以无穷的力量。这样的故事不是个案。这些个个身披荣耀铠甲的战士们,最亏欠的就是家人。
● 尽管皮肤颜色不同,但在渤海钻探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踏着相同的节奏前进。 摄影/罗永华
“公司在后方给你们支撑”
铁人时代虽然已经远去,但石油精神永存。这是渤海钻探海外列车飞速行驶的重要原因。但只靠精神支撑企业又能走多远?商月娟说:“这需要企业给海外渤钻人提供物质与精神支撑,营造安全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
渤海钻探公司一直高度关注海外员工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始终把海外员工的需求与感受放在心上。为了强化安保管理,提升安全等级,渤海钻探经过认真调研和科学论证,于2014年正式启动了委内瑞拉项目员工“安居工程”。经过19个月的艰苦鏖战,饱含组织关爱的蒂格雷公寓终于圆满竣工。员工住进了干净、整洁、安全的新宿舍。
范家强谈起这个就感到非常自豪:“我有时候会和同样在海外工作的其他中国公司员工聊天。他们非常羡慕我们的居住条件,说‘不管钱挣多挣少,还是中石油这样的大国企更对员工负责’。”
除了集中住宿外,渤海钻探聘请当地驻军和安保公司,构筑了海外大安保防线。范家强说:“我们每天的安保费用达到5000到7000美金,都分摊到我们的项目成本上,为了员工安全我们不怕投入。”
渤海钻探关注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更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渤海钻探公司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对有思想波动的员工进行及时疏导。
渤海钻探关注中国员工,更关注国际员工。渤海钻探在海外有4000多名员工,国际员工占70%。如何将占公司主体的国际员工统一到中国石油的统一旗帜之下,让他们认同渤海钻探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
近年来,渤海钻探一直致力于推进属地化管理,不断加大所在国人力资源利用力度,努力为国际员工铺设成长的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提升空间。越来越多的国际员工走上管理和技术的重要岗位,国际员工的归属感、成就感不断提升。
渤海钻探定期评选“洋劳模”,并邀请他们到中国来参加表彰,并进行参观学习。
“中国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我们服务的公司规模特别大,好吃的东西真多……”每个到中国的“洋劳模”回国后都对身边的亲戚朋友这样炫耀,感召力很大。渤海钻探还走进“洋劳模”的家庭、社区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宣传。
“我喜欢中国石油,在渤海钻探工作很愉快。被评为优秀员工是对我的肯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用更好的业绩回报公司!”渤海钻探国际工程公司委内瑞拉项目BHDC-11队国际员工卡洛斯被评为2016年度优秀员工。他的发言代表了渤钻国际员工的共同心声。
成绩属于过去。渤海钻探正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为实现“十三五”海外远大目标而继续奋斗。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