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对比分析
2017-08-07马广志
马广志
(内蒙古赤峰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对比分析
马广志
(内蒙古赤峰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给患者采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进行检查,对比其诊断情况。结果 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确诊率为44%,心脏彩超检查的检出确诊率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查后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采用心脏彩超诊断的敏感性相比于心电图诊断情况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心脏彩超;心电图;高血压性心脏病
近年来,因为环境因素和生活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高血压在我国属于高发病率的疾病,患者因为长期血压较高常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肾脏、心脏以及肝脏等器官的病变,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最重要的一个并发症,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心脏左室不断增厚、增大,心肌收缩力有所降低,从而会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的病症,加重患者的病情。本文中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00例进行心脏彩超和心电图诊断,以下是本次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合并脑梗死的31例,合并糖尿病的2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等。男61例,女39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8.3±8.1)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6±1.2)年。
1.2 方法
给患者进行心电图诊断,取患者平卧位,常规消毒连接导联部位,然后将电极连接,并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进行记录。心脏彩超诊断,取患者左侧卧位,设置探头频率为2.5~3.5 MHz,然后将探头放置在患者的胸骨左缘、心尖处,全面检查患者的心脏。
1.3 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的诊断确诊率,心脏彩超诊断标准是左室后壁超过时间隔绝对11 mm,并超过正常厚度1.3 mm。心电图诊断标准左室高血压超出3.5 mv,其中男性超出4.0 mv,女性超出3.5 mv,ST-T段显著下移,T波出现倒置,R波导联出现上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确诊率比较
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确诊率为44%(44/100),心脏彩超检查的检出确诊率为83%(8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检查情况比较
两种方法检查后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检查情况 [n(%)]
3 讨 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因为长期血压处于较高的状态,对患者的各个身体器官造成疾病的伤害。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数量较多,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等息息相关。高血压对患者的左室心脏压力较大,造成左心室肥厚[1],最终引发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这类患者早期症状有心悸、头痛等轻微症状,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在临床上诊断中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错过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临床上对于该病的主要诊断手段是心电图,但是研究发现,心电图诊断的漏诊率较高。心脏彩超是近年来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一种先进的手段,在对心脏病变部位观察的同时还可以对清楚显示患者的血流情况[2],为医师对患者病情的诊断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心脏彩超采用超声波可以直接检查到患者的心脏界面,对患者心脏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100例患者进行诊断,结果显示,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确诊率为44%,心脏彩超检查的检出确诊率为83%,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心脏彩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确诊率较高,便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两种方法检查后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临床上可大力使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
综上所述,高血压性心脏病采用心脏彩超诊断的敏感性相比于心电图诊断情况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1] 赵文科.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4):3125-3126.
[2] 周 涵.5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的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2):6772-6773.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41.3
B
ISSN.2095-6681.2017.08.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