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指导

2017-08-07贾红敏高宁宁

关键词:住院费用康复训练住院

贾红敏,高宁宁

(山东省警官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2)

简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指导

贾红敏,高宁宁

(山东省警官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2)

目的 简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指导。方法 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不进行其他指导。对观察组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指导。结果 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0.2%,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在训练中因心力衰竭加重退出了训练,但均存活下来。对照组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2.24±1.63)天,住院费用为(13262.51±116.24)元,再住院率为30.61%(15/49);观察组的患者住院时间为(7.33±0.23)天,住院费用为(2572.31±120.34)元,再住院率为12.24%(6/49)。观察组的训练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动康复指导能够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和再住院率,其病死率低,患者康复率高,能够快速恢复劳动能力,延长患者寿命,值得临床推广。

简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指导

心力衰竭是由心脏功能性疾病致使心室射血功能受损所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一直被认为不适宜运动康复,但在发达国家,心脏康复是对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达到了以往的保守药物治疗往往达不到的效果,目前,运动康复指导是比较新兴的治疗方法,较为理想且全面地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干预。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分析运动康复指导的训练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研究,共收集98例。在这98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占67例、女性患者占31例,患者的年龄在48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62±2.63)岁。将这98名患者以随机的方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49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各类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包括性别、年龄、症状等方面,结果显示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不进行其他指导。

对观察组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指导。

1.2.1 沟通

给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及个人资料详细掌握,便于针对性地制定训练方案。与患者加强沟通,告知其运动康复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运动康复训练能够达到的效果,争取患者的信任,让患者积极地配合训练。

1.2.2 运动康复训练

在患者住院初期2天内进行6分钟步行测验,进行心功能分级[1],并根据此结果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第一个星期步行训练,初期每隔2、3分钟休息1分钟,适应了之后在患者没有心慌、气短状况下逐渐增强[2]。第二星期到2两个月健美操指导,应在护士陪同下进行,动作应舒缓、到位,让患者在音乐中稳定情绪,找到信心。第3到6个月耐力运动指导,比如慢走,骑车,慢跑、羽毛球等[3],可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让其自行选择,在宽阔没有障碍的地方进行训练,当患者觉得疲惫时需要休息,感觉好转后应尽快恢复训练计划。在训练中对患者的情况每周进行一次评价,并适当调整[4]。

1.2.3 心理疏导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反复,患者在心理上容易出现烦躁、易怒、消沉等症状,做好心理辅导,让患者不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对于医护人员制定的运动康复计划充满信心,也认可通过运动康复训练将会收到的效果。鼓励患者持之以恒,有耐心并且开心地完成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运动康复指导效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指标分别为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再住院率。

1.4 数据处理

在研究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数据录入到SPSS 19.0软件中,录入精准无误,并进行统计处理。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如果数据统计结果显示P<0.05,表示这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有一定差异,本次研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0.2%,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在训练中因心力衰竭加重退出了训练,但均存活下来。

对照组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2.24±1.63)天,住院费用为(13262.51±116.24)元,再住院率为15(30.61%);观察组的患者住院时间为(7.33±0.23)天,住院费用为(2572.31±120.34)元,再住院率为6(12.24%)。观察组的训练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运动康复指导效果(x±s)

3 讨 论

心力衰竭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不能进行运动的,近些年来,通过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其实可以通过运动康复,尤其是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力功能,调节器激素水平[5],进而提高寿命。

运动康复指导训练相对来说难度不大,并且安全可靠,患者没有经济方面的压力,也不需要繁琐的设备,患者和家属都能够接受。在训练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对其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康复计划,和患者勤沟通,让其了解自己疾病的机理以及通过训练可以达到的程度,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使其积极配合训练,这也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

但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也会有一定的危险因素,这就对运动康复医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要具备执业医师的资格,对于疾病有比较熟练的管理能力。(2)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运动康复治疗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比较熟悉,能够对潜在的危险进行分析和把控。(3)对患者运动康复计划的操作及流程熟练掌握,了解适应证、禁忌症,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暂时终止运动以及什么时候恢复运动,能够很好地处理在运动康复训练中出现的各种情况。(4)能够正确地读取运动训练中显示的数据,并且根据数据结果开具处方或改变计划,以便运动康复方案的顺利进行,对于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能快速反应并处理。(5)有一定的总结能力和科研能力,积累相关素材,为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指导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运动康复指导能够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和再住院率,其病死率低,患者康复率高,能够快速恢复劳动能力,延长患者寿命,值得临床推广。

[1] 张守琳,刘兆政,唐正菊.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1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3(02):152-153.

[2] 李瑞杰,宋丽芬,王亚娟,等.运动康复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24(04):426-427.

[3] 刘 庚.电话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知识水平、生活质量、再住院和急诊就诊情况的干预效果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36(24):2716-2717.

[4] 马灵芝,刘雅菊,苏彤春,等.有氧运动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左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23(07):342-343. [5] 洪华山,董现锋,陈协兴,等.长期运动训练使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标准药物疗效更佳[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24(01):612-613.

[6] 傅向华,汪雁博,王学超.第三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暨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0年会特约专家精彩讲座摘录(十三)[J].临床荟萃,2011,12(18):216-217.

[7] 高连彬,史靖芹,范瑾章,等.定州市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调查[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13(07):724-725.

本文编辑:李 豆

R541

B

ISSN.2095-6681.2017.01.196.02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康复训练住院
妈妈住院了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市医保局:部分住院费用 4月1日起“无纸化”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