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文化在湛江商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7-08-07王双全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430070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商旅雷州湛江

王双全 宋 静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430070)

雷文化在湛江商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王双全 宋 静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430070)

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商旅游已经成为新的风向,文化元素渗透在旅游商业空间的设计中可事半功倍。粤西红土文化这种流传于中国广东雷州半岛的一种特色文化正在悄悄被人遗忘面临失传,后继无人。面对这样的文化窘境以及商旅空间的发展趋势。把本土的文化历史、风俗民情融入商旅业中,弘扬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雷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商旅空间,为湛江打造出耀眼的城市文化名片。

雷文化;转换;商旅空间设计;应用研究

一、雷文化及其在湛江商旅空间中的重要性

红土文化是一种民族的民间的艺术,而在粤西地区的“雷文化”作为区域性文化,在广东被列为“四大文化”之一。从广义上来分析,“雷文化”中“雷”则指雷州半岛。

经多种文化的并融,雷州先民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叹绝的民俗,更有许多文化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2008年底止,其中国家级主要有:雷州歌、遂溪醒狮、雷州石狗、湛江傩舞、湛江人龙舞等。省级主要有:廉江舞鹰雄、麻章傩舞“考兵”,麻章“爬刀梯”,雷州姑娘歌等。市级主要有:雷州沈塘人龙舞、雷州乌石蜈蚣舞、雷剧、雷州穿令、雷祖文化、雷州翻棘床、雷州音乐、雷州方言、廉江白戏、簕古龙、调顺网龙、雷州下火海、湛江番鬼托梁、徐闻阵式藤牌功班舞、东海津前天后庙会等。

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展,文化结合商业的旅游文化项目在全国都已经开展了有一些时间,成功的案例有:南京熙里南,传承发扬老城南的江南文化为主要元素;山西的平遥古镇,有着具有历史韵味的深沉,各种漆器和工艺品,特产,成为其独特标签;云南丽江古城,多民族特色的商业街区和文化氛围;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文化赋予景德镇瓷都之名,各国游客慕名而来……这些都是以文化造就的商业旅游。而作为沿海城市的湛江,这片红土地不仅具有优良的旅游环境及其资源,还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粤西红土文化——雷文化,在这几年被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收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影响是深远的。

自2010年起,广东省为建设文化强省,将雷州文化列为广东四大区域性文化之一,再一次强调保护雷州文化,加大研究和建设力度。2011年正式确立雷文化的地位,南蛮之地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二、雷文化在湛江商旅空间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雷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地域性为湛江的商旅空间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设计时融入雷文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为构建完善的设计文化元素体系,还应对雷文化深入挖掘、全面梳理,使其现代化、创新化。

1.雷州茂德公古城

茂德公古城位于雷州白水沟水库旁,是一座全新打造的有着古朴雷州风格的城区。在街道与建筑上的设计,全部采用了典型雷派风格,街区里涵盖了一些文化展示空间,例如石狗的小站厅、雷州股居民的生活展览空间等等。位于古城中央的大戏楼旨在打造成国戏曲艺术交流平台中国大戏传承中心。还有配套的餐饮空间,例如一些地方特产、风味餐馆、特色小吃。古城旨在浓缩还原本土文化与民俗内涵。

2.樟树湾大酒店

樟树湾度假大酒店是国内以鼓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主题酒店。其设计意图是把雷州文化中经典的换鼓文化融入其中,进而带动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喜欢雷州文化。

酒店大门前以“雷州换鼓”传说为题材版本设计了一组雕塑,整个酒店的装修都运用了“鼓”作为其基础的设计图腾,“鼓色鼓香”的酒店主题从桌椅造型到各种界面图案都进行的衍生。

在酒店的中庭位置,开辟了一块“一亩三分地”,在这红土地文化里,酒店在这片地方返璞了雷州地区独树一帜的农家院落,而中间的房子是以雷州古民居为模板,材料由雷州当地的石材和茅草搭建而成,又一处体现出雷州的古文化。酒店还以当地居民为例子,为大家展示农民一天的生活,地里面种植了青瓜、玉米、香蕉、茄子、树菠萝等雷州半岛的地方农作物,提供特色的雷州菜,比如大粽、甜酒、芋头饭、叶塔饭等地道的雷州美食不仅让游客齿颊留香,也是一种雷州文化的绝佳体验。

3.其他商旅空间

雷祖祠是雷州市最古老的一个祠堂,自唐贞观十六年组建,祠内是原始而古老的景观,可是作为一个游客众多的景点,雷州祖祠周边的景观设施与旅游配套的商业空间显得比较单薄。基本都是零碎的不成规划的散点,买卖的物品与纪念品的特色也非常欠缺。对于商业的空间规划与旅游空间的建设还有可提升的空间。

在雷州的三元塔风景区里的雷州博物馆展示的是当地的历史人文,但是并不完全把雷文化的所有内容全部展示,再者,关于已经载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各种雷文化的阐述也不够详尽。

例如雷州石狗素有活化石之称,但在展馆内上千座石狗的陈列,仅仅是排排坐,直接放在地上,观看的角度单一,且观赏性有所欠缺。展品的摆放缺乏逻辑秩序展馆内部空间的装饰略显简陋,单靠展品缺乏感染力,有改造余地。馆内与馆外的商铺,如导视系统、餐饮空间、酒店空间、特产卖场等等,缺乏与之配套的装饰与风格。

另外,在查找雷文化的具体案例资料时,笔者发现对雷文化的研究文献数量并不多,且研究分析的问题多数是就其文化层面的问题进行论述。2009年开始有针对文化强省的内容进行的雷文化的一些融入性研究,但项目中基本没有谈及如何将其文化与图形的现代化、创造性的转化。

三、基于雷文化的商旅空间设计策略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雷文化在湛江商旅空间中利用率少、应用手法单一、表现的文化性弱。也发现了雷文化中原本的装饰性艺术较少,都是故事传说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用设计思维将文化符号提炼,通过艺术手法转化成符合大众审美的图形纹样,通过使用不同的材质或者各种建筑、空间界面、家具、雕塑、窗棂,和各种软装饰与陈设品等等作为媒介,研究创造性转化的可能路径,把雷文化的独特符号表达出来,实现湛江商旅空间在文化性上的创新与突破。

1.雷文化标志性符号的提炼

图形的转化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在笔者指导的学生作品中(图1),把湛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种绘图方式表达。美是现代人追求的,以雷文化中的元素为创作灵感,转化成符合大众审美的多种艺术风格的画面,这样的图形图案,更加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转化完成的图形图案可用于商业空间的装饰纹样上,比如壁画、窗帘、桌布、家具织物等等。

图1 雷州石狗图形的转化与原型(宋静 绘)

2.材质转化

图形需要附着于材质。或者柔软或者坚硬或者冷峻或者亲切,图案与材质结合后会产生更准确的情感传达。

雷州石狗的材质是石头,是许多人了解雷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如果想把它作为一种商业装饰类型的展示陈设品,如果用石头,那么跟原来的石狗无异,过于沉重也缺乏新意,显然不明智。可利用大家都喜欢接受的布艺玩偶的形式出现,以拟人的形式赋予石狗丰富的表情与色彩,作为具有强烈特色的陈设设计。

石材、木材、钢材、塑料马赛克等多种材质使商业空间具有可塑性,可以让图形文化在不同材料上推敲,创造出不一样的氛围。

3.建筑部件装饰转化

商旅空间的建筑外形与其各部分的结构装饰部件等,造型与装饰墙都能与雷文化的元素相结合。楹联,石雕等,龙脊飞檐,匾额,雕梁画栋,柱、檐板、斗拱、屏风等都出现在雷派建筑中,设计考究且风格独特,区别于别派的风格建筑。甚至建筑的材料都可以利用古时雷州民居所用的茅草、青石、红砖、红瓦等等。无论是室内的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部,这些丰富的建筑符号都是一个巨大的地方文化标志符号,将其有机转化成现代商旅空间元素,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4.陈设物品艺术性转化

陈设物品、家具、灯具、屏风、字画、雕塑、民间工艺品、等等,主题文化空间中的各种内含物,甚至是花盆、窗帘、各种地方特色的生活器具的展示陈设都可以营造出文化气氛。

5.互动体验转化

商业街、景点周边商业配套等等,它们中都含有文化商业空间。其设计思路是要与文化有机结合。就是互动的体验。体验式的旅游是当下商业旅游的新生项目,例如一些文化体验农庄,可以让游客置身其中跟当地人一样的去体验民俗风情的生活。

综上所述,目前湛江在快速发展经济的阶段,其商旅空间正在发展阶段。文化创意行业和旅游业也在紧随崛起的脚步,要成功打入市场,就必须在乏味单调的设计中突破。另外一方面更需要从雷同的风格中建立起文化主题的商旅空间模式,让文化有更准确生动的表达。与之配合的空间内部装修和内含物品的设计再到主题景观园林的设置,体验式的文化农庄或者餐饮空间。通过研究文化与商旅空间设计理念的关系,我们力图运用独特的视角将雷文化的土著野蛮的图腾,转化为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造型图案,应用于商业建筑装饰和景观规划当中,辐射到周边的文化产品,让雷文化具象化,让旅客看到憨态可掬,讨人喜爱的文化创意产品,到流连忘返的主题酒店和文化体验农庄,从视、听、触、味、嗅无知觉中感受文化的盛宴。

[1]刘利剑.商业空间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胡飞.艺术设计符号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赵新良.建筑文化与地域特色[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2.

[4]邓碧泉主编.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5]陈新生主编.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王双全,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宋静,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商旅雷州湛江
漫步湛江
大型集团企业综合智慧商旅平台构建研究
梦中题词
乡音心中留
阿里“差旅革命”意在何为?
文化商业街区的导视形象设计思路剖析
雷州书画作品选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创作巡展活动启动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