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次学生心理行为表现及纠正方法
2017-08-05李彪忠
李彪忠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古城中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自2006年开始实施分层教学以来,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观念得到了转变,积累了一定的分层教学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但是,我们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思想波动大,个性差异明显。为了进一步搞好分层教学工作,我们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纠正。
一、具体的做法
七年级学生入校时按成绩分成六个平行班,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个性、能力、文化水平、生理、心理变化表现出差别。八年级根据七年级期中、期末统考成绩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学校的表现等因素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表现好成绩优秀分为A层,表现正常、成绩中等分为B层,表现差成绩一般分为C层。九年级通过考试再进行调整,比如B层表现优秀的学生可调到A层,A层表现差的学生可调到B层,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出一个术科班,让他们在音体美方面发展。这样便于老师教学,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实现了全面培养、突出重点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但是,分层教学也使学生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对大多数学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但对于一些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同学来讲,压力就是负担,每次考试都会令他们心情焦躁,坐卧不安,有的甚至会紧张得夜不能寐,考试时满头大汗,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给他们的心理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危害。
二、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1.A层中属于班级前几名的学生成绩突出,占有绝对优势,
有骄傲自满情绪,后几名的学生经常担心因考试成绩不好被调到B层中去,有一种自卑心理。
2.B层的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前面的学生踌躇满志、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想进入A层,一旦愿望化为泡影时情绪低落、不思进取,甚至出现自暴自弃、上课不专心听讲的现象。后面的学生担心一旦成绩考差,在校表现不好,就有被调到C层的可能。
3.C层的学生负担压力轻。通过努力学习能进入B层是好事,进不了B层也无所谓,对高中不抱多大希望,只要父母同意能上职业学校就心满意足了。
三、针对上述表现采取的纠正措施
1.对A层学生做好心理辅导。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给自己正确定位,不要自视过高,也不要悲观失望,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习和生活,克服骄傲自满的心理和自卑心理。其次,对其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和纠正,指导学生不要一味埋头苦学,要劳逸结合,注重身心的协调发展。注重课堂效率,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及时向科任教师请教。第三,即使是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被调入B层,这也不是什么耻辱之事,只要以后努力就行。第四,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一旦孩子的成绩下降,首先家长的心理就会出现问题,责怪怨恨孩子,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指导B层学生注重实际,不断进步,避免好高骛远、不求上进。B层学生要克服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注重实际,不断进取,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有发展就是好学生,要能进入A层是好事,进不了A层也不是坏事的心理准备,不要忧心忡忡、患得患失、前怕狼后怕虎。要以一种昂扬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3.C层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A、B层学生的强,要克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作用。C层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考试成绩差,明知升高中无望,主观上不努力学习,便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作用。对C层学生来讲,成绩差是共同的,但差的原因又不尽相同,教师不仅要了解差的不同原因,能够在教学中对症施教,又要引导学生正確认识自我,合理定位。教师在教学中内容上要降低难度,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布置作业要少而简单,考试内容要广而简单,让他们在作业和考试中找到满足感和归属感,从而引导一部分学生把兴趣转向音、体、美等学科,学习一技之长,将来上高中的特长班。同时也鼓励另一部分学生,既然上不了高中,就到职业学校去学习一技之长,将来也大有用武之地。
4.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调动三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使各层次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你追我赶,共同提高。这一切要靠恰当的分层评价机制来引导。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促使其不甘落后,积极追上;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肯定进步,消除自卑,点燃自信的激情,拨开眼前的迷雾,调动他们自觉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评价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和谐发展。
总之,学生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学生增加很大的压力,学校紧紧围绕中考追求升学率,给学生也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来自社会的压力就更大了。分层教学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只要我们对问题学生耐心辅导,建立一个从个体、家庭到学校甚至社会交叉的心理维护系统,使他们认识到位,从生理到心理达到平衡,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使他们在学校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殷余忠.中学校本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姜慧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