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加走进历史
2017-08-05李青平
李青平
(平凉市第五中学)
摘 要:著名思想家王充说过,读书学习“凡贵通着,鬼其能用也,若学而不用,则等于鹦鹉学舌。”学习历史犹如和古人对话。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必然有很大的差异。怎样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更好地走进历史,探究和理解历史,是摆在每位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走进历史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记忆,也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作为一个历史教学者,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途径更加积极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厚实的历史感。笔者以为,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途径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帮助学生培养起对历史的感悟能力。
一、以提高学生历史素养为目的的课堂设计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具备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而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加深入,“背一背”能学好历史的做法早不管用了。“背一背”只能在门外看历史,要走进历史、学习历史,就要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学生持久喜欢学习历史的关键。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课程教学的目标要素质化,体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
二、重视对历史过程的把握
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历史过程的把握,让学生获得对历史的整体性感知。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总是有其发生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结果。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不能太过于简单化,应该发掘历史事件的背景因素,并且做到对历史事件尽可能地细致描述,并在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介绍中导入自己的一些看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一个完整的脉络中体会到历史事件的深意和整体感知力,逐渐获得解读历史的能力。
三、历史课堂与时政热点的结合
我们生活的世界,横看社会,纵看历史。历史学科归根到底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培养应用、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样会使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和读懂现实,会更为积极有趣地对待历史课堂。再如,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学习可以与现实中个别干部的“一言堂”做法相连,以古验今,古今同鉴。说白了,历史教学就是服务于学生生活与人生的教育。
四、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如果中学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真实地走进一些历史的遗址(如红色圣地和机构——历史博物馆),亲身聆听历史经历着对过去历史的口述,这必将极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感受力。
五、开展历史讨论
課堂内的教学主要是历史老师通过自己对历史的分析给学生以理解历史方法的启示和引导,而课外历史书籍的阅读和情景化历史教学的目的则在于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在此基础上,历史老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讨论,并在学生讨论中多做积极的引导和鼓励。这样不仅能够起到让学生彼此交流的目的,更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让不同的学生在对同一历史主题的探讨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争鸣,各抒己见。
六、尊重学生的见解和看法
教育要敢于肯定学生回答历史问题的勇气,并尊重学生的看法、见解。不论在课堂内外,教师都应该积极接受学生,使学生有机会根据学习内容思考与表达认识,这对学生最终形成正确的思想、情感、价值无疑会有巨大的积极影响。新课程改变的不仅仅是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课程的观念。让每一堂历史课更加贴近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思维碰撞中为他们的将来留下更多的“东西”。同时这样做也能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健康的、不容易走极端的人。
七、扩展历史阅读
教师应利用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扩展历史阅读,最大限度地获取历史信息。中学历史教材因其篇幅限制,并不能提供全面丰富的历史信息,让学生通过课外历史信息的阅读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在这一方面,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精心挑选一些层次吻合历史书籍,有一本或两本内容编写较好的即可。当然,中学历史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观点中肯的相关历史剧或电影或者相关历史的光盘资料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
八、课外交流、做朋友
现在社会上各种思想对学生影响太大,很多历史剧不尊重历史事实,甚至篡改和歪曲历史,这样很多历史观念、历史现象往往会和学生内心的价值观有较大的冲突。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和学生交流,做他们的朋友,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生活氛围。亲其师,信其道。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能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做到以上几点,则会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历史,帮助学生培养更深厚的历史感,获得更深邃的历史判断力,进而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真正体现历史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当然,教无定法,教法只有和学生(学情)相结合才能真正促进教学。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