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感
2017-08-05李宗范
李宗范
(甘肃省古浪县黑松驿初级中学)
当前,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引进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的教学工具正在融入傳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可以用信息技术向学生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可以利用实物展示台或课件制作中的链接功能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的新信息、新观点、新数据等。从而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通过计算机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另外,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使原来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表现形式变得直观易懂。
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感受。
一、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扩充课堂容量,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需要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突破教学难点,巩固教学成果。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出示大量的练习素材,从而帮助学生节省很多时间。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就可以在备课时精选出好的、有梯度的练习并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就能节省板书练习题目的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来提高课堂效率。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终端设备(如展台),很快地将阅读的材料出示给学生,教师对阅读材料的选取就不局限于学生是否人人都有的材料,可以直接利用网络上的资料,也可以在教辅材料上选取,从而达到选取好的素材进行精讲精练的目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模拟实验过程,增强实验的可观赏性
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常常会遇到有些实验现象瞬间即逝,有的实验现象需要几年乃至几十年后才能观察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的过程,把反应慢的过程人为加快,把快的过程放慢一点,这样就能方便地观察实验现象,从而起到直观形象、重复再现、大小、远近、时空、动静、快慢都可调节等作用。如,在介绍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时,若采用动画模拟演示,每一个冲程快放、慢放或暂停均可,而且还可以连续整个过程,使整个工作过程一目了然;又如,在讲日食、月食的成因时,如果借助动画演示,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一看就明白其道理。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课对于《种子的萌发》只从文字和静态的图片给予展示,好多学生无法理解种子从萌发到成长的过程,用实验演示的话,需要很长时间,又不易观察其生长的详细过程,教师对此无从下手。但使用多媒体后,将种子萌发的各个时期用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种子从萌芽到生长的过程,整个过程栩栩如生地显示在学生面前,既易于学生理解,又能详细描述其变化过程。
三、利用信息技术能穿越时空,放大微观世界,看清事物的内在本质
生物老师在讲《血流——流动的组织》一节时,教师只能强调血液是一种组织且可以在血管内流动,学生不理解血液是如何流动的,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血液循环系统,则可直接观察到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速度和方向,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变得深刻。
课本讲爬行动物时,老师无法用语言准确生动地描述,又不能将大型的爬行动物拿到教室来展示,使用多媒体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片观察爬行动物,还可以展示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让学生领略当时爬行动物生存的环境和种类,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现在地球上爬行动物种类减少原因的兴趣。
四、网络超链接,拓展课堂内外
班主任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在完成课本教材内容后,学生感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心里健康等都与自己离得很远,不能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教师可以利用超链接寻找网上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观看网上的安全教育短片、交通事故画面、三无食品对人的危害实例等,从而引起学生对安全的思考和注意。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把多媒体技术适当、适度地融入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2).
[2]汤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
编辑 赵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