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2017-08-05沈爱莉
沈爱莉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高级中学)
摘 要:高效課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研究如何能使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就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效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增进学习效果,让学生学得深;提升学习体验,让学生爱学、乐学。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就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导学案,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究获取知识,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充分拓展他们的思维,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必要。一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落实预习环节。预习中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或资料,整理总结要学习的知识点,对不懂的内容记下来,课堂解决。二要培养学生做笔记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简要地记下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解题思想方法以及一些解题技巧,课后再进行归纳整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与复习内容。三要培养学生整理错题的习惯。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会而不对,这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扎实,所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错题集,把每次易做错的题目整理出来,在易错处标示并认真改正,在改正的过程中确实弄清错误的原因,扎扎实实学好每一章节的知识,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数学,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的是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用的数学,需要的是有趣的数学。所以教师应该随时将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引入课堂来解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趣的,而且生活中处处有应用。例如,我们学习数列求和时可以结合身边的存贷款问题、分期付款问题,学习线性规划可结合身边许多求最佳选择的实际生活问题,将其转化为线性规划最优解数学模型来解决。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近,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背景相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学习情境素材,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开发新的学习情境素材,充分发挥学习情境的功能,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融入学习情境中,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活动。
1.实验情境
数学实验的过程就是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适当运用数学实验可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例如,在讲解随机事件的概率这节内容时,课前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枚硬币、一张白纸。
(1)两人一组,每人抛硬币20次,分别记下出现正面与反面的次数,小组比较实验结果。
(2)与其他组比较统计结果,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3)各组分别计算出现正面与反面的频率。
(4)各组同学对比出现正面与反面的频率,能得到什么结论?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随机事件的概念、随机事件的概率与频率的关系不是作为结果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获得的。这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动手实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去构建新认识结构,而两个学生的分工协作探究,既加强了数学交流,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2.问题情境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新理念就是:教学要体现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所有这一切,必须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问题情境。教学中合理的问题情境设置,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探究学习内容的思维活动,内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使课堂充满活力。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共同探究,在研讨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淼淼.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研究[J].语数外学习,2012(6).
[2]林凤莲.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7).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