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会直选中居民的政治冷漠现象的影响因素
2017-08-05黄怡珊吴欣婷吴洽如梁玉婷黄秋萍
黄怡珊 吴欣婷 吴洽如 梁玉婷 黄秋萍 李尧磊
居委会直选作为居民自治的重要组成方式,对于实现群众在社区自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亟需居民积极参与。但是,我国目前居委会直选中存在的政治冷漠现象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基层民主的实现难免会成为“一纸空谈”,本论文以汕头潮阳某社区为调研对象,根据调查收集到的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找出其中的最主要的几个主客观因素,并且提出了改善居民政治冷漠的建议思考。
居委会直选中政治冷漠度的相关分析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对居委会直选中政治冷漠现象进行以下简单分析和交叉分析:
政治冷漠度的简单分析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主要从关注度、讨论度、参与度、热情度四个维度界定居委会直选过程中居民的政治冷漠程度。综合问卷的频数分析,居民很少关注居委会选举,很少甚至没有讨论过居委会选举,过半数的居民认为周围的人对居委会选举的热情都一如既往的低,可以看出,居民在居委会直选中无论是关注度、讨论度、参与度和热情度都较低,政治冷漠现象十分严重,值得引起重视与思考。
政治冷漠度的交叉分析
结合该社区调查数据,用个人的不同基本情况变量(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居住年限)与参与选举变量进行交叉分析,进一步分析每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方差齐性检验,从性别上看,认为男性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冷漠程度比女性高;从年龄上看,认为年龄层较低的选民参与度低;从政治面貌上看,群众和预备党员的政治冷漠度较低,而团员和党员的政治冷漠程度较高;从居住年限上看,居住年限越短的选民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冷漠度越高。
造成政治冷漠的因素分析
结合文献资料,根据调查收集的数据,分别从个人主观和外在客观两个层面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其中造成政治冷漠的主要影响因素。
个人主观层面
在问卷调查中,设置的造成政治冷漠的个人主观层面的指标有7个,利用SPSS软件,采用向后筛选策略,分别将7个指标数据进入因变量(该社区的政治冷漠)形成线性回归方程,得出个人主观层面上影响政治冷漠的因素有以下两个:
传统政治观念的压抑。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的中央集权制、森严的等级制度、封闭的小农经济剥夺了广大群众参与政治的权利,加上儒家“臣属”文化的推崇,对权威的崇拜心理早已在居民的心中扎根,而且在近代化的过程中许多有民主意识的民众由于参与政治,反而受到压迫,使得民众在心理上对政治参与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传统政治观念的压抑很好地解释了居委会直选中政治冷漠现象的心理根源。
居民自身能力有限。居民参与居委会直选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包括居民自身的政治文化水平、对居委会直选制度的掌握、合理行使选举权、利益协调与表达的能力等。相关文献研究指出:居民的政治文化水平与居民所具备的参与选举意识、参与能力成正比,政治文化素质高的居民,其参与选举的热情较高,也懂得运用自身能力去参与选举;反之,政治文化素质较低的居民则倾向于“搭便车”的行为,随波逐流,盲目跟票,参与选举的热情也较低。这很好地说明了调查中一部分居民由于自身知识文化水平较低而无法积极地参与居委会直选。心理上逃避、排斥选举,导致投票时无法对候选人做出理性的判断,使得投票结果往往与自己的期望背道而驰,逐渐对选举产生冷漠感。总之,从居民自身的主觀性考虑,其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委会直选中政治冷漠现象。
外在客观层面
在问卷调查中,设置的造成政治冷漠的客观层面的指标有7个,利用SPSS软件,采用向后筛选策略,分别将这7个指标数据进入因变量(该社区的政治冷漠)形成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外在客观层面的两个指标:
居民自治色彩少,政治效能感低。在这里引用政治效能感的理论来分析,一般来说,政治效能感弱的人,政治参与程度低,反之,政治效能感强,则人们的政治参与程度高。同理,如果居民在参与选举中感到自己的权利得到重视,自己的投票对结果产生了影响,并且结果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那么居民就会重复或加强投票这种行为;反之,如果居民在居委会直选中认为自己的投票行为起不到自己理想的作用,那么,他就会减少或停止投票这一行为,随着政治效能感的弱化,就会导致政治冷漠现象的强化。因此,居民在居委会直选中感受到自治色彩少,政治效能低,是造成政治冷漠的客观因素之一。
利益相关度低。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居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参加选举与否,关键在于其能否满足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者说与其自身的利益关系大不大。据调查显示,66%的被调查居民认为居委会直选与他们的利益无关,对他们的意义不大。因此,在居委会直选中,对于居民来说,无论选谁都一样,自己无法从选举中获取相应的报酬,即使会有误工补贴,但远远不足以弥补居民的机会成本,居民就会逐渐减少参与选举的次数,或者委托他人参与投票,导致该社区直选中政治冷漠的形成。
选举的公正透明度低
选举的公正透明度影响居民参与选举的热情,进而会影响政治冷漠现象的出现。如果居民对选举过程陌生又一无所知,那么居民在没有自己的想法的情况下,只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跟风投票。其次,选举过程的不公正、不透明,居民就会对不符合其期望的选举结果产生质疑,认为存在“暗箱操作”的行为,而现行的制度又无法有效地在居民和居委会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造成误会的加深,居民也就逐渐对选举采取淡漠的态度。
思考与建议
根据对潮阳某社区的案例分析与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居民在居委会直选中普遍存在政治冷漠现象,其原因有居民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与政府、利益相关的客观因素。因此,本文根据上述分析结论和问卷的最后一个开放性问题“对居委会选举有什么想法和建议”的解答,结合国外社区的选举经验,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培育政治参与能力,增强政治参与意识。只有居民在心理上对传统的政治观,有了真正的转变,才能使政治参与的热情得到提高。为此,对于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政治观,虽无法一下子彻底根除,但可以通过政府的民主化宣扬、社会媒体的传播,而居民自身潜移默化地接受“现代政治参与观”的熏陶,使其对政治参与逐步改观。因此,政府应大力普及高等教育,再教育培训,让更多的人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同时在课程中教育政治参与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让居民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态度。
构建关系网络,密切利益联系。随着居民之间关系网的构建,居民会更多地参与到选举中,因为某个候选人当选与否,牵涉到的关系网越大,越多的居民会关注选举,积极行使投票权。据此,改善居民的政治冷漠现象,就要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促进居民之间的沟通,构建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变陌生人社区为熟人社区,让居民真正关心社区发展。此外,还可以增加社区的共有物品,将某些服务赋予居民组织等,都可以通过密切社区利益依赖与分配来增强居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
选举过程“阳光化”,提高公正透明度。要想居委会直选过程的公正透明度的增加,必须让其晒在阳光下,接受居民的监督,让居民对整个选举流程产生信任感。首先,做好各种选举宣传工作,如候选人信息的发放、选举流程的安排、相关注意事项等,能让居民随时参与到选举的各阶段中,了解整个选举过程,让居民发挥其监督权。其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络、新闻媒体、手机软件、公布栏等方式,使得居民可以随时随地了解选举的最新动态,并建立交流平台,让居民之间、居民与居委会之间互通消息,反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