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7-08-05李赫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多元化领域阶段

李赫

本文从海外并购的概念开始介绍,详细叙述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自八十年代个别中央企业在重点领域并购开始,到今天中国企业全方位、多领域地走出国门,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一段历程,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海外并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建议我国企业更加注重并购行业的多元化和并购方向的多区域性。

海外并购的定义及现状

海外并购,即指一个国家的某个企业,通过一定的渠道及手段,将另一国某企业的部分乃至全部份额吞并,以扩大本企业规模的行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让海外并购现象日益普遍,海外并购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非发达经济体比例逐年上升;并购领域逐渐向发达国家转移;主权财富基金跨境逐年生长。中国企业如今也越发离不开海外并购来得以进一步发展。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历程

中国在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中,海外并购也逐年升高,在世界中排名领先。在交易数目方面,中国居于世界第六,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首位。在“走出去”政策的不断推动下,而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如今已具备了较大规模,而这样的成果,亦经历了曲折的三个发展阶段:1982~1991年的萌芽起步阶段;1992~2001的稳步发展阶段;2002至今的迅速发展阶段。

1982——1991年的萌芽起步阶段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的海外并购也拉开了序幕,促使了我国“走出去”政策针对海外投资的初次尝试,由于刚刚涉猎海外并购,中国仍秉持着谨慎的作风,中国公开宣布和实际完成的交易数目和交易金额普遍较小。

随着几宗大型交易的完成,我国政府的政策有所调整,取消了一些限制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政策、法令。80年代早期,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大、资金稳定的国有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业务,如中国国际信托集团(China International Trust & Investment,CITIC)、首都钢铁公司在并购等。内容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交通通讯等行业,而这些企业的海外并购不仅为自己开设了新的发展方向,更为中国日后的海外并购发展指明了方向。

稳步发展阶段:1992~2001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资本更加充足、视野更加开阔,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海外并购起步十年之后,终于步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海外并购具有强烈的目的性,比如针对海外发展中国家的矿产、能源行业的并购,主要是为了降低我国的能源成本,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针对金融行业的并购,主要是为了加速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针对电信业、交通运输业的并购,主要是为了获得西方先进的技术。而我们注意到,在这一阶段的海外并购,仍然以有国家背景的中央企业和国营企业为主,同时行业虽然趋于多元化,但基本上仍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工业和经济金融领域。

迅速发展阶段

步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由于政策的放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跨国并购中来,扩大了我国海外并购的规模,促进了我国在跨国并购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海外并购现象的普遍化,也让人们越发关注这一领域。特别是在当前一段时期,金融海啸的影响余波未减,全球经济普遍增长乏力,海外资产价格较低,我国大量民营企业抓住机会,主动出击,进行了大量的海外并购。2016年11月,万达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好莱坞制作公司Dick Clark Productions;2016年8月,腾讯以86亿美元价格收购supercell,一举成为游戏巨头;苏宁集团更是以2.7亿欧元的对价,成为国际AC米兰的最大股东,“国米”变国产。由此可见,如今的中国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海外并购的领域更是一度扩大到文化与社会方面,海外并购不再只是书中的代名词,而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人们着重关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总体趋势

从1982年开始,我国的海外并购已经发展了三十余年,虽然并非一帆风顺,几经曲折,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有区别。但从整体上看,交易额和成交量都一直在稳步提升。三十多年前,我国经济实力弱,国企底子薄,能够用于海外并购的资金极其有限,同时各家企业普遍缺乏海外并购的经验,因此并购的方向主要在于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工业领域,并且这种并购往往是以过高的资金购买西方垄断技术的形式发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但是效益并不可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资本优势有所提升,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逐渐加入到海外并购的队伍中来,海外并购的规模快速提升,并且增长数目逐年增加,每一年都有新的超越。

从区域分布角度来看,根据世界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我们按照亚洲、拉美、欧洲、非洲、北美、大洋洲几个区域来分,分别占比为68.5%、12.8%、7%、4.1%、4.8%、2.8%。从数据来看,中国的主要并购方向仍集中在亚洲,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在产业分布方面,整体上看,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历程中,产业分布趋于多元化,早期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中期向营收较高的资源行业转型,现在逐渐向轻工业和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发展。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

中国企业海外导致的政治风险较高。政治风险是指未预期到的政治因素给国际经济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近年来,政治风险越来越来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大阻碍因素。华为收购多个美国科技和信息公司的计划因政府的阻拦而失败,收购英国科技公司也遭到政府的反对。中兴进军印度市场也遭到印度情报部门的反对。中海油斥巨资收购优尼科的意图也遭到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反对,甚至美国社会舆论也力挺政府的决定,而加拿大政府在得知中国企业打算收购其矿业公司后,甚至公开表示不希望中国企业参与。中石油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也因其政府的反对而搁浅。由此可见,如今,阻碍中国海外并购的一主要因素便是被收购公司所在国家政府的阻碍,国际间由海外并购而引发的经济利益冲突越发尖锐,从而也导致国际间的海外并购道路越发艰难,中国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也成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阻力。

民间企业海外并购融资困难。与资质好、信用评级高、海外运走经验丰富的国有企业比较,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问题更为严峻。由于资金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所主导的能源资源领域,而大多数民企规模有限,自有资金少,若要进行对外投资需要大量融资,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国企挤压融资空间等难题。目前中国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还有待完善,产业衔接还不够紧密,信用程度也不够高,从而导致在于国有企业相并相行的跨国并购发展中,民间企业由于并购融资困难而时时处于落后阶段。

海外并购国内审批手续复杂。在海外并购环节中,由于中国以资源能源型为主,关乎国家经济命脉,从而容易引起目的国猜疑,而国家为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引发的政治尖端矛盾,也设置了较高的并购门槛。一方面,只要进行海外并购,就需要为国内审批付出较为高昂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人力物力成本),因此只有信用度高、实力强的企业才适合进行海外并购;另一方面,并购金额越大,审批手续越复杂,因此大型并购案往往耗时较长,可能导致企业错失并购良机;同时,并购审批产生了较大的潜在成本,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型并购的发生。

结论和发展趋势

我国海外并购相对于国际上成熟的跨国企业来说,还属于比较年轻的阶段,但因为赶上了全球化发展的浪潮,近年来迅速发展。在未来,我国的海外并购应当朝着多元化投资和多區域配置资源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中国海外并购如今虽呈现持续上涨趋势,但还是偏向于资源与能源领域,导致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应该增加涉猎领域,多元化投资,实现多领域跨国并购的经济共同发展,避免出现经济结构的极度不平衡状态。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多元化投资,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国也应转向多区域配置资源,将资源合理分配,保障多领域海外并购的协同共进发展。

猜你喜欢

多元化领域阶段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领域·对峙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