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都城隍庙的建筑形式

2017-08-04贺春程留柱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7期

贺春 程留柱

摘要:西安都城隍庙是十三朝古都西安的重要文物古迹,承载了数百年的历史兴衰罔替,是研究明清建筑形式演变的重要对象。现存的都城隍庙建筑基本保留着清代建筑形式。部分建筑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损毁,但仍然体现出明代建筑的特点。本文通过对西安都城隍庙重要建筑(包括大牌坊、骑楼、文昌阁、仪门、戏楼、木牌楼、大殿、二殿)的研究,对比分析明清时代道家文化建筑形式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建筑特征

西安都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拥有600多年的历史,属道教宫观,原占地面积8467平方米,现占地面积92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466平方米。都城隍庙以明清建筑形式为主,分庙院和道院两大部分。院落规模宏大,气势轩昂。都城隍庙布局整齐,围绕南向北纵深的主轴线对称布局。主轴线两侧是东西道院,共有33宫。明清时代建筑众多,包括:大牌坊、文昌阁、钟楼、二山门、戏楼、牌坊、大殿、二殿、牌楼、寝殿。

虽然历经多次破坏修复的轮回,西安都城隍庙布局仍基本保持一致,局部建筑因破坏而消失。建筑沿中轴对称布局,同时灵活变通,呈现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体块。建筑布局遵循了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主流范式,主要建筑均布局在主线上,多数坐南朝北,形成较为稳定的格局。现存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大牌坊、骑楼、庙正街、文昌阁、仪门、戏楼、牌楼、大殿、二殿(现不存在)、寝殿。建筑形式具体分析如下:

大牌坊于2006年修复。新牌楼仿制以损毁的原牌楼。从形式上看,牌楼属于"不出头"式建筑。牌楼为五间六柱式,顶为歇山顶,牌楼上彩画为旋子彩画。此牌楼作为装饰性建筑立于都城隍庙正南方,增加主体建筑的气势,同样也是都城隍庙的入口标志物。

骑楼为楼阁式建筑,由两层楼、三开间组成。骑楼的二层楼顶是歇山顶,一层楼顶为庑殿顶。楼顶从上到下依次由垫板枋、斗拱、平枋构成。平坊上绘有蔓草围绕三火珠的图案,骑楼上还雕刻雀替。骑楼一层的天花板为藻顶,绘有莲花图案。台阶为普通石台阶,四面无隔断。木结构的梁柱是承重部件。建筑所用斗拱为平身科斗拱。骑楼由廊部、楼部、楼顶三部分组成,人们可以从廊部自由通行,所以在整个建筑群中起到交通连接及视线连接的作用。

文昌阁于2006年8月维修完工。没有维修之前,人在文昌阁的内部通行,维修之后,绕建筑两侧通行。建筑分前后两个建筑,两建筑其内部空间相互连通,构成文昌阁的内部空间结构。文昌阁为两层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10.5米,开八扇门。文昌阁上绘有旋子彩画,后面正中有一副八卦图案,后面硬山顶正脊两端有鸱尾,垂脊上有3个仙人走兽(狮子、天马、海马)。

仪门由正门和配房组成,建筑顶部为硬山顶,四条垂脊上有狮子、海马、天马3个仙人走兽。仪门为砖木结构,基座台阶为垂带式台阶,周边青石铺地。

戏楼正对大殿,现存乐舞楼重修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乐舞楼台面高2.5米,长度13.6米,宽度为13.6米。戏楼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表演区,后半部分准备区。建筑为木梁架构、重檐歇山式屋顶,梁宇之间门拱垂花。有大额枋一根,正面四根大柱。戏台正中上方为“双龙戏珠”木雕,下方为木雕栏杆。戏台两旁各有一台阶通向戏台,台阶栏杆为汉白玉材质。

木牌楼位于戏楼和大殿之间。木牌楼为三间四柱式,由4根正柱、8根辅柱、8根戗柱支撑,由1个主楼、两个次楼、3开间组成。楼高14米、面宽5米、长16.7米。木牌楼采用歇山式屋顶,楼檐有精美彩绘及太极八卦图案。

大殿位于木雕楼正北,建在高1.4米的须弥座台基上。台基外装饰材料为汉白玉,周围栏杆也为汉白玉,共有两个垂带式台阶通向大殿。两台阶中间有汉白玉双龙戏珠御道。建筑为砖木结构,由木构架承重,有檐柱24根、角柱4根、金柱12根,面阔5开间进深3开间。大殿周围有3.7米宽的环形走廊。城隍大殿为庑殿顶,屋身与屋顶之间用斗拱相连,所用斗拱形式为柱头科和平身科,垂脊上有仙人走兽。

二殿位于大殿与寝殿中间,具体尺寸无从考证,存留长32米、宽29米遗址。

寝殿位于都城隍庙最北端,为轴线上最后的一个主建筑。2015年动工修缮。寝殿由多个建筑相连而成,面阔5间18米,进深16米。寝殿建筑形式和文昌阁的建筑形式相同,前半部分是硬山卷棚顶,后半部分是硬山顶。细部结构上存在不同点,寝殿屋顶和屋身采用斗拱相连接,而文昌阁没有。寝殿正面建有飞檐翘脚。由于年久失修,寝殿门窗装饰和内部结构已经无法确定。

西安都城隍庙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修复和保护,许多建筑时代特征已经模糊不清。此次研究过程中,对都城隍庙建筑及其具体部件从建筑形式、尺寸及材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其历史建筑特征和文化内涵。都城隍庙总体上来说为砖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硬山顶和卷棚顶。建筑整体规划及装饰细部均体现出传统道家文化的特征。都城隍庙记录着古城西安的悠久历史,见证了自明代以来的城市兴衰,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参考文献:

[1]黄源.差异·当代建筑形式解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马丽萍.明清贡院建筑[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3]苏万兴.简明古建筑图解[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