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的研究
2017-08-04李华刘斌郑惠美
李华 刘斌 郑惠美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社会,而且每年净增老年人口 800 多万,比新生人口还要多。由此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现有的老年设施不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不完善等等问题。
关键词:老年人;公共空间;老龄化;无障碍设计
目前就我国来说,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尚未适应老龄化的悄然降临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对老龄人服务的公共设施明显不够完善,空间的障碍极大地限制了老龄人的社会参与,影响了老龄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城市休闲生活中,老年人是对户外环境利用频率最高、活动时间最长,依赖程度最大、感受最深的群体。因此,我国很多城市在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公共空间建设上,普遍存在着无障碍设计缺乏、活动场地面积小、缺少活动设施,现有设施不合理、服务半径不合理、内容互相干扰,缺少私密性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对老年人的行为心理和活动特点注意得不够,往往把普通人的行为特征移用老年设施,不光在内容上不适合老年人,而且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
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是:老龄人离退休后由于失去了以往的生活节奏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加之又没有适合的活动场所、设施,因此,他们的闲暇时间无法自主安排,造成很少外出,整日无所事事,精神抑郁,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严重影响了老龄人的正常晚年生活。
一、无障碍设计缺乏
在城市中,所谓无障碍环境,就是指无障碍居住环境(住宅)和无障碍社会环境(公共建筑)。根据老年人、残疾人由于行动不便和希望重返社会的生理、心理特点,要求公共建筑和场所具有可接近性,即从规划上保证居住地能与一定数量的服务设施、公共建筑连成一条线,使他们能够顺利的到达目的地。
人到老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肢体还是感官、智力技能及适应环境的能力,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衰退、下降,他们会随着年龄的增高逐渐对台阶、沟槛、楼梯、蹲式便器等公共场所的部分设施,这些在青年时期并不曾理会的地方,现在由于年龄的增高,生理与心理的变化己开始感到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威胁。他们首先是脚力低下,特别苦于上下楼梯,走坡路亦感困难,所以,对于如商店、邮局、电影院、剧院、医院等日常生活设施中的楼梯、坡路感到行走困难,而且这些公共场所会随着年事越高,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需要社会上各方面的照顾也就越多。那些由于疾病造成的身体的某些器官障碍的老年人(如偏瘫、残疾、卧床等疾病)以及由于年老体弱而对公共环境设施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二、活动场地面积小,缺少活动设施
活动场地狭小,城市中许多街头绿地、小游园临近居民区,使用者以老年人为多,利用率较高,可是活动场地面积狭小,缺少活动设施,场地内拥挤不堪。大家可以看见,在8平米左右的足底按摩石上竟然站了十几位老人在活动脚部,旁边还有人在守候等待。
在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环境的实地觀察中,对老年户外环境设施反映最强烈的是活动设施数量太少,达34.93%。由于公共活动空间缺少必备的活动设施,常见老人们压腿、伸腰、拔单杠等都不得不以山石、树木或花架、隔墙作为体育器材,既造成了使用不便和功能混淆,又破坏了树木的生长。很多活动空间缺少合理的服务设施,这使得老年人就会对这些场所失去吸引力,环境的状况也就理所当然地得不到老年人的关心,使用者不去关心,光靠管理者来管理,维修、维护费用自然大了,即“环境影响人的活动,反之人的活动对环境又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三、服务半径不合理
很多公共绿地和活动场地离居民区较远,规划布局不合理,尤其在一些中小型城市的老年人步行远路吃力,所以常见许多游园内停着大量三轮车,自行车,车占地,车挤人,使得原本便很有限的场地面积更加局促。而且场地内大部分地方是“草坪”和园路,只有少量比较开阔的场地,不利于集体性活动的进行。老年人在进行晨练时,如打拳、舞剑等不得不进入草坪,又由于疏于管理,导致观赏绿化受到严重破坏。
四、内容互相干扰,缺少私密性
互相干扰由于活动场地有限,虽老年人的爱好不同,但都难得其所,常见街头绿地内,这边吹拉弹唱,大扭秧歌,旁边却是下棋、练气功、打牌、打麻将者,互相干扰各不相让,老年人在其中活动亦有苦难言。在环城公园的调研中,还发现有的老人占了园路在地面上练习书法。
五、有安全隐患
对于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不限于在社区周围活动,他们会到附近的公园广场去休闲、健身,可是在去所喜爱的场所会遇上一些问题。老年人动作较为迟缓,骨质又较为疏松,因而容易跌倒跌伤,安全问题往往是他们进行室外活动最为关心的问题了。
六、小结
世界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我国也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在这个时刻,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为世界老龄化做出了政策框架。
我们应该在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公用设施等方面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年龄特点,并予以特殊的安排,不仅给老年人一个安全、便利、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也要给老年人一个适宜出行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袁方.老龄学导论[M].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1995.
[2]吴良镛著.城市美的创造[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美]克莱尔·库拍·马库斯、卡罗林·弗朗西斯编著,俞孔坚等译.人性场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