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北海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形势下抓住机遇做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2017-08-04苏远志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7期

苏远志

摘要: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调研。此前一天,外交部宣布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在北京举行的消息。广西是“一带一路”交汇对接的重要门户,考察首站又定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早期始发港——北海,其中深意不言而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无疑给北海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和新的发展空间。如何能在这么利好的形势下突出区位优势,发挥支点作用,做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成为21世纪北海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广西北海;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一、“一带一路”形势下北海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是2013年下半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的重大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中明确指出,对广西的定位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北海市位于广西北部湾畔,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比邻珠三角,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出海口。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打通陆上丝绸之路。当时的合浦(现为北海管辖县)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的航线,成为走向东南亚、南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在合浦汉文化博物馆,青铜器、陶器、水晶玛瑙、琥珀松石等一件件当地出土的精美文物,生动展现了汉代合浦地区汉越文化走向融合统一的历程,也见证了北部湾地区与域外开展商贸、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向海经济、向海之路”是习近平此次考察调研北海时反复提及的词汇,他强调要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北海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化同以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同样离不开港口。因时因地因势,“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势必会带动北海新一轮文化开发和经济发展的热潮。

二、文化经济在北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北海要借“一带一路”的机遇加快发展,除了区位优势、港口资源优势、交通物流优势外,不得不提的是人文文化的优势。北海(合浦)作为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同时又是一个移民城市,文化的包容性、多样性是其一大特色,包括以白龙珍珠城和七大古珠池为代表的“南珠”文化;以大浪古港、草鞋村聚落遗址和合浦汉墓群为代表的“海丝”文化;以“珠还合浦”、“廉山留名”为标志的“廉政”文化;以百年老街和近代西洋建筑为代表的具有鲜明开放性、交流性特征的“海洋”文化;以海上人家“疍民”的衣食住行等风俗为代表的“疍家”文化;还有家国文化、客家文化、百越文化、佛教南传通道文化等等。多种文化形态的交织让北海的发展前景熠熠发光,每一项文化资源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大做文章。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化对经济又有推动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文化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而独立存在,却又可以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文化与经济的逐渐一体化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直接转化为经济资源,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在我国,不仅经济发展需要文化来支撑,文化产业本身也已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海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完全可以开发出来,加大它的保护与利用,加快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加速文化产业的扶持与发展,使其成为北海又一经济增长支柱。

三、关于北海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几点建议

北海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居于广西前列。但目前,北海市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现状是:财政投入少,政策支持不完备;研究力量薄弱,专家学者和高精尖人才匮乏;文化、旅游等部门间衔接少,合作力度不大;研究成果少,宣传力度仍待加强;海丝路相关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存在缺乏资金项目支持,开展不深入,文化遗产点环境治理难度大等问题。

针对这些短板:一是政府需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政策支持。法律法规是有效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证,没有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就很难实施。

二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鼓励民间参与。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过程中,政府投资肯定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对于庞大的文化遗产资源,光靠政府资金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领域。北海市现有的一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北海贝雕博物馆、中国南珠博物馆、北海明清木雕博物馆、北海水彩画馆等一批非国有博物馆,藏品档次高、展览好,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对于民间资本的投入,我们还要给予财政、税收、投资环境等方面的优惠和保护,允许他们获取一定的经济回报,这样才能调动广大民间投资进入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领域。

三是增强研究力量,深入开展考古研究,多出成果,宣传造势。在北海市走进“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联合申遗行列之后,北海境内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点急需开展基础研究、价值研究和比较分析,要提炼出具有说服力的突出普遍价值以及发表出版相关研究、考古成果等,但北海市没有实力较强的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因此需要积极开展与著名高校、学术机构、专家学者的联系对接与合作,深入开展海丝价值研究和比较分析,发表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弄清相关遗产点的价值特征和文化内涵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有机结合,深挖各类文化遗产的背后的历史意义,从而把单个项目做大、做强。并通过举办展览、学术研讨、文化交流及影视媒体等形式积极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宣传交流活动,形成舆论关注;出版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相关文集,向公众展现北海深厚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四是注重規划,系统开发,合理利用。通过规划理清各种文化遗产的内在联系,进行有效整合,推动各种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良性互动,实现协调发展,杜绝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的短期行为。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不搞单一的保护和利用模式。形成文化、旅游、交通、工商等部门联动机制,充分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快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如针对“南珠”文化,可以振兴南珠产业,恢复珍珠节的举办,推动北海珍珠产业转型升级;针对“海丝”文化,可以引进项目资金,依托合浦汉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等影视文化产业,完善相关配套观光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规划海洋开放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等。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一带一路,网页链接:http://baike.baidu.com/item/一带一路/13132427

[2]霍小光.习近平北海考察论古今:写好丝路新篇章.新华视点,2017-04-20.

[3]谢植雄,叶妙君.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J].人文地理,2004,12,19(6).

[4]谭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