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话语分析
2017-08-04程晓晖
程晓晖
摘要:《是,大臣》中演绎了英国政务官与事务官之间在平常事物中所存在的矛盾以及两者争夺实权的种种表现,通过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能够帮助观众对整剧的全面理解,本文运用约翰·舍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分类,分析和说明了在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作品在言语表达方面所产生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一、言语行为理论
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丁(J.Austin)于1962年首次提出言语行为理论,指出语言的功能除了陈述、描写、说明外,还可以实施某种言语行为。言语行为分为三类: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其中,言内行为是说出词、短语和分局的行为,它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来表达字面意思的行为;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表达的是言外之意或者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言后行为是指说话者的话语对听者产生的影响,即言语交际带来的后果[1]。美国的哲学语言学家约翰·舍尔对言语行为理论有了深入的探讨,参考实施言外行为的恰当条件包括准备条件、诚意条件、命题内容条件、根本条件等。舍尔将“以言行事”分为五类:宣告类、阐述类、表达类、指令类、承诺类。每一类中的行为都具有同样的目的,但具有同样目的的言外行为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言外之力[2]。
二、《是,大臣》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是,大臣》是英国BBC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拍的一部电视剧,展现了一位内阁大臣的政治生活,以黑色幽默的手法描绘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的政党倾轧和官僚体制,夸张中透着格外的真实,嘲讽了当时的政治生态。基于舍尔对言语行为的分类,对《是,大臣》中的言语进行分析,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作用。
阐述类:阐述类言语行为主要用于描述事件,这类言语行为的目的在于表明说话者相信命题内容是真实的。例如:
(一)Humphrey:“总体而言,我们有6种选择:
1.听之任之;
2.发表声明,对演说表示遗憾;
3.提出正式抗议;
4.停止援助;
5.断绝外交关系;
6.宣战。
James:“该选哪个?”
Humphrey:“要是听之任之,就等于默认了演講内容;第二,如果发表声明,我们就会出丑;第三,如果我们提出抗议,他们不会放在眼里;第四,我们没法停止援助,因为我们从来没援助过;第五,要是断绝外交关系,就谈不成钻井合同了;最后,如果向他们宣战,那就显得反应过火了。”
Humphrey首次针对演讲内容的反馈陈述了自己认为的真实情况,面对James的疑问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通过他的阐述,使得James对当前的形势一目了然。
指令类:指令类言语行为句主要用于指示听者做某事,可能是很强硬的命令,如请求、祈求、命令等,可能是很缓和的建议。例如:
(二) James:我什么时候才有时间回复这些信件?
Bernard:其实不用回,大臣。要是不想回就不用回,可以草拟一份官方答复。
James:官方答复是什么意思?
Bernard:就是回复:‘大臣感谢您的来信,再说些‘正在考虑当中之类的话。当然您也可以说‘正在积极考虑当中。
James:有什么不同?
Bernard:‘在考虑当中意思是文件已经丢了;‘正在积极考虑当中意思是我们正在找。
在这段对话中,面对James的提问,Bernard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对于信件的回复给Bernard提出了缓和的建议,同时这一段对话也讽刺了英国的官僚主义,政府官员不负责任,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独断专行,官方的回复来访的每一个信件,并不做深入的研究和作为讲求官样文章。
表达类:表达类主要指说话人想表达某种心理感受,如感谢、祝贺、道歉、吊唁、欢迎、不满等[3]。例如:
(三)James在质询中出卖了Humphrey,首相很满意并发来私人信件。
James:看,还是手写的,你知道值多少钱吗?
Humphrey:现价好像是30枚银币。
30枚银币是犹大出卖耶稣的价钱,Humphrey这样回答的言外行为无疑是表达被James出卖的不满,通过言语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晰的知道Humphrey此刻的态度变化。
(四)James:我有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Humphrey:是什么,大臣?
James:我得到一份新工作。
Humphrey:本部门对失去您十分惋惜。
James:不,我是说额外工作,要我制订国民综合交通政策,首相指派的。
Humphrey:知道了,那,好消息是什么?
Humphrey以为James失去了这份工作,所以为此表示惋惜,但是言外之意是为了James没有离开这个部门而感到惋惜,于是继续追问好消息是什么。
三、结语
《是,大臣》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在成为了英国的一部之长以后的经历,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英国政务官与事务官之间在平常事物中所存在的矛盾以及两者争夺实权的种种表现,本文基于舍尔对言语行为的分类,选取包含三种言语行为的片段进行分析,解释并说明了在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言语表达的深层含义,从而引导观众更好的理解和品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达到对该剧在言语行为方面的全面鉴赏。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冉永平.话语分析的语用学基础[J].大连外国语学报.2007.
[3]顾曰国.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J].外国语言学,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