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心”在汉语中的概念隐喻

2017-08-04张曼玉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1期

张曼玉

摘要:为了描述无限的人类世界,语言中存在着许多隐喻现象。其中最常见的一类就是以身体各部位为源域。“心”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在汉语中关于其的概念隐喻是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本文以Lakoff对于概念隐喻的分类为理论基础,以汉语中带有“心”字的词语与句子为研究对象,从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三个角度将汉语中带有“心”的词汇进行分类,以此帮助认识人类的潜在认知模式。

关键词:心;实体隐喻;空间隐喻;结构隐喻

人类用语言思考,语言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反映出我们生活中的哲学。因此研究人类的语言是研究人类认知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概念隐喻。概念隐喻就是用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项成东,2010)。由于世界上的物体是无限的,而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是无限的,因此通常为了表述一些抽象的概念,我们会用一些物体代指另一些物体,因此语言中的隐喻随处可见,而在我们博大精深的汉语之中,概念隐喻也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活动。其中最常见的一类就是以身体各部位为源域,来代指目标域。而心脏作为人体的中心器官,对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汉语中处处有关于“心”的概念隐喻。根据Lakoff & Johnson(1980)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将概念隐喻划分为三大类: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下面就以Lakoff对于概念隐喻的分类为基础,将日常生活中关于“心”的常见用法分别以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进行具体分析。

一、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是指人类以自身的经验和生理实体为基础,把事件、行为、情感、思想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实体(胡壮麟, 2002 )。人们经常会将“心”映射于生活中常见实体。本文将生活中的实体分为生命体与无生命体,并从这两个分类进行分析。

(一)心向生命体的映射

生命体即所有能够生长发育繁殖的生命,一般而言我们将其分为三类:人类,动物,植物。而一旦心向生命体投射,就会附有生命体所具有的特征。首先是心向人类的映射,就会赋予人类的特征,比如“心醉了”,醉原指人喝醉酒的状态,现被用来形容心陶醉的状态,表达佩服,倾倒的意思;动物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伙伴,与动物相关的映射非常常见。比如,蛇蝎为心。蝎是一种蜘蛛类的毒虫,此处将心映射于蛇蝎两个动物之上,形容人心肠狠毒。

(二)心向无生命体的映射

心向无生命体的映射更为常见,有许多表达用法已潜移默化为固定用法。将“心”映射为无生命的实体,其将会具有实体的许多特征,比如温度,颜色,重量等特征。因此我们会有这样的表达方式:

(1)看到他为我付出这么多,心里暖暖的。

(2)一定要小心黑心商人。

此外我们还有许多表达方式,比如“开心,关心,心里,心中,心底,心满意足,亏心” 等短语无疑是将心映射为一个闭合的容器,因为只有容器才会有开关,内外,满空之分。这类实体隐喻在汉语中非常常见。

二、空间隐喻

空间隐喻是以空间为始源域,通过将空间概念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賦予该非空间概念空间特征(蓝纯,1999)。空间可有三维、二维、一维之分。 而将“心”投射与不同的维度空间之上,“心”也将会被赋予不同的特征。

当“心”被映射为三维空间时,会被赋予三维空间所具有的特征。因此会产生如下说法:“心高气傲”“心高志远”。在这类词语中,心被赋予了高度。

当“心”被投射于二维空间之上时,由于二维空间是指由长度与宽度构成的平面空间,只在平面延伸扩展,因此当“心”被映射到一个二维空间时,可以被概念化为平面或片状的结构,经常与“田”“海”“原野”等词连用。

当“心”被投射于一维空间时,由于一维空间指只由一条线内的点所组成的空间,它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和高度,只能向两边无限延展。当我们把心概念化一维空间时,“心”就有了长短,远近等特征。

三、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就是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界定分明的概念去构建另一个结构模糊、界定含混或完全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蓝纯,2005)。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比如人的情感,精神,情绪等, 这些概念都是较为抽象的,人类难以直接的去描述形容它,因此就会借用一些结构清晰的概念来构建。就心的结构隐喻而言,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人们传统地认为“心”是人的认知活动中心(项成东,2010),因此在描述人内心世界等抽象概念时,经常会用“心”的结构去构建这些模糊的抽象概念。二是由于心是人体的中心器官,负责推动血液的流动,并且在古时被认为是灵魂之所在,因此在描述一些事物的重要性时,会用“心”在人身体中的居中位置去构建。

四、总结

本文从Lakoff对于概念隐喻的分类出发,就汉语中“心”的实体隐喻,空间隐喻与结构隐喻分别举例并进行了讨论。但是在这里需要明确一点,这三类隐喻之间界限并不是特别明显,对于同一个隐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属性,比如在句子“我紧张得心跳加速,好像心里有个小球蹦来蹦去”中,既可以看做是三维空间隐喻又可以看作是“心”对于无生命实体的映射。虽然这三类隐喻交叉性很强,但是通过对“心”的隐喻的梳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人民对于世界的认知方式。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译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