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昌王国汉人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变迁

2017-08-04黄瑞柳丁慧李孟丹何梦曦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文化生活建筑

黄瑞柳 丁慧 李孟丹 何梦曦

摘要:高昌王国是公元四百六十年至六百四十年,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存在了近两个世纪的汉民族地方封建政权。高昌王国地处吐鲁番盆地,由于高昌王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更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之处。本文意在根据现有考古及文献资料,简要分析高昌王国时期当地汉人建筑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传承与变迁,以此进一步了解嵌入式移民群体对当地社会文化的适应与变迁以揭示新疆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接近、融合的方式与意义。

关键词:高昌王国;建筑;文化生活

一、建筑

(一)特点鲜明

减地留墙与土块垒墙是高昌建筑的主要方式,所谓“减地留墙”是指在地面上设计好墙的位置,采取将墙内外的土方取走,“露出”墙体的办法。现存墙体及其墙体的墙基的部分,主要是用这种方法挖出来的生土墙。如果受到特殊地形的限制,会用土块在挖出的生土墙的基础上继续向上垒砌,使整个墙体达到需要的高度,所以土块垒墙的部分是“减地留墙”的特殊形式。

架木为屋是其第二个建筑特色。在对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的建筑遗址进行勘察时,考古学家认为:“原来建筑几乎全不用木桩,靠土墙支持屋顶。城中也有许多多层建筑,同样不用木桩,是在墙上挖出小孔,用来在两墙之间横加木橼,木橼的间隔约31--50厘米不等。”

佛堂与祠堂各有所在。在交河故城2号居民遗址内,西排房最北的保留原始地面的房间是专用家庭佛堂。其建筑形式与其他房间不同,墙体立面平直,是由原始地表直接用土块砌就,房屋中间立佛塔,整个佛堂结构紧凑。在2号居民遗址内有一处最宽敞的房间,是祠堂,供奉被尊为先师先圣的孔子。这里是接待来宾、族内家长议事和族内人聚会的场所。

(二)风格多元

据高昌故城遗存现状和国外探险家绘制的城池平面图,高昌故城的基本建筑样式至少有以下三种。(见表1)

当地称第一类建筑“栱巴孜”,这是中亚地区流行的一种建筑形式。高昌故城中外城西南角寺院中的方形平面建筑物,以及内城南部摩尼教寺院中的方形平面建筑物均属此类。这种建筑形式多用于建筑群中比较重要的建筑物。

二类建筑物是故城中大量出现的夯土隔墙和土坯联排房,这种建筑形式多用于民居。这类建筑顶部为平顶,是旱热地带屋顶建筑的特征。

三类是根据现有遗迹和出土建筑构件进行的推测。在西南大寺遗址中可以看到中心塔殿外墙与四周排房之间有相对的卯孔,应是放置大型水平构件所遗留的痕迹。遗存的装饰彩绘纹样不会是一般居民住房所用,可能出自寺院、衙署等较高规格的建筑遗址。[1]

总之,学界一致认为,高昌故城的城市布局与唐长安城大致相仿,但同时该地区的建筑风格也受到中亚地区的影响。高昌民居屋顶以平顶为主,以土隔热,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二、文化生活

(一)骑射娱乐盛行

高昌王国的战略地位多元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当地居民,尤其是男子的业余生活带有比较浓厚的骑射风格。骑射既是当地居民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男子之间经常进行的娱乐方式。普通男子练习骑射赛马是生存的需要,大家族的男子要求更加严格,除骑射赛马之外,还要进行文化教育。

(二)儒家思想

高昌王国的汉族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教育,学习四书五经。高昌王室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的指导思想。《史记》《汉书》《三国志》等汉文文献的残卷大量出土于高昌王国时期的墓葬中,证实了儒家思想和汉族传统文化在高昌王国的主导地位。

(三)音乐舞蹈

高昌的寺院壁画可以看出大量的“伎乐图”,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他们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生活,“好游赏,行者必抱乐器”,“乐多琵琶、箜篌。从吐鲁番出土中可见到有笛子、口琴,箜篌和多种弦乐器等。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都证实,吐鲁番地区文娱活动历史悠久,音乐舞蹈、说唱艺术,戏剧,杂技等比较发达。汉族居民从中原带来的艺术,与当地舞蹈、戏曲相结合,形成了高昌王国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宋曉梅.高昌国——公元五至七世纪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移民小社会[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60.

猜你喜欢

文化生活建筑
《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存问题探究
建筑与数学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以《文化生活》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浅谈高中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记忆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