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历史文化课程的特色教学研究
2017-08-04马锋
马锋
摘要:国内外历史教学在十年间的发展中已经积累下了不少经验,因此这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开展历史教学的院校应该将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挖掘可供利用的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历史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学特色的可行性、特色教学的实践步骤、特色教学必要性这几个方面对高校历史文化课程的特色教学研究做了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特色教学;地方院校;历史教学
由主干课程、选修课程、历史通识类课程组成的历史专业课程,能充分擴展扩学生的历史视野、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学习思维。但作为教师该如何有效利用历史专业学科的课程结构,使这种课程结构带来的教学效果提升到最大化,在这里不得不结合特色的教学模式,以这种方式让传统的历史教学融入全新的生命。
一、特色教学的可行性
不论什么专业各个地方的本科院校都大力推行特色教学,那么特色教学的模式是否同样适用于历史教学呢,笔者通过以下三点对特色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一)过去积淀的历史研究经验已经收获了众多成果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各个地方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都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对中国历史文化展开研究的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国外的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的探索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先后出现了日本的明清地域历史研究,美国的“中国中心观”历史研究、法国的年鉴学派地域社会史研究等等,这些来自于国外的中国历史研究会,通过自己的角度极大程度的扩宽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视野,无疑为展开特色教学模式的历史课堂提供了丰厚的教学资源。国外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热情也推动了国内历史研究会的兴起,不同的历史研究会从不同的角度较为透彻的分析了各民族、各地域不同的历史文化,将深埋于尘土的历史再一次在人类眼前复原,开展特色的教学模式必定会利用到相比于传统课堂更多的资源。而积淀下来的历史研究经验,解决了历史教学工作者对少量的教学资源不足以推进特色化教学的担忧。
(二)地方本科院校努力制造开展野外历史教学的条件
历史学科虽然偏重理论,但仅仅将教学停留在教室里,学生很容易产生倦怠并且会将对历史的学习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错误认知上,中国是一个沉淀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度,跨越无数个时空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数不胜数。比方说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有力的体现。除了在野外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国考察历史长河中举世瞩目的工程,还有各色地方级文物博物馆,它们将古人生活风貌通过玻璃柜的形式保存起来,将古今隔绝成各自分离的两个空间,以一种静态的姿势为人们传递着跨越千百年时空灵动的美。这些文化遗迹其承载的深厚历史内涵以及广泛的知识足以应付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教学。这无疑也为特色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三)可以依托地方政府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从古至今中国的历史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又因为各地方之间环境条件的差异,孕育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地方本科院校所依附的地区,必定储藏着各色历史资源,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了就地取材的机会。通过讲解和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地区其历史性,进一步拉近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感情,这无疑也为特色化的历史教学奠定了基础。比方说在成都开设历史专业的院校可以利用成都本地留存的历史文化向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在三国时期做为蜀汉的国都,其汉室宗亲刘备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混战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在曹操之子曹丕篡权的次年,刘备便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蜀地蜀都(现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的统治。成都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都,所以教学工作者能挖掘出大量的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历史教学资源的一部分。
二、特色教学的实施步骤
上文简要论述了地方院校的历史专业展开特色教学的可能性,因此笔者以此作为基础总结出了几点展开特色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着重围绕历史课程展开特色教学
随着中外学术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历史文化已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得到了更透彻的挖掘,结合教材里的内容再对应性的引入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论著,进一步延伸了现有的教材内容。在课堂的教学中,通过讲授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强化教材内容在脑海中的印象,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强化记忆,更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研究思维,扩宽了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由于在对中外研究者研究文献进行讲述的过程里,会涉及到教材中没提到或者只是轻描淡写谈到的社会组织结构、政治权力、人口等内容。这为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素质奠定基础,也无形鼓励了学生在学习历史上多角度的思考习惯,更辅助学生今后对历史的专业性研究。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开展野外历史教学奠定基础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停留在封闭的教室里,也应该尝试室外教学,历史课程由于有着大量的理论知识,如果只是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会不可避免的耗损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容易误导学生学习历史就是死记硬背。而教材里提供的有限知识根本不足以支撑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对历史的研究,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耀眼的历史文明展开跨越时空的交流。其实相比于通过野外历史教学的形式巩固学生知识理论、开阔历史知识面,更大的作用在于陶冶学生感受历史的情操,开展野外历史教学是创造良好教学条件的其中一个方面。除此以外,教学工作者也该不断积累历史相关的图书资料、音像资料、历史文化遗存等等,为展开生动的教学课堂提供足够的资源,通过教材教学和各种资料整合在一起的立体教学方式丰富历史教学课堂内容。如果学校有这个条件,还可以专门陈列一个文物陈列室,让学习历史的学生不仅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历史的魅力同时也能感受到校方对历史专业的重视。
(三)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
首先要明确开展特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注意是学生练就了一幅死记硬背的功力能记住历史书上各个历史人物的名字、历史事件、时间并非就万事大吉。大学和中学的历史课不一样,后者更加强调记忆的效果,当然记忆力的确占据着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其中一部分,然而在大学,学生学习历史时应该做到记忆力和其他思维能力并重,也就是说学校为培养专业的理论人才,考量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并不仅仅在与一个指标,也包括了学生的收集史料、调查史料的能力以及考辩和分析力。这些思维素质都是大学培养的专业理论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除了依葫芦画瓢的照搬书上的知识也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思考,比方说借助其他研究文献、借助野外历史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学习素质。
巩固历史文化教学质量其中的关键便是主攻专业课程的教学,学生在四年间应该既能掌握各方面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除此以外,学生也应该多少了解历史文献学、考古学等分支学科的知识,通过全面性培养的方式,使学生能在多方面知识的融汇贯通下强化对史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四)吻合学生较强的个性
传统的历史课程虽然涉及到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能帮助学生开阔知识面,但为了适应当下个性鲜明的学生们,还可以将严肃的历史课堂打造成趣味课程。虽然中国相比于周边的一些邻国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上不太令众人满意,但毕竟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文明古国,国人的生活、国人的身上多多少少存在着历史传承的影子。教学工作者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切入教学的命脉。比方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教师以此为契机讲述到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这种特色化的教学方式从和学生密切相关的实际生活出发,无疑也满足了当下大学生的较鲜明的个性需求。
(五)给学生树立每个人都是专家的思想
每堂课结束后,老师应该给学生布置课题任务,安排学生自行去图书馆或者是网上查找资料,周末还可以鼓励学生们结伴而行去外面考察,结合学习到的历史研究方法写一篇课题研究报告。报告的内容一定要有一两点学生自己的创新发现,除此以外从多个途径收集到的知识应该通过文字合理的组织在一起。
三、特色教学的必要性
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由于某些地方的本科院校因为所处的地区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其教学资源相比于一些沿海大城市而言并不丰厚。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寻找不同的历史教学资源丰富历史课堂,通过特色化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就显得极其必要。
地域的差异性。针对院校所依附的不同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展开教学工作。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自然孕育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高校应该结合本地域特色性的历史文化特点对学生展开相应的历史教学,让学生切身了解到自己学习的地方其历史风貌和教材内容的共通性,挖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务必注意当地的历史文化在全国历史文化中所占据的地位,这无疑又对特色性的历史教学提出了要求。
四、结束语
利用特色化教学模式学习学习历史的作用大致上可以总结为丰富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全面思维素质、提升了学习热情、巩固教学质量为这四个方面。鉴于此,展开特色的历史文化教学就显得极其必要,本文先通过过去积淀的历史研究经验已经收获众多成果、地方本科院校努力制造開展野外历史教学的条件、可以依托地方政府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三点证明了历史特色教学的可行性,再总结出了围绕历史课程的展开特色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开展野外历史教学奠定基础、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吻合学生较强的个性、给学生树立每个人都是专家的思想这五个特色化教学步骤。
参考文献:
[1]刘深.广西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5(02):144-145+160.
[2]罗运胜.论地方高校历史文化课程的特色教学[J].大学教育,2015(01):123-125.
[3]游训龙,周玉珍.对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思考——以“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专题讲座”课程建设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06):109-111.
[4]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