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诗歌英译的译者主体性体现
2017-08-04苏静郭添盈
苏静 郭添盈
摘要:目前,仓央嘉措的诗歌已经拥有了大约十五个较为完整的英译版本。其中,中国藏区的著名翻译家斋林旺多关于仓央嘉措诗歌的英译极具特色。本文拟从译者的主体性来分析斋林旺多关于仓央嘉措诗歌英译版中的词语的选择、韵律的处理和意译手法的使用,体现出斋林·旺多通过其作为译者的主体性更好的再现了原作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
关键词:仓央嘉措;英译;译者主体性;斋林旺多
传统的翻译研究侧重于以原文为中心,主要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实现忠实与对等的问题。而作为翻译活动中译者属于当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却长期处于边缘地位。还被人们贬义地定义为“舌人”“仆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到来,许多文章涌出也开始谈文学翻译之主体意识。如《论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意识》,《“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等,纷纷掀起了国内外译者的主体性研究热潮,译者的翻译主体性终于在翻译研究领域的主体地位占据了一席之地。
斋林·旺多,西藏江孜人,是藏区家喻户晓的藏族翻译家,藏、 英、汉三种语言都精通。幼年时期在当地的藏文学校学习藏文,少年时期在印度圣约瑟夫学院受西式教育洗礼7年。回国参加过革命工作当教员,担任过编辑,从事过旅游工作,并编写过英文导游教材。他的长篇小说《斋苏府秘闻》被被再版印刷三次,并翻译成汉语和英语,他将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翻译成了藏文,成为了第一个把莎士比亚戏剧文化传播到西藏的人,曾荣获“资深翻译家”的荣誉称号。2011年,旺多先生英译的仓央嘉措诗歌(Love-songs of Tsangyang Gyatso)问世。(南小民,白玛德吉, 2013:152)
仓央嘉措是整个藏区众所周知的伟大诗人。他的“情歌”被广大任命群众传唱,尤其是藏区的男女老少都能将其诗歌脱口而出。除此之外,自于道泉的汉英译本问流传出来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便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广为流传。在全球化,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越发便利的大环境下,西藏的旅游开发和文化挖掘不断地加深加广,因而又掀起了研究仓央嘉措诗歌的新高潮。2010年前有关仓央嘉措相关内容的研究都相当之少,而且这少数中的绝大部分学者都选择研究其汉译本,如王艳茹研究的是仓央嘉措诗作“道”歌与“情”歌之辩,试图从佛学层面对其诗作进行宗教道歌的粗浅考辨(王艳茹,2010:50)。也有人从空间理论阐释了仓央嘉措情歌文本,说第三空间布达拉宫,锤炼打磨了仓央嘉措动人的诗情(薛菲,2010:66)等。到近几年研究者们才将重心转移到了其译本上。甘资鸿说:“对仓诗汉译误读的分析与多义性的探寻不仅在于探析我们在跨语言诗歌解读与译介中容易出现的偏差,还在于从不同角度为我们研究其诗歌的各种可能性提供参照。”(甘资鸿,2015)其实仓诗歌的英译本数量相当之多,覆盖面也相当之广,而且也各具特色。但对其英译版的研究至今也只有寥寥数人。斋林·旺多作为译者,对于仓央嘉措诗歌的英译有着自己独特间接和处理方法,其英译版中各方面的选词,韵律处理和意译的手法使感情意象的传达都值得翻译研究者关注,本文拟对其译本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译者主体性在斋林·旺多音译仓央嘉措诗歌中的体现
(一)选词的讲究
斋林·旺多的译本与其他译本有着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在于选词上,他运用了早期现在英语,也就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所使用的英语。
Tho' 'tis me-the sinner Hunter, who
Hath lassoed the charming Yintrok Lhamo;
Yet 'tis he-the religious King Norsang, who
Hath ta'en her away from me, O woe.
在译诗中,他将it is通过省音符号处理为tis,选择了hath,taen这类动词及连词Tho。其他大部分诗歌中的人称代词也运用的是ye、thee、thy、thou等以及在为数不少的地方使用了感叹词O,如上译文就有“O woe”,都沿袭了文艺复兴时期古现代英语的气息。斋林·旺多先生采用早期现代英语翻译仓央嘉措诗歌出于的理由应是想要保留原作中典雅又古朴的韵味。正是因为作者在翻译此诗之前,钻研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正好可以很好的运用这类语言。在时间上进行对比,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生活的年代并没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晚多少,因此旺多先生通过其译者的主体性选用这一类词语是充分到了其当时的受众,采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英语翻译仓央嘉措诗歌更加有助于读者了解诗歌它本身所处的时代。
(二)韵律的处理
斋林·旺多曾经提到仓央嘉措的诗歌讲究韵律,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翻译过来的诗歌也应当具备这一特点,也曾对照着原著,看到大部分的译本用的是过于松散自由化的形式。以其英译版诗歌中的第六首为例:
‘Cause of my greedy to her,
Have I suffered sleepless nights;
Yet love disheartens my however,
As I cant get her in daylights.
藏文原著大部分都是六音節四句。与原著藏文一样,本首诗共四行。所以说旺多先生也保留了藏族诗歌的谐体结构。他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运用了学术翻译策略,讲究诗歌的韵律,尽力使此谓音素重复,注重尾韵。也采用两行转韵(AABB)和隔行交互押韵(ABAB)的韵法,充分保留了其藏诗风格。(索朗旺姆,2012:121)这首诗就采用了隔行交互押韵ABAB的押韵方式:“her”与“however”,“nights”与“daynights”,虽说这两个词并非为严格押韵,但整首诗歌也颇具节奏感,做到了忠实与艺术再创造的有机结合。旺多先生之所以能够将韵律处理得到位离不开他坚实的藏语基础,他能轻巧地辨析出原著的节奏,因而能更好地进行译文的输出,充分体现了他本身的主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