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7-08-04郑一见
郑一见
摘要:新时期高职生的思想行为较为特殊,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这一特殊群体的主要问题,在行为上表现出叛逆性,在思想上表现出自卑感,在专业学习上表现得比较被动等。对此作为老师方和家长方应适度给予生活和学习上的关怀,适度的放开双手,让高职生独自面对困难与挑战,培养大学生应有的品质。
关键词:高职生;新时期;人生观;健康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飞速发展,青年学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精神生活。优越的社会条件,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对高职生的思想行为产生较大冲击。
高职生是未来社会生产的高技能型人才,他们将为中国社会的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了解新时期高职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高职生在思想及行为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他人,缺乏独立自主性
目前高职生大都属于“95后”,90%的高职生属于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独得家中长辈的恩宠。从他们出生那天起,家长们就一直在为孩子们的未来着想,几乎会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正是家长的这种溺爱,抹杀了孩子的自主性,使他们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思想,遇事就推给父母,自己却置身事外。
(二)性格叛逆,特立独行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高职生可以轻松的获得各种知识,网络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然而,网络却也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是、非、善、恶”皆在其中,由于处世不深,高职生普遍缺乏判断能力,很容易迷失在网络之中,以至于获得错误的价值观念,还自我感觉良好。
正是这种盲目的自信,导致他们不愿意听取老师和长辈的劝导,逐渐养成了叛逆的性格,行为也会走偏。
(三)缺乏自律性
现今社会,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比较丰富,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娱乐方式对高职生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以至于能让他们废寝忘食的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
最新数据统计,我国有网瘾的青年学生人数约为2000万,占青年学生总数的15%。此外,還有许多仅适合成人的娱乐方式正逐渐渗透到青年学生之中,这会对他们的意志力造成摧毁性的打击。
(四)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在课堂上,高职生的“厌学表现“呈多样化,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籍、聊天、发呆等,这在本科生的课堂上是极为少见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的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高考发挥失利,成绩不理想,使很多高职生都没有选择专业的权利,只能服从调剂,而往往所调剂的专业与自己理想中的专业相差甚远。随着高校扩招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突显。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种“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点。这些都会导致高职生对专业学习失去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更别谈主动学习了。
(五)缺乏自信
高职生学习基础大都比较差,为了能继续学习,只能凭借不理想的高考成绩进入高职院校就读。他们时常会因为自己学习能力差,怀疑自己其他各方面的能力,觉得自己不如同龄的本科生。再加上现今社会“分本位”思想比较重,高职生从小就很少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甚至会经常被社会贴上“差生”的标签。试想,在一个经常不被表扬且时常被诋毁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高职生的自信心从何而来。
社会对高职院校认同度不高,高职生在面对升学和就业时会有诸多限制和压力。再加上进入大学后,高职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高,对所学的专业知之甚少,更不了解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培养目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他们不敢预测自己的未来,对未来期望较低。
二、应对措施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霜的考验,家长、老师、社会只有放开束缚他们双手,让他们独自面对困难与挑战,学会独立思考和自己解决问题。家长应让孩子分担适当的家庭责任。学校应多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社会更应积极的接纳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重视和关怀。
加强高职生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他们是非对错的分辨能力。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监管,严厉杜绝“非主流观念”在学生中传播扩散。学生工作者应深入学生群体,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引导,更正错误思想。
鼓励建立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学生社团或学生兴趣小组,鼓动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兴趣爱好的多样性,使其能轻松的摆脱网络诱惑,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性。
邀请专业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讲座,对专业特点、专业前景、毕业生就业去向等做系统全面的讲解,消除专业偏见,增强专业自信和专业兴趣。
加强自我定位教育,消除自身偏见,使他们能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学校、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肯定其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在形式上应积极表扬,帮助他们恢复或提高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谭淑新,盖海红,杨京楼,张秀娥,黄海霞.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社会科学论坛,2005(12).
[2]郅利聪,平延勋,杨巍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分析报告[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