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中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思考
2017-08-04王丹丹
王丹丹
摘要:在养老机构开展社会工作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促进养老机构的专业化发展,但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中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存在着认知低、本土化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等困难,根据现实的情况,可以通过采取嵌入式服务、加强本土化研究以及使社会工作服务向着管理者角色发展的方式,促进养老机构老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
关键词:养老机构;社会工作;困难;建议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而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发展,呈现出人口基础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半失能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而我国长期以来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増加的老年服务需求,机构养老的服务需求随之逐渐增加。但由于我国机构养老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存在着服务质量差、专业化水平低、服务功能单一、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制约养老机构的专业化发展,不能适应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而社会工作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能在养老机构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提升养老机构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水平。
一、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困难
(一)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低
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较晚,社会工作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很多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工作人员及入住老人对社会工作的了解甚少,甚至是未曾耳闻,社会工作实务面临着“难接纳”的问题。现阶段的养老机构尚未认识到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中的重要作用,专业的社会工作部门未形成,相应的工作由机构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提供,社会工作发展空间远远不足。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不足
现如今,我国大陆地区的社会工作正在起步的阶段,近二十年的时间中,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及其实践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由于其在具体的实施当中,使用了大量的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与技巧,从而使得我国社会工作与中国国情的衔接不过密切,理论与现实脱轨,与社会的实际发展不相符。一个作为从国外产生、发展起来的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还没有实现完全的本土化,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等等实际工作还在磨合中,磨合过程中难免产生冲突, 没有找到很符合老人的机构的模式与实践,以至于导致这些理念、方法不能在中养老机构发挥它最好的效果,做到为其实实在在的服务。
(三)社会工作资源获取难题
资源是社会工作开展的基础,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程度低,在实践中很难获取社会资源的支持,成为服务提供的“理想者”。养老化构社会工作所需资源包括物资、家庭及机构资源等,社会工作者在实际服务开展中很难直接整合这些资源。因此,服务的开展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如,给予心理支持、机构发展建议,老年人意见反馈等。
(四)专业人员缺乏
一是缺少具有实务经验的社会工作者。近些年,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但由于养老工作的特殊性,高校毕业生多数不愿到养老机构工作,而且养老机构目前也缺少这样的岗位设置。因此,养老机构较难吸纳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而养老机构内的养老服务护理人员,虽然对养老服务有一定的经验,但总体素质又偏低,很难接纳、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知识、技能。
二是没有完整的社会工作团队,起码要有督导、中级社工、助理社工三个层次,三者之间互相协商、配合,这样才能使工作达到目标、让老人受到最好的待遇。在我国的现状中,养老机构中最简单的社工人员都少之又少,更别说一个完整的团队,倘若没有一个完整的团队,特别是机构督导匮乏,不能使社会工作得到合理的规划,不能对机构中的服務工作进行及时的监测、评估,就无法促进社工人员的反省与提高。
(五)在我国养老机构社会工作开展平台与内容不够清晰
第一是因为其设立时间不久,工作平台及其内容全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第二更是因为对本土化社工理论研究不完善。从中看出对工作模式研究的不足,还看出现实工作中出现老年问题的解决方式与实务指导理论的相冲突。所以导致靠理论是不能指导现实中的工作。
(六)机构社工常常面临价值两难
例如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要求社工必须代表老人的利益,但现实中社工又是机构的一分子,当老人利益与机构发展相冲突时,社工必然面临价值两难。又如,社会工作价值观中提倡老年人自立,不给老年人过度保护,有时社会工作者会鼓励老年人进行一些尝试,做一点自我服务的内容,但这常常引起家属的误会,认为是工作人员对老年人照顾不周。这些都是机构社会工作者经常遇到、也很难处理的问题。
二、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对策建议
(一)嵌入式服务是养老机构社会工作的有效运行方式
“嵌入”主要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理论知识和技能注入服务活动当中,通过一般性服务关系提供社会工作的服务,帮助改善原来的服务机制,提高机构的相关服务质量。嵌入式服务是在原有的服务体制内,通过引进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理论知识、技能,采取适合情境的服务介入策略,不断影响机构服务活动及活动涉及者的改变,从而达到发展原有的服务体制、改造、调整原有服务机制,促进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
把社会机构加入养老机构的这个想法,有助于社会工作在大陆的本土化发展,由于社会工作是西方国家引进过来,西方国家与我国文化与制度的不同,完全效法他们的理论与工作模式是不可取的。因此应该采取适合我国的社会工作的方法。便可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使得社会工作在我国能够不断的发展,让其在我国发挥出最好的效用。
1.加强高校与养老机构合作的专业性
如今,把大部分地区的养老机构都建立这个社会工作部门并且招入相关专业的人才比较不容易。所以,我们在机构招进一些社会工作实习生是最好的选择。一方面能为社会工作专业做到宣传,另一方面实习生可以为养老机构处理一些问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的学生虽然可以去相关的养老机构实习,但是因为很多的因素,使得实习的效果不理想,无法解决养老机构的问题,因此养老机构的老人感受不到社会工作的专业的服务水平,从而对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失去信心,使得这个专业停滞不前。提高各大高校专业水平,让社会工作在我国取得很多的发展机会与空间。为社会工作增添大量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专业,让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真正体现它的价值,能够在养老机构得到它的发展。
2.在提供专业服务中摸索本土化经验
目前,社会工作与中国本土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指导理论少之又少,然而国外的社会工作理论在我国并不实用, 特别是细节与工作模式不能直接使用于我国的社会工作中,毕竟国外的情况与我国的情况很不同。所以,我们了解到我国老人的真正需求找到我国社会工作的平台,以这个为基础制作属于我国的实质操作与模式。
在这过程中,养老机构应注重培养本土化人才。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虽然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但缺少工作历练,也缺少养老服务方面的经验,因此,在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探索时,不能完全依赖于社工专业学生,更多是要发挥机构内工作人员的作用,他们对机构的工作了解,对老年人了解,对养老服务有经验,要将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与机构内的工作人员相结合,合作开展服务实践,才更能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摸索出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社会工作本土化经验,从而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发展老年机构福利事业。
(三)管理者角色是养老机构社会工作发展的一种趋势
从国际养老机构的发展趋势来看,养老机构运行模式转向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是养老机构的一种趋势,同时推动了养老机构社会工作向管理者角色的转变,这种“管理者”并非传统意义的行政管理者,而是社区社会工作管理和服务项目管理者角色,是养老机构社会工作发展的一种庭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