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吵闹处看黛玉
2017-08-04李琳
李琳
摘要:《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带着淡淡忧愁,氤氲着袅袅雾气,令历代读者为其感伤。而书中的宝黛爱情更仿似读者心头的“白月光”,胸口的“朱砂痣”,青涩却鲜活,朦胧又诗意;像是早晨沾了露水的枝叶,透出别样的清新。文章从宝黛几次“少年式”争吵中看利嘴毒唇下真实、俏皮又痴情的林黛玉。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贾宝玉;少女
伟大的作品或站得高高的,给人以眼界、心灵上的教训,开五色迷蒙之目;或是许你静静地坐着读一段“他的肺腑之言”被“情”制住,久久不能忘怀,《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如梦似幻,泪眼朦胧的书,只有读后才真的体味到作者“满纸荒唐言”和“一把辛酸泪”。而在这部迷蒙蒙的书里,在那些欢声笑语吵吵闹闹的女孩子中,最动人者便是林黛玉,因那与众不同的忧郁。
王昆仑在《红楼梦人物论》里评论林黛玉,第一句便是,没有恋爱生活就没有林黛玉。提起林黛玉那个仿是眼泪浇筑成的姑娘,很多读者也因着那“小心眼”和总是“酸溜溜”的话倾覆了对这个少女的好感。
但这是一种很美的病态的忧郁气质。以林黛玉的两个贴身丫鬟之眼来看这份忧郁怕不是多数人能懂得,总是莫名其妙的不开心,“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或许要怪她的敏感,总是能第一时间准确的捕捉到别人投向她们的善或不善的目光,也总是能犀利的注意到别人不体面的“拙态”,刺透他人刻意伪装的平和之相,将她们见不得光的“小心思”悉数拉出来调侃讽刺一番。这是林黛玉最“真”的一面。
母亲早逝又早早寄人篱下,让她过早成熟,知会了闺阁外的人情世故。对于这样一个正妙龄的少女来讲,是残忍的,(正如薛宝钗、史湘云她们也是早熟的女子)因为成熟就意味着有顾虑,不畅怀;那个时代里的女孩子每日困在狭小的活动空间里,出生于大家族的她们大多“身不由己”,很早就懂得“讨人喜欢”“听命于人”的重要和无奈,而这方面的成功者就是薛宝钗,林黛玉显然是不屑的,她就是她自己,她会将自己的“看不惯”“瞧不上”表现出来,动辄就冷笑,开她伶牙之口说上两句讽刺之话,让人不能安坐,所以这样的个性就是放到今天也不会是惹人喜爱的性格,更何况在那个时代。
但她也最“痴”,林黛玉心思都只系在贾宝玉的身上,她是大观园里一心只想进行恋爱、做诗、安安静静诗意生活的人,也只有贾宝玉能懂她。可两人的爱情在大观园里,注定如“飞蛾扑火”。林黛玉早就知道,她骨子里天生的“悲观”让她屡屡在面对宝玉的时候都紧张兮兮,尤其是薛宝钗和史湘云这种“金玉良缘”的出现,让她时常如临大敌,却又倍感无力,满腹的委曲和醋意都只能发泄在宝玉身上,因而他们总是吵架。
但也难怪林黛玉多心,林黛玉是很懂贾宝玉的。她也看到了贾宝玉的“多情”,正如她知道贾宝玉心中也常惦记自己一样,可是她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分量最重的一个,她不能确定贾宝玉的心思是不是和自己“一心”,她时常因贾宝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的样子而吃醋,譬如贾宝玉在见到薛宝钗的白臂时看呆了怔了,回头就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咬着帕子笑呢。
林黛玉咬帕一笑,就先带出了她的气场,这是一个有脾气的女孩子,看到宝玉在宝钗面前看呆了,心里定是醋意萌发,可她没有扭头就走,反是先笑,笑里就已经有揶揄两个人的意思了,随后的话可就是更狠地调侃宝玉,再加上这帕子的“一甩”,仿佛是隔空推了宝玉一把,但她偏偏不直说,也不能直说,因为宝钗也在场。但是一连串动作下来情绪表达得比直说更好,谁都看出来她在揶揄,也看出她的小脾气,同时她也没有失了她自己的自尊。
林黛玉总爱对宝玉使小性儿,而宝玉也都一次次招架下来。当宝玉身边出现其他女孩子的时候,她总是用揶揄的话去调侃宝玉,刻意推开宝玉,故意不理他,让这个男孩子坐立不安,一颗心总是为她悬着。
但这样的吵闹看起来十分可爱,有时也是十分快乐的。譬如宝玉午间无聊走到了潇湘馆去看黛玉,听得她在屋子里叹了声“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后,宝玉便笑问黛玉,发生的这一幕小插曲:
林黛玉自觉忘情,不觉红了脸,拿袖子遮了脸,翻身向里装睡着了。宝玉才走上来要扳他的身子,只见黛玉的奶娘并两个婆子却跟了进来说:“妹妹睡觉呢,等醒了再请来。”刚说着,黛玉便翻身坐了起来,笑道:“谁睡觉呢。”……
(二十六回)
这一幕将林黛玉单独跟宝玉在一起时女孩子的娇态,小性子小脾气的表现得十分形象逼真。有时闹矛盾的两人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样子也很有趣,如同棋逢对手,默契又般配:
第二十八回林黛玉闹脾气不等宝玉,宝玉就呆呆的只听了话不去贾母那里吃饭,待宝钗催他去陪林黛玉的时候,又装不在意的说“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其实宝玉心里还是记挂着黛玉,匆匆吃了几口就去贾母那里找林黛玉了,黛玉先是置气先走了,其实并没有走,后面宝玉去找黛玉时,黛玉偏不理宝玉,还故意两次说 “理他呢,过会子就好了。”给宝玉听。和喜欢的人赌气,小心眼倔脾气,这样的黛玉特别真实,也特别生活化,这时候的她就是一个眼里只有爱慕的人的女孩子,不是诗人黛玉,只是个普通的姑娘,有着谁也劝不动的“坏脾气”。而宝玉就是那个拿自己喜欢的人没办法,笨拙的不知如何是好的呆少年。
但林黛玉也不是普通的女孩子,她是有才气,诗意的,即便是吵架,闹别扭,她也是带着自己的一份诗意之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黛玉葬花一幕。可葬花前的那“起因”,作者也将画面描摹得非常美,仿佛诗一样,薛蟠用贾政之名骗宝玉出来,害的林黛玉和袭人为宝玉担心,林黛玉晚夕替宝玉忧虑,便步行至怡红院偏偏先见到宝钗进去了,林黛玉不急,反而途径沁芳桥的时候,见到了各色水禽在池中浴水,因而被吸引住看了一会儿才去。
先是不急着去,停住看水鸟,这一幕就已经表现出林黛玉与宝钗的不同之处,或许也是为了避开与宝钗同时出现,但不得不说,她是眼睛里捕捉的到美的人,有人先我一步,那就不急吧,且看这黄昏的水鸟,自在的浴水。
随后晴雯不开门,林黛玉误会了贾宝玉,又敏感的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处境,伤心的滚下泪珠,偏又听到里面的笑语,让她越发动了气,可是连这生气都是极美的:
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了。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原来这黛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的柳枝花朵上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二十六回)
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画面一下子就凄美异常,又有林黛玉这样纤弱的女孩子在墙角花阴下悲戚戚的呜咽,读者怕是心都要碎了,也不怪那宿鸟栖鸦要飞走,不忍再听。
林黛玉就如同琉璃,透明精致又纤细美丽,可是易碎,稍有不慎就满是长长的裂痕;碎了又容易伤人,尖利的一面很轻易就刺伤他人,所以她孤独,且始终保有一份与人的疏离;可她又是可爱的,她只认准了她的“知音”,将自己计较和在乎都表露无遗,时而透出女儿的伶俐娇俏,时而阴郁悲戚,套用王昆仑对她的点评来结束本文:
“这个瘦弱的姑娘,抱着一腔的幽怨,含着泪独自地走回那苦竹凄风的潇湘馆”就只让我们记住这个背影,不要对瘦削的她太苛刻,让我们用美的眼光去接纳她,让她带我们徐徐走进迷蒙的红楼一梦里。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王昆侖.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
[3]孙虹.论林黛玉的客居意识与悲情解脱[J].红楼梦学刊,200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