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数学课的“广度”
2017-08-04夏永立
夏永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拓展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教学拓展是一门教学技术,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只有正确使用,才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洋溢着智慧的火花。特级教师许卫兵在教学“鸡兔同笼”一课时,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拓展,努力寻找数学课广度与深度之间的联系,让课堂精彩生成,使得数学课丰满起来。下面摘取一个教学片段与大家一同赏析。
师:据资料显示,日本人也研究鸡兔同笼,称它叫“龟鹤问题”。
(出示:龟鹤同游,共有40个头,112只脚,求龟、鹤各有多少只?)
师:日本人说的“龟、鹤”和我们说的“鸡、兔”有联系吗?
生:龟和兔是一样的,有四只脚。鹤和鸡一样的,都是两只脚。
师:那这道“龟鹤同游”问题会解决吗?
(学生试做后,交流算法。)
方法1:112÷2-40=16(只)——龟
40-16=24(只)——鹤
方法2:(112-40×2)÷2=16(只)——龟
40-16=24(只)——鹤
(学生比较后得出:“龟鹤同游”和“鸡兔同笼”是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
师:老师昨天晚上还看到这样一首儿歌。
(教师出示儿歌:一队猎人一队狗,两列并成一队走。数头一共五十五,数脚共有一百九。)
师:我们研究了鸡兔同笼、龟鹤同游问题,也来给这首儿歌取个名字?
生:人狗同行。
师:看了“人狗同行”的儿歌,和“鸡兔同笼”比较,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我觉得它和鸡兔同笼的问题是一样的。猎人相当于鸡,狗相当于兔。
师:这位同学的说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虽然把猎人看作鸡有些不雅,但是从研究的角度,大家确实是找到了它们数量上的联系。猎人—鸡(两只脚), 狗—兔(四只脚)。
师:回想一下,从“鸡兔同笼”到“龟鹤同游”,再到“人狗同行”,你发现了什么呢?“鸡兔同笼”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
【赏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对鸡兔同笼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提炼,许老师出示变式问题,让学生去理解问题,识别模型,从而达到同化的作用。再让学生自己去编制同类问题,这既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模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会使学生感受到模型的力量和数学的魅力。
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教师仅是就题讲题,就课本讲课本,难免显得过于简单和浅薄。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只是从解题方法入手,而许老师另辟蹊径,从新的视角来演绎这节课,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鸡兔同笼”是否还隐藏着其他“模型”因素呢?许老师 从“鸡兔同笼”这类题本身的题型结構特征(告知两个未知量的和以及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求未知量)入手,学生在解答“鸡兔同笼”这个问题后,能将解决它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扩展运用,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鸡兔同笼”问题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是会解答一道“鸡兔同笼”问题。有了这样的理解,在教学中,许老师注意把握题目的类型、结构和类比运用,用系统的眼光来看待它的教学价值。这些,恰恰是学生到了中学后建立二元一次整数方程数学模型的基础。
此外,许老师还让学生领略“龟鹤同游”问题的不同解题方法,在比较中感受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从这里得到的不仅仅是一道道解题方法,而且纵横驰骋在古今中外的数学文化中,学习的视野会更加开阔。从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出发,研究解法,并上升到一种模型,最后进行广泛的运用。同样,如果学生在学习各种数学问题时能有“模型”的意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么必将会走向数学学习的自由王国。许老师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广度”上进行拓展,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会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jxjyzy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