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联读 习策略

2017-08-04方德佺

江西教育B 2017年7期
关键词:读法廉颇蔺相如

方德佺

在全国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中,江西的杨舸老师执教的《将相和》荣获一等奖。杨老师的胜出,很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联读的阅读策略,精心选择的教学内容与联读法相得益彰,使学生逐渐进入会阅读的境地。

【片段一】 以示范引领学习

师:我们就先把“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联系起来读。老师在读的时候,发现这两个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故事的开头。(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对比着读一读,看看相似之处在哪儿?

生:我读出了每次赵王都很着急,都要找大臣来商议。

生:我读出了他们的左右为难。

师:能再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吗?为什么为难?

……

师:在这样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两次都是蔺相如主动接受了任务。这么一联系,一比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生:我读出了一个勇敢的蔺相如。

师:刚刚我们尝试了把两个故事联系着读,比较着读,读出了蔺相如两次临危受命,感受到了他的勇敢,这就是今天老师想要教给同学们的一种新的阅读方法——联读法。

【赏析】应该说“联系着读”“比较着读”,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杨老师把这两种方法组合成了新的阅读策略——联读法。

杨老师先说自己运用“比较着读”“联系着读”的方法获得的发现:故事中有很多相似之处,意在吊足学生的胃口。接着出示两个故事的开头,引导学生比较着读出“相似之处在哪儿”,并用联系着读的方法想想这种相似背后的原因何在。再推出用这样的方法去读的目的“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因为有了前面联系着读、比较着读做铺垫,学生已经不难得出结论:“读出了一个勇敢的蔺相如”。

这里杨老师选择了“故事的开头”,启示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往下去找,如故事的经过、高潮、结束等,使学生不至于乱找一气。杨老师指出自己有发现,但并没有具体说出哪些相似之处,而是交由学生自己去阅读,在阅读中发现,这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为能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作有效铺垫。可见杨老师在示范之中,既教学生学,更让学生学,学生才能迅速进入联读法的学习中去。

【片段二】 在生成中深入学习

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用联读的方法读读这两个故事,找一找这两个故事中还有哪些地方是相似的。思考:通过这些相似之处你们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生继续读书、交流)

生:我找到的是“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和“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两次都是蔺相如威胁秦王。

……

师:让我们来关注这两个词“撞碎”“拼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词,读出感觉。(将这两个词语标红)

(生读;指导读出“拼”的感觉)

师:读完之后,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生:以命相拼。

师:我们再来关注这个词——“理直气壮”。(将这个词语标红)蔺相如在大殿上为什么可以“理直气壮”呢?理在哪儿?底气又在哪儿?

……

师:此时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生(多个):机智。知己知彼。智勇双全。

【赏析】学生运用联读法开展学习,找出课文中两个故事的相似之处显得并不难,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如当学生找出故事的高潮“撞碎”“拼了”所在的句子时,理解的是“两次都是蔺相如威胁秦王”。很显然,“威胁”一词表现出学生的体会肤浅,看不到问题的实质。杨老师抓住课堂生成进行点拨,选择两个关键词“撞碎”“拼了”来引导,让学生读出这两个词应有的感觉,从中体会出蔺相如“以命相拼”“不畏强暴”的优秀品质;并用“理直气壮”一词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揭示出蔺相如敢于“撞碎”“拼了”的原因。学生终于在故事的高潮中领悟了蔺相如与众不同的智慧。

这一生成教学的捕捉,充分显示了杨老师的教学智慧。学生从中学习到联读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而是在具体的阅读中,抓住关键词,读出内涵、读出情感,使联读找到读下去的抓手。杨老师是在问题解决中让学生掌握联读法的精妙。

【片段三】在拓展中延伸学习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用上我们刚才学习的联读法,找出它与前两个故事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把关键的词语畫下来,看看你们对蔺相如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

师:(指着板书)今天,同学们运用联读法,对蔺相如有了如此丰富的感受和认识。课题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赵国大将廉颇,请大家也试着用上我们今天学习的“联读法”,去读一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的这些故事,相信你也能读出一个极具个性的廉颇。

【赏析】在结课环节,杨老师先让学生用第三个故事作为自主实践联读法的材料,最终完成对蔺相如形象的认识。继而要求学生运用联读法,结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材料,在课外读出“一个怎样的廉颇”,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训练,学生以后遇上类似的文本,就能够自觉运用联读法进行阅读,就是真正收到了一课一得的实效。

(作者单位: 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

猜你喜欢

读法廉颇蔺相如
“0”的读法和要领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教学设计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低钠盐中的钾
怎样读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