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古代家训与当代家庭教育

2017-08-04艾俊颖

活力 2017年6期
关键词:启示

艾俊颖

[摘 要]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家训产生于先秦,形成于两汉三国,成熟与两晋隋唐,繁荣于宋元,于明清时期由鼎盛走向衰落。传统家训包括律己之道、治家之道和处世之道等方面内容,具有政治与文化功能合一等特点。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古代家训;当代家庭教育;启示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备受重视。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在对家庭教育进行深刻理解和思考后,形成了家训,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为教育、训诫子孙而撰写的文章统称为家训,包括家诫、家范、家规、家书等。它是我国家长对子孙进行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形式。

一、我国古代家训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时期已有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家训方面的相关记载。《论语》中的“孔鲤学诗”便是一例。《左传》《战国策》等相关著作中也有大量关于家训的记载。

受汉武帝“独尊儒术”影响,两汉三国时期,家训提倡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产生了家学、家教、家风等概念,日益重视对女性的训诫,且形式日益多样。

两晋隋唐时期,帝王家训和士大夫家训开始出现,如唐太宗《帝范》和《颜氏家训》等。《颜氏家训》总结前人家庭教育成果,在各方面做了较为具体的要求,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第一部完整家训。

宋元时期,家庭教育受理学影响越来越大,“礼教”成为家训的重要部分,家训在这一时期繁荣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论述封建伦理关系的家训作品,如北宋司马光所著《温公家范》等。

明清时期,家训产生的影响日益显著,统治者也大力提倡,家训在普通民众中广泛传播。明末清初,朱伯庐《治家格言》在有限篇幅内阐述了深刻的为人处世之道,影响深远。

二、我国古代家训的内容

1.律己之道

中国古代家训把追求道德作为目标,提倡以德立身,希望受教育者把“德”融入日常生活中,使追求道德成为自觉行为。道德教育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律己是家训的关键部分。

2.治家之道

中国自古以来追求“和谐”。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家训也一直秉承这一理念。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妻顺”为代表的和谐家庭思想体现得尤为明显。

3.处世之道

家族的发展不仅受家庭成员间关系影响,也受家族社会关系影响。中国古代家训一般结合时代背景、家族社会关系等对子弟进行处世之道教育。如宋代朱熹在《家训》中提到:“嗅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

三、我国古代家训的特征

1.政治与文化功能合一

中国古代家训以“教家立范”为宗旨,以儒家思想作为基本内容。在封建社会,家训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儒家伦理纲常逐渐成为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良好的家风和门风。而这种良好的家风为统治者所提倡,逐渐影响社会风气,从而实现统治者“修齐治平”的政治目的,做到了政治与文化功能合一。

2.关爱与惩治的合一

在家庭教育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有着较为深厚的血缘关系,因此家庭教育大多同时达到关爱和惩治两种目的,可以解决一些法律法规无法解决的问题。针对不尊长辈、不敬父母等伦理问题,法律法规往往难以发挥作用,但家训却可以产生一定效果。它以其特有的約束性和规范性,对家庭成员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使其自觉接受教化。总之,家训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形式,与法律法规相比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影响力,二者相互补充,保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稳定。

3.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中国古代家训强调正心修身,视其为处世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经世致用”、“治国平天下”等要求,这一系列要求具有十分明显的抽象哲理色彩。同时,由于家庭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了解较为全面,家训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语言简练准确,要求细致具体,方式灵活多样,便于掌握并应用于实践。

四、我国古代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1.重视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主体,而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德育严重缺失,多数家庭对智育等功利性教育十分关注,忽视了道德教育,从而造成孩子人格上的短板。家庭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因此家庭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被灌输儒家主流意识形态,如“治国平天下”等,而当代家庭教育却忽视了此部分,许多家长教育子女追求“小确幸”,追求安逸稳定的生活。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年轻一代,将缺乏民族责任意识,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于国有害无利。当代家庭教育应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家长应教育子女树立远大理想,胸怀天下。

3.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家庭成员人际交往能力。当今社会对人际交往能力要求极高。但在实际家庭教育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却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被忽视,这使得当代部分青少年不知如何与他人交往,缺乏团队协作能力。当代家庭教育应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找准自我定位,树立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静.先秦两汉家训研究[D].郑州大学,

2013.

[2]柏艳. 魏晋南北朝家训研究[D].湖南师

范大学,2010.

[3]陈志勇. 唐宋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

学,2007.

[4]刘晓丹.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

家庭教育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5]尹旦萍.中国家训文化对当代家庭教育

的启示[J].江汉论坛,2001,12:57-59.

[6]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79-86.

(编辑/周洋)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