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考作文回归本原的思考

2017-08-04张敏

江西教育B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采高考作文评判

张敏

纵览近两年全国新课标五套试卷中的材料作文题,笔者发现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审题难度普遍不高,在作文立意上,考生有多种选择;二是选材源于现实,日趋“生活化”。作文材料是考生常见常议的社会现象,每一个考生面对这样的材料都有话可说。这种变化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依照自己的人生经验,对真实的社会问题作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必要时还要求考生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出个性化的方案。这一显著变化清晰地告诉我们:高考作文的考查正在回归本原。

一、高考作文回归本原的体现

高考作文本质上考查什么?这的确是值得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认为:高考考查总体上围绕“一体(核心立场)、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来展开。

1.重视语文学科素养的考查

除了应有的价值功能,高考作文回归本原,还体现在回归作文这一特殊的语文知识本身。作文最能体现学生学习了十几年语文后最基本的语文学科素养。我们都知道,作文是语言构成的文章,语言性表达是作文最基本的属性。考生掌握相应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性要求。作文考查就要回归语文学科知识性要求,如拟好题、审读材料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材和论证、组织安排好文章结构、注意行文的语言、体现恰当合理的逻辑等必备的作文知识以及关键的作文能力。

2.回归真实的写作

高考作文考查还应回归真实的写作,即回归人们作文的目的。这里的真实写作,一方面是基于生活需要,考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写作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基于真实情境中的合理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我们知道,人们作文是为了表达与交际的需要。因此,写作的目的,不是只要把自己想说的东西写出来就行,还要让读者看得明白。因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能够了解读者、识别写作任务与目的、能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高效交际的人。近两年全国新课标五套试卷都是生活化材料作文。这样的作文要求考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本质,并对此阐述自己的看法,提出相关建议与方案。因此,考生要结合具体材料来分析说理,过去屡试不爽的“万能模式”已经无用武之地。这样的回归能更加真实地检测考生发现、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真实能力,也能有效地考查考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此体现高考作文的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二、对作文评判标准的建议

基于高考作文考查上述三个方面的回归,作文评判的标准也应该相应地有所调整,有所侧重。那么教师评判考生作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内容放在第一位

我们首先要思考传统的评判标准的弊端。传统的评判标准最看重的是立意,其次是表达(包括语言运用是否准确、流畅,作文结构是否严谨,论证是否严密且合乎逻辑,书写是否工整等)。这样的标准注重立意虽不错,但是表达上的评判依據除了明显的毛病(字数不足、书写潦草等少数一看就能发现的问题)外,无法有效考量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高低。在实际评卷中,阅卷老师从直观感受出发,往往更看重作文的文采,而深刻、丰富、创意,这些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分析说理、辩证思维能力要点常常被选择性忽略或忽视,最终导致高考作文评判权重最大的是文采而忽视了对作文的内容等必备知识的考量。

实际上,文采是形式,是为内容等必备知识服务的。在内容与文采的关系中,内容始终是主要的。我国古代文论中早就有这样的论述:“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刘勰《文心雕龙》)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作文评判的发展等级把深刻、丰富放在文采前面,也遵循了内容优先的原则。过于重视文采而轻视内容等必备知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少考生为了取悦阅卷老师而投机——用铺陈华丽的辞藻来代替有效说理,而不重视能够反映思维发展水平方面的说理逻辑以及对具体材料情景的分析。长期这样,思维能力必然无法提升,甚至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2.注重写作本身

注重高考作文的立意是重要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总目标的现实需要。但是,现在全国卷作文题立意呈现多元化,审题难度普遍下降,要想在这一点上真正拉开差距是不太容易的。同时,基于全国卷作文考查的回归,作文本身的权重肯定要有所加重。这也符合人们作文的目的——为了表达与交际的需要。既然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与交际,那么表达的准确性,交际的普适性、有效性必然要有保障。因此,作文优劣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取决于写作本身。高考作文是书面表达,应有其基本的要求:一是文体要清,二是观点要准确符合材料立意,三是道理要说清楚明白,四是阐述道理要让人信服,五是分析说理要照顾对象和语境。作文评判时应该在这些方面有具体的评分细则。

为什么要把文体放在首位呢?这是由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选材的变化决定的。通过梳理我们发现,这两年全国卷五套作文命题材料不再是过去的语录哲理式、寓言式材料,而是多元开放的现实生活化材料,旨在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独立思考,判断准确,缜密论证,以便落实真实写作的目标。

因此,评判高考作文优劣时,必须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个坐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高考作文中,主要体现在理性思辨能力、审美感悟能力、创新表达能力。因此这三种能力在高考作文评判中必须予以重视,应当制定更加详实的准则,以便落实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松县程集中学)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1340863327@qq.com

猜你喜欢

文采高考作文评判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
军事志文采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