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灿烂而庸长的彩色日常影像

2017-08-04朱炯

大众摄影 2017年8期
关键词:尔斯纪实彩色

朱炯

20世纪7 0年代的欧美,从广告、商业摄影到科技、太空影像,从新闻媒体到家庭留影,彩色摄影已得到广泛使用。无论是记录、揭示客观世界,还是表达、营造人们的欲望与需求,摄影都充满了真实而丰富的色彩。但在专业摄影领域,在将影像艺术创作当作追求思想与精神表达的创作者眼中,色彩总被视为简单、廉价而恶俗的,是通俗的,而不是文化的,更不是摄影艺术的。欧洲人文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美国直接摄影、新纪实摄影、新地形摄影等摄影艺术的概念,都建立在黑白影像的前提上。

197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新彩色摄影”(NewColor)创作潮流,以一种挑战艺术权威与打破历史惯势的先锋姿态出现。它一方面高调地将色彩作为结构画面的核心元素,探索出一个灿烂的、充满活力的影像视觉体系,以一种主观视点对“有色彩的现实世界”进行个人化的观察与表达;另一方面是对摄影流派、风格的定义进行突破。“新彩色摄影”的形成,跨越20世纪70到90年代,以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乔尔·斯坦菲尔德(Joe Sternfeld)、乔尔·梅耶罗维茨(Joel Meyerowitz)、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等摄影师为代表,他们打破一个流派统一相机尺幅的限制,大画幅相机和35毫米小相机均可,打破纪实摄影、风景摄影、人像摄影、静物摄影等类型界限,将快照美学、直接摄影美学等重组而进行主观的影像表达,更多聚焦在美国南部大众的日常生活:城市景象、日常起居、自然空间以及美国人。因此,新彩色摄影记录下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

威廉·埃格尔斯顿是“新彩色摄影”兴起的标志性人物。1958年,他深受法国摄影师卡蒂埃·布勒松影响,手持徕卡相机开启了摄影之路。像所有人一样,埃格尔斯顿从黑白胶片拍摄开始,在60年代与拍摄黑白胶片的美国“新纪实摄影”的代表人物李·弗里德兰德、加里·威诺格兰德、黛安·阿巴斯交往密切,但是他自己已经开始进行彩色摄影的探索。1974年他获得古根汉姆基金,从而深入研究彩色摄影。197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萨考夫斯基策展的《威廉·埃格尔斯顿的指引》大获成功,是新彩色摄影登上博物馆殿堂的标志性展览。1989、1992年,埃格尔斯顿出版彩色摄影作品集《大众的森林》、《古代与现代》,都在艺术领域获得好评。

这幅作品,一定会让人过目不忘,同时充满疑惑。埃格尔斯顿用闪光灯直接、单向的照明,将房间营造成巫师的魔法屋,白色的灯泡虽然是兴趣中心,但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反而是由灯泡放射出去的三条白色的电线,单薄而执拗地镶嵌在墙面上,仿佛孤独的怪兽。由于闪光灯的硬光照明,房屋的立体空间扁平化,墙上露出几张艳丽海报的局部以及一扇黑色窗户的局部。显然摄影师不想给观众交代什么信息,完全没有建立视觉中心的灯泡、电线与陪体海报之间的信息关系。如果一定说有,那只能是将画面左右下方的黑色,作为平衡白色电线与灯泡的视觉配重。观众的疑惑通常来自“这幅照片要说什么?”画面的色彩张狂刺激,但内容又恰恰没有提供信息,观看的期待落空。这正是埃格尔斯顿的影像特点,他的镜头通常对准的是平庸的事物,是生活中存在的、熟悉的、没有重要意义的事物,但是,他利用彩色作为武器,一个强有力的拍摄理由,“看,这张照片的颜色多么刺激”。由此,一个日常的景物,就赋予了被人关注、被人试图去理解的可能性。威廉·埃格尔斯顿拍摄了很多室内空间,特写和局部,他也拍摄人物、街景、汽车和旅行,大量的俯拍、仰拍、倾斜角度等等,而他的影像总是给人一种靠近感,一种安静的凝视感,同时又去叙事化,照片中没有故事线索,但是充满了色彩的感官刺激。灿烂而庸长的日常景象由此具有了戏剧的想象。

“新彩色摄影”作为美国消费时代视觉文化的代表,相比黑白影像的传统表达,创造了一种以色彩为基础的直接、简单、粗暴的视觉样式,同时它具有一种否定一切,玩世不恭、又带着哀伤情绪的视觉风格。“新彩色摄影”好像一个伪命题,以色彩为理由,实则是不动声色地在纪实摄影的主观表达上探索自由的空间。70年代到90年代发展壮大的新彩色摄影创作理念,與60年代美国新纪实摄影、70年代的新地形摄影一脉相承,它们有着多样甚至相左的题材、影像语言和技术手段,他们有的使用大画幅,冷静、端庄地拍摄,从安塞尔·亚当斯、沃克·伊文思继承传统,有的使用35mm相机,快速抓拍,从卡蒂耶·布勒松和罗伯特·弗兰克那里获得灵感。尽管摄影师们的题材、语言差异非常大,但是它们都是在用摄影观察现实社会,去主流叙事性、去影像传播的功能性、去影像主流价值担当,它们殊归同路地走向了主观纪实的摄影探索之境。《红色天花板》

威廉·埃格尔斯顿 1973年

Info

彩色摄影作为技术的发明与发展,一直在摄影历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1861年英国科学家麦斯威尔(Maxwell 1831—1879)以三原色光相加的加色法原理拍摄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一条花格丝带》。1907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成功将AUTOCHROME(奥托克罗姆微粒干版)技术的“天然彩色摄影法”推广到市场。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时代,法国银行家、摄影家阿尔伯特·卡恩于1903-1939年派出摄影师前往全球50多个国家,拍摄超过100小时的电影胶片和72000幅彩色照片、4000张黑白照片,实施他的“地球影像档案计划”,为人类,留下了生动的彩色影像世界。1936年柯达公司推出KODAKCHROME(柯达克罗姆)彩色反转片,1942年柯达推出彩色负片,对世界进行鲜艳的还原。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延滞了科技的推广,但是,随着战后的复苏,彩色摄影在广告、时装、新闻传播、科技影像以及大众家庭生活方面普遍使用。1964年以特质频闪1 OO万分之一秒的速度拍摄子弹打穿苹果、牛奶溅出皇冠状水滴的科技影像,1965年彩色摄影拍摄胎儿在母亲肚子里生长的准确形态,1968年美国NASA宇航局从月球上拍摄地球升起的彩色照片。到了20世纪70年代,彩色摄影经历了10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彩色印刷水平的提升,西方社会中的广告印刷品、时尚杂志、画刊类影像杂志都步入了彩色时代。

猜你喜欢

尔斯纪实彩色
彩色的梦
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
砚边纪实
库尔斯克会战
有那样一抹彩色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