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构建农村薄弱中学高效课堂
2017-08-03刘顺军
刘顺军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无论哪所学校都有自身的特点,照抄照搬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农村薄弱中学。在农村薄弱中学,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监护人及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和精神需求,无法满足。
位于秦岭南麓的山阳县城区三中、中村中学、漫川中学、职教中心均属于农村中学,这些学校的生源都是山阳中学录取留下的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些学校地处镇(街办)农村,受社会大环境、家庭小环境、生活学习条件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学生大多性格内向、信息来源少、缺乏自信心与竞争参与意识,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效率不高。要提高这些学校的整体质量,构建高效课堂,实属不易。这些学生的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大多处于低分段,可以说知识和学习方法上的缺陷较多。如何端正其学习态度、教给其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补充其初中乃至小学所遗漏落下的知识是提高这类学校课堂效率的当务之急和前提条件。
我们深入这四所学校与一线教师、学生反复调研、论证后提出了“坚持五为主,实现五要度”来构建农村薄弱中学的高效课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坚持课堂教学“五为主”
即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旨,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辅导为主线。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阵地,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我们整个教育的归宿;课堂教什么,则必须以教材为主源,而统编教材是针对所有这个学段水平的学生,不一定适合我们这所学校、这个年级、这个班,所以在选用教学内容时就要求我们科任教师依据学生学情、学校现有条件,对教材按照“降难度、扩宽度、增实例、添措施、多直观、有乐趣”的原则,进行二次教材重编,使学生能学、乐学、有情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一切通过内因才能起变化,才能达到效果,所以所有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进学生的内心,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地位,则是至关重要的,是成败的前提,教师担负着策划者、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的角色;整体教学要以练习辅导为主线,求新知、增记忆、熟练运用并理解掌握。
二、实现“五要度”
1.复习铺垫要“高效度”。每节课前5~10分钟要用于回顾本节知识、技能,预测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予以复习、补充,使学生在同一知识、技能基础上学习本节知识,仅为学习本章节知识服务,使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水平、基础上接受新知,而非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这对农村中学学生尤为重要。
2.导入新课要“强力度”。从复习铺垫中如何快速、巧妙地转入新授课,同时要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就需要老师恰当地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引起共鸣。而老师在课前要做的就是研究学生、吃透教材、重编教材、选择知识呈现方式和课堂预设内容。
3.传授新知要“参与度”。新授内容是各科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4.鞏固练习要“广角度”。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单元。教师设计练习应有“质”与“量”两方面的要求,既要切中教学重难点,又要从不同的角度反馈练习。题型上应多样化,形式上可以是口头练习、也可以是书面练习。每节课要给学生精心设计思考题,举一反三。注重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去练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5.课堂小结要“高浓度”。临近下课的几分钟,教师要对整节课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归纳小结。给学生以精要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是深化课堂改革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关注农村薄弱中学教育,构建高效的农村中学教学模式,需要我们从教学的效率、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教学的方法等各方面来研究和探讨其有效策略,促进教学的整体发展。
作者单位 陕西省山阳县职业教育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