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化系2015年年鉴编撰的实践意义
2017-08-03李媛代益荣潘小会周雪董媛黄振平
李媛?代益荣?潘小会?周雪?董媛?黄振平
【摘 要】 本文围绕所参与的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撰写。项目内容是编撰文化系2015年年鉴,通过年鉴编撰分析其三点实践意义:第一是增强了自身能力,包括分工协作能力、文献检索和搜集资料能力、论文写作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第二是对所在系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院系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可以增强系部领导和全体师生的荣誉感、责任心和进取精神;第三是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年鉴编撰;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化系2015年年鉴
年鉴是以全面、系統、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它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具有资料权威、反应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年鉴的主要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年内全面、真实、系统的事实资料,便于了解事物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具有较大的总结、统计意义和比较系统的连续参考作用。作为普通高校师范类院校历史学专业的学生,申报以所在系年鉴编写为内容的大创训练项目,旨在汇集本系年度各类档案资料,编成具有工具书性质的所在系年鉴,达到服务教学、存史育人的作用。
一、项目介绍
本项目的名称是《基于专业技能训练的年鉴编纂研究——以所在系2015年年鉴为例》,属于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编写年鉴来训练学生文献检索、资料搜集、分析归纳、文字表达、教育技术运用、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等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主要内容是以所在系2014年度工作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系概况、2014年表彰与奖励、2014年教学工作、2014年科研工作、2014年学生工作、2014年党群工作、2014年媒体报道、2014年基本信息、2014年重要资料选录、2014年大事记。在搜集这些主要工作档案资料文本的基础上,编撰所在系综合性的参考书《所在系2015年年鉴》。
通过编写单位年鉴,有助于加深对年鉴这一史书体裁的理论认识,能够有效地训练同学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毕业后用人单位多样化需求,增强就业谋职的能力;通过编制单位年鉴,把丰富繁杂的单位年度工作,进行系统简明清晰的整编,有利于强化同学的分析归纳能力、按照时序梳理线索及谋篇布局的统筹规化能力,体现创新和探究精神;拓展历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通过本项目训练,有助于增强对专业选择的自豪感和服务社会的使命感。
经历年鉴试编的整个过程,本团队成员的上述各项能力确实有了不同程度的明显提高,达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的立项宗旨。
二、实践过程
自从2015年6月年鉴项目立项以来,项目组长在教师指导下,总体负责,全面筹划,组织项目成员拟定鉴编写体例,策划并管理项目的进度和预算经费支出,协调成员,安排任务。成员甲负责查阅收集院系相关文件,如到图书馆搜集有关年鉴编写的资料,浏览院系网站相关宣传报道;查阅收集系档案室的教学日志、工作记录等文本档案资料,汇总编目。成员乙负责走访学校相关领导,系领导,系内各方面管理教师,任课教师等,比如调查汇集系内各类活动、2014年的教学科研成果、教学科研基本信息、对外交流等,整理编目。成员丙负责走访院系学生会、团总支学生干部、班干部、同学等获取相关资料,比如学生会在2014年开展的各项活动,系团总支、学生社团各班级开展的各类活动等,汇集编目。成员丁负责编务,记录项目进展,定期收存项目形成中的阶段性文档,并校对资料、打印文稿、购置相关物品等。对于收集的各类资料,各成员共同参与筛选、整理、分类,分工编写条目,编纂成册,校对修改,审定印制。项目后期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完善分工任务:成员甲对2014年系况整理查漏补缺;成员乙编写从大创立项到结题期间的活动事记;成员丙在学校负责支撑材料的整理,差旅经费的报销,文件的复印、打印;成员丁协助项目组长继续填充年鉴目录内容;负责人统筹兼顾,协助项目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
2015年7月到2016年3月这段时间,计划按项目分工,利用校系网络、档案室、相关部门和系内师生搜集文本资料。但一开始收集发现各自对年鉴体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所以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到省图书馆去查阅了大量有关年鉴的图书,包括各大高校的年鉴,各地的地方性年鉴,单位的工作年鉴等。通过这次集中查阅年鉴资料,加深了对年鉴的理论认识,参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年鉴(2008)》和《西北工业大学年鉴2014》的编写条目初步明确了年鉴的体例和编写方法,结合本系教学、科研、学生等工作的特点,重新调整成员搜集资料的类别、范围、途径和方式。在此期间,由于没有严格遵循进程安排,项目进展到中期组员有一定的懒散情绪,收集材料不够及时,比预期晚了一个多月,到2016年4月收集完毕。在汇总材料的基础上,到2016年5月团队便拟定了本系2015年年鉴的目录初稿。根据年鉴初稿目录,大家对搜集资料进行分类筛选归类整合,归入各类目、栏目之中。由于拟定目录并不完善,搜集资料尚有欠缺,年鉴初稿不宜直接打印,在很长时段以电子版形式,在项目组内查阅修改,不断增删修订,充实完善。
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团队先后研制了大创项目立项申请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2016年暑假期间,团队对本系2014年的各种活动进行了分类整理,为了加深对年鉴的理解,指导老师给每人布置每人撰写一篇年鉴论文作为项目中期成果。各成员都利用假期对年鉴项目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完成的论文题目分别是:成员甲《我对年鉴的理解》,成员乙《略论编写高校年鉴对学生及其学校系部的意义》,成员丙《关于年鉴编写实践意义的思考》,成员丁《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负责人《基于历史学专业优势编纂年鉴及其意义》。
进入项目结题阶段后,团队首先对搜集的各类资料逐项进行核实订正。同学把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收集的资料,按照类目和栏目内容,分别联系约见相关领导、教师、学生和当事人,进行核实订正纠误。对于同学列入目录而终未搜集到个别资料,只能感到愧疚、报以遗憾了。在此基础上,团队组织审稿、编订目录、校对文稿、设计版面、撰写编辑说明,最终编写了《所在系2015年年鉴(初稿)》书稿;完成了《试论年鉴编写的实践意义》和《专业技能在年鉴编写中的应用》两篇毕业论文。按照结题要求,团队完成了汇报项目进程、介绍项目成果的结题报告;项目组成员和指导教师还撰写了各自的项目实践总结,汇报了参与项目的实际收获和感想体会。本文就是对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专业技能运用的总结,其目的是揭示本项目的实践意义。
三、实践意义
1、增强了自身能力
(1)分工协作能力得到提升。不管是进行科研工作还是完成一项工程,对个人来说都过于庞杂,必须与他人分工配合来完成。就算一个人再有能力,思考问题也不可能会面面俱到,做出的决定也不会尽善尽美。在项目团队中,需要团队力量,彼此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任务,共同来完成项目,节约时间和精力。分工任务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优势,令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专长去完成相应的工作,这样可以使每个部分的工作都能相对尽善尽美。 比如项目组长在项目总体布局与管理上有突出表现。项目成员甲在系学生会工作,对系上组织参加的各项活动、课程安排、任课老师等都有清晰地认识,所以她就负责走访系老师、收集系上活动资料。很多工作是一个人没有办法完成的,即使完成了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在项目组中,遇到问题和困难,集思广益,共同作出明智的决策,尽量避免失误。 团队精神和团队氛围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的氛围,对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团队,好的氛围可以使每个成员都心甘情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好工作,工作效率成倍增长。[1]自团队建立起来,同学就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因为知道这个项目对每个成员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成员一起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一起开会讨论项目进展,一起确定项目前进方向。历经项目的训练,同学体会到自己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必须要学会分工协作,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
(2)文献检索和搜集资料能力得到提高。检索能力包括阅读文史工具书的能力;阅读史料、专业书籍及学术性前沿论文等能力。[2]在编撰年鉴的过程中,因为对年鉴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真正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查询其他高校出版的年鉴书籍,或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出编撰年鉴需要注意的事项、原则等等,在检索过程中,检索关键词要简练、多变。比如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在中国知网上查阅相关文章时,关键词会用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意义、或者年鉴编辑者专业素质、历史学专业技能等,但是如果直接搜索“年鉴编撰的实践意义”,则查阅不出想要的资料。通过一定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同学可以很准确、迅速的找到想了解的知识,更好地完成年鉴编撰项目。搜集资料包括搜集系上学生活动、学习资料,教师科研、任课情况等,在搜集资料时要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有用性。每位成员都有自己所负责的领域范围,笔者所负责的板块是学生工作方面,就找来了许多学生在学生会工作、党团工作、社团工作,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就业情况、学生考试考核及奖惩的资料,但是笔者搜集的资料不够完整、整合不到位,还找来好多与负责的板块不相干的内容。后来笔者对资料重新搜集、整合以后,这种情况才得以解決。搜集资料的能力对同学来说的确很重要,在搜集资料的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分类归纳能力。
(3)论文写作能力明显提高。在年鉴编撰过程中最基础的技能就是文字表达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年鉴编撰不仅仅是资料的汇集与分类,这些只是最基础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能把分类规整好的资料进行文字加工与处理,使资料衔接连贯、过渡自然、用词准确等等。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团队撰写了大大小小的不少文章,包括项目立项申请书、年鉴目录、编撰说明、大创项目中期报告、年鉴论文写作、大创项目事记、结题报告书、编制研究报告、个人总结等。项目两位成员围绕大创项目实践,完成了毕业论文。在写作训练中,不知不觉每个人的总结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都在提升。因为笔者的毕业论文是在项目进展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每当项目进展到一个阶段,就要做出总结,通过自己为项目作出的努力,分析自己所得到的锻炼情况,并且指出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形成对自己论文的实践支撑。
(4)交际能力得到锻炼。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编撰年鉴时需要收集资料,与人打交道,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够事半功倍。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组织活动,年鉴编辑从收集信息、策划、组织撰稿,到审读、编校、设计、印制、发行等必须全程参与。编辑在这些工作中都要与人发生联系,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务性联系,却充分显示了编辑工作的规律,是编辑实际操作能力的外化展现,所以编辑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才能协调各环节、各部门来通力合作,以低成本、高效率达到目标。[3]项目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遇到困难,通过及时交流共同解决;与指导老师沟通,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与建议;与系上任课教师、学生会活动负责人沟通,了解老师科研情况及系上学生参加活动、获得荣誉情况。
(5)计算机使用能力增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与年鉴编纂、出版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现在各单位电子来稿都是通过网络信箱传送到编辑部,编辑审稿时就可直接在计算机上充分利用计算机功能对稿件进行加工、审核,并通过局域网达到资源共享,实现编、排、印一体化。这样不仅加快编辑工作进程,而且也节省成本,提高质量,缩短出版周期。所以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信息时代年鉴编辑必备的素质。同时年鉴出版的数字化、网络化也要求年鉴编辑提升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运用网络知识浏览国内出版发行的年鉴,借鉴先进年鉴的做法和构想,这是年鉴编辑提高业务的重要途径。[4]同学从大一时便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学习,学校也比较重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及运用,同学考取了计算机二级证书和高级办公自动化证书,对计算机有一定的掌握。可以很好地运用到年鉴的编撰、传输、排版、打印上面。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团队通过计算机进入学校院系官方网站,搜集下载本系的相关资料,并将各自所负责搜集领域资料进行汇总概括,发给项目组组长,由项目组组长统筹编排。指导老师也时常通过计算机社交软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提供给项目组缺乏的资料,并指导项目进展的情况。通过对项目所编撰的年鉴进行封面设计、文字排版、图片编辑等等,同学自身的计算机使用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对所在系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文化系2015年年鉴》是对一个系一定时期内的组织管理、师生信息、办学条件、工作业绩和重大活动等事项的综合性记录和概括。它在促进院系管理上主要有以下两点作用:
(1)可以促进院系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各系档案建设,即使按章行事,也不尽统一。加之人事上的变动、认识上的差异和业务水平上的问题更增加了规范化建设的难度。但如果要求各系每年必须编撰完成一本体例完整、内容全面的《年鉴》,就能给系部加强档案资料规范化建设。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资料的价值程度,而且也利于保存使用。
(2)可以通过编撰《年鉴》,增强系部领导和全体师生的荣誉感、责任心和进取精神。《年鉴》记载着本单位的发展、进步和光荣。一翻《年鉴》,就可以看到某领导、某主任的简况、业绩或某教师的教学成果、某学生的获奖情况。当业绩突出的师生看到或听到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宣传时,心理上会获得满足感,同时对以后的工作将产生激励作用。而对那些业绩平平的人说来,也可产生一定的压力,起到督促和鞭策的功能。此外,对家长、学生或其他有关社会成员也不无益处。
3、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大创项目能将学生的既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项目的实训使学生提前进入了一种就业后的工作状态,了解职业角色的实际需求,在心理上使学生有了心理预期并做好了相应的准备。[10]通过项目的实施,甚至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压力,比如通过编撰年鉴训练,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凭借这份经验谋求编辑的职位或者在以后的工作单位上多了一份技能,可以编撰其他單位年鉴或者地方年鉴。通过项目学生可以提前体会到就业后的工作状态,面对困难会更加从容、冷静。
【参考文献】
[1] 叶宗宝.历史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之途径[J].天水学刊,2015(06).
[2] 张孝明.试论年鉴编撰与编辑素质[J].2005.4.
[3] 刘敏,程丽云.地方高校历史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与对策[J].黑龙江高校研究, 2013(07).
[4] 铁艳.浅议年鉴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鉴说开封,2016-09-23.
[5] 张鑫.浅谈计算机在年鉴编撰中的运用[J].年鉴信息与研究,2008(02).
[6] 袁欣,罗秋林.年鉴编撰要强化五种意识[J].年鉴信息与研究,2005(02).
[7] 李东宁.对提高高校年鉴编撰质量的思考[J]. 宁夏大学学报,2013-09.
[8] 天津市地方志办.年鉴基础知识概述[M].天津市地方志办,2016-12-20.
[9] 年鉴编纂会.中国人民大学年鉴[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01.
[10] 孙溪,范志华.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学生的影响研究[J].山东青年,2016(03).
【作者简介】
李 媛(1993-),山东菏泽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化系2013级历史普本1班学生.
黄振平(1964-),陕西富平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化系副教授,本文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