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7-08-03欧志光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物思考

欧志光

(清远市阳山县博物馆,广东 清远 511500)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问题展开了探讨,详细阐述了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问题,并在分析了问题成因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物;修缮保护;思考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176-02

古建筑文物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因此,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和保护尤为重要,我们必须要确保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就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了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当前形势下我国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实践调研和走访,根据笔者归纳整理的治疗反馈,目前我国的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大众的保护意识淡薄

大众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保护问题意识淡薄的问题一直都存在。我国人口众多再加上知识文化水平、意识观念的差异,导致了国民的素质参差不齐,每年都有很多国内游客破坏古建筑文物的新闻见诸报端,可以说目前大众对于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单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总体来说,大众的保护意识淡薄问题主要体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国家相关单位所开展的古建筑文物保护举措关注热情较低。我国不少城市每年都会举办规模不一的文物保护宣传活动,这些宣传本意是想要唤起大家对于古建筑文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然而根据活动的结果反馈,群众对于这些宣传活动参与热情不高、反应比较冷漠,所以很多文物保护宣传活动最终也不了了之,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古建筑文物保护方法相对落后

建筑文物的保护方法上,目前我国不少地区做的并不理想。诚然,为了顺应城市的发展要求,一些破旧受损的古建筑,比如街道、具体的文物、景观等都要进行适当的修缮和保护。但目前我们所采用的修缮和保护方法有悖于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保护规律和初衷,很多受损的古建筑在被修缮和保护中变了样子,没有能够完整地保留古建筑文物的“原汁原味”,这种古建筑文物保护方式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三)古建筑文物的整体性遭破坏

近年来城市的发展和改造速度明显加快,我国不少地区的城市在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城市的特点、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大肆进行城市改造,不少珍贵的古建筑文物就在这样的城市改造建设过程中被破坏和损毁。

单纯依靠政府主管部门修缮文物显然不够,除省保、市保、县保单位依程序申报审批修缮的古建以外,有些地方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游的项目的对古建筑的破坏很大,农村建房必须“拆老屋、建新屋”,一户只允许有一处住宅。因此,一幢幢水泥楼房拔地而起,而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被拆除,目前老房子已为数不多。有些古建筑文物虽然没有被损坏,但古建筑文物周围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古建筑文物与周围的环境原本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所以当周围的建筑、规划被改变之后,古建筑文物失去了它原本的整体和谐美感,这对于古建筑文物来说是一大损失。

二、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中问题的成因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存在着因果联系,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有它的成因。之所以产生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问题,是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调研结果,同时根据我国古建筑文物的现状,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整旧”的观念不科学

在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中,有两种观念近年来备受关注,那就是“整旧如旧”和“整旧如新”的两种相互矛盾理论,对于这理论,我国古代建筑研究和保护领域的权威专家梁思成先生曾经做了专门论断。整旧如是在保留古建筑文物的原本形态、样貌的基础上对受损的古建筑文物部分结构,按照古建筑文物原本的形态或者当时历史时期的建筑文物特点来进行修缮。整旧如新的理论观点在古代比较流行,它是基于封建时代修缮者的考虑。但在古代,古建筑文物在那个历史时期还不能被称之为文物。整旧如新的理论基本观点是认为在对受损的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的过程中按照现代的眼光和设想进行全面的翻新,这样修整完毕的古建筑文物虽然焕然一新但也失去了古建筑文物原有的韵味,变得不伦不类。

(二)保护的概念不明确

古建筑文物记录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和生活风貌,展现着当时时代的特征,是我们祖先留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且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更是我们探究古代社会的物质基础,因此做好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然而当今社会,广大民众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保护意识还不是特别明确,没有深刻认识到古建筑文物的存在价值,对于国家相关部门所进行的古建筑文物保护宣传活动也是态度冷漠。这种心态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极为不利。

(三)修复的技法不理想

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成因,除了上述笔者所分析的整旧观念和保护认知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修复技术的水平问题。科技的进步为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手段,但同时目前的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又走上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过度地运用现代化的科技产品,借助于科技来修缮和保护古建筑文物。这样的做法将直接导致我国大量的珍贵古建筑文物失去了原本的模样和形态,最终无法在大众面前展示其原本的风姿。

相关的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除了过度利用现代化的科技产品来修缮和保护古建筑文物之外,更有甚者只做表面文章,针对受损大修复的古建筑文物,一些单位只从受损文物表面来进行修复,而对于古建筑文物内部的受损情况熟视无睹或者稍微修饰一番。如此这般的修复理念,对于受损待修的古建筑文物来说不仅不是一种保护,更是一种极大的破坏。

三、对策分析

(一)提升民众的保护意识

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归根结底来说,不是个人的事情。单靠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根本无法起到强有力的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作用。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做好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古建筑文物的受损概率,就需要相关古建筑文物保护部门或者组织加强对社会民众观念和意识的引导,唤起广大人民群对古建筑文物的正确认知,打造人人参与、人人保护古建筑文物的社会氛围。

为了更好地做好针对大众的古建筑文物保护宣传,我们应当借助于各大媒介形式来进行宣传,比如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或者经常性地举辦一些以古建筑文物为主题的系列趣味活动并融入奖励机制,来充分调动民众的参与热情,让他们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或者实际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触古建筑文物相关修缮、保护知识和理念,并将其自觉地转化为实际行动配合各个文物保护部门,来共同做好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

(二)打造科学的保护方法

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法是最切实际的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手段。因此在针对古建筑文物的实际修缮和保护工作中,相关的文物管理部门一定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方法。具体需要从几下几点来着手:首先,相关文物管理部门要更新传统观念,秉承“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理念,在修缮和保护中充分尊重古建筑文物的原本形态,让古建筑文物于不改变其整体性和原真性的基础上,在修缮和保护中得以长久存世。

(三)强化专业人员的培养

在对古建筑文物保护的过程中,人的作用很重要。因此提升专业的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针对当前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专业人员缺乏的情况,一方面我们可以加强学校教育、在职人员的培训等,另一方面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工作,增强文物修缮和保护综合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古建筑文物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历代传递下来的工匠技术和政治、经济等社会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因此,修缮并保护古建筑文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修缮与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做好解决,以保障我国古建筑文化的完好。

参考文献:

[1]柴泽俊.修缮保护古建筑文物应予重视的几个问题[J].古建园林技术,2011(03).

[2]黄继生.关于文物古建筑保护和开发的思考[J].理论与当代,2013(05).

猜你喜欢

文物思考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文物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