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闻喜花馍艺术概述

2017-08-03张烜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

张烜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摘 要:山西花馍在民间美术的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显著的地域特征,和浓厚的民俗文化,折射出当地民众的信仰和历史的传承。自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扬,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花馍作为艺术品也作为文化的传递者,为闻喜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闻喜花馍;发展概述;花馍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134-01

一、花馍艺术的产生及发展概述

花馍是指糯米面或面粉经过捏塑上色之后制成的造型艺术品。我国的面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面塑的发展伴随着面食风俗的形成,经过民间祖辈手手相传,延续发展至今。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宁夏等地都流传着各具特色的花馍艺术,流传过程中也有了:面塑、面人、面羊、花馍、面花、礼馍等称呼。民间花馍的应用及其广泛,参与到各种民间礼仪活动中,用于祭祀、祈祷、喜庆、馈赠、装饰等方面,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感情寄托,同时也是信仰和民俗文化的缩影。

汉以前少有面食,人们的主食还是粒食。自汉代开始,小麦成为北方的主要农产品,再加上对石磨技术的改进,我国的面食开始了新发展。据著名民俗学家鲁汉先生考证,“馒头即民间面花的滥觞”,“民间面花应该起源于汉代”。①此时,在汉代的文字記载中就出现了花馍的雏形,《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卷》记载“汉代迎神赛会上的傩舞便以面团塑成鬼怪头部形象。”②大傩,是古代人民为了祛除疾病瘟疫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活动中的舞蹈者会有一些头部装饰,这些装饰就是由面制成的鬼怪造型。据传说,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行军来到了泸水(也就是现在的怒江),可是江面波涛汹涌,部队无法前行。孟获告诉诸葛亮:“江中有狂神作祸,必须用人头来祭祀神灵才可渡江。”诸葛亮不相信这种野蛮的习俗,叫来军中的伙夫杀牛宰羊,然后用面包着牛羊肉做成人头形状,用以祭神,从此便有了有馒头之说,也可称得上是花馍艺术的早期形态。

到了隋唐时期,花馍的制作形成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不但在制作技艺上有了新的提高,做工也更加精细,形态更为逼真。宋人所著《唐语林》对唐朝的面塑有如下描述“宴诸司以面及药翡之类,染作颜色,用像豚肩、羊、脍炙之属,皆逼真也。”③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永徽四年墓中出土了面制女俑头、男俑上半身像、面塑小猪,这些都是陪葬品,由此可见,民间花馍在当时就被用来达到祭祀的目的。这些面制陪葬品的出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宋代的花馍艺术则更为成熟。就是每逢清明节,在前一天人们会用面塑成枣锢、飞燕,并用柳条将这些面塑穿在一起,插在门楣上,做祭祀用并且在祭祀后可做食用。除此之外还有:上元节的炸元宵;二月初二的迎贵果子;三月初三的“镂人”;七夕的花瓜、果食;九九重阳节的狮蛮;中元节的盂兰饼馅;中秋节有玩月羹;进了腊月则有口脂、面药、草面等。④可见此时的面塑已经参与到节日习俗当中。

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中也有记载:“七月,宛农家岁以是月祈祷年丰,各用面果送纸钱,挂田禾之上,号约挂地头。”⑤这里的面果就是用面塑造后煮熟的面塑祭祀品。明清时期,民间花馍发展至鼎盛,成为岁时、节日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过春节时更会有各种花鸟、人物、动物花馍,形象生动逼真,以此来象征吉祥,保佑家人平安长寿,清朝时甚至发展成供人们把玩的艺术品,花馍民间艺人也应运而生,花馍在这些民间艺人的手中更加精致美观,加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使花馍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姿,外国元素也不断融入其中。

二、传统民间美术中的闻喜花馍艺术

闻喜花馍种类繁多,并且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花馍体系。可以分为四大类别:花糕类、花馍类、吉祥物类、盘顶类四类。花糕类的代表包括:五谷丰登节节高、五福捧寿、龙凤糕、九凤朝阳等。花馍类有大烧馍、对对馍、枣花馍、馄饨馍、石榴馍、龙凤配。吉祥物有龙凤、老虎、鱼、羊、书包。盘顶类主要用作祭祀,内容多选用民间故事和戏文里的角色。在闻喜,人们常称“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过去每逢过年过节或者哪家娶媳妇、嫁闺女、孩子过满月等,村里的妇女们总是热热闹闹的围在长长的案板跟前,一边拉家常,一边蒸花馍,那情景真是热闹喜庆,记忆里蒸花馍的场景总是最温馨的。此刻,他们手中的花馍是一种艺术的传承和创造,也是祖辈寄托情感的方式。

注释:

①鲁汉.民间面花[M].南昌: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01-02.

②何红.镂月裁云 长江流域的民间工艺美术[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296.

③鲁汉.民间面花[M].南昌: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02.

④唐家路.民间面塑艺术的源流与技艺特征[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1999(12):31-50.

⑤李苍彦.面粉捏出人间情——面塑[J].中国民间工艺史话,1987:24.

参考文献:

[1]薄松年.民间美术研究工作的迫切任务[J].美术观察,1997(02).

[2]邓福星.民间美术的界定和分类[J].美术观察,1997(02).

[3]焦长虹.民间美术的流变[J].文艺研究,2005(01).

[4]曹振峰.黄河万里寻面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5]段改芳.民间礼馍(面花)制作[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