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中的绽放

2017-08-03陈恒怡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

陈恒怡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土,水,火三种完全不同质的东西碰撞出陶瓷艺术,从人们懂得制瓷到现在玩弄陶瓷于股掌间,从中国人发明了陶瓷到全世界的艺术家在研究陶瓷设计陶瓷,各地域的陶瓷艺术风格也开始产生不同的变化,同时较明晰地传达着这样一种信息,作品中丰富的内涵意义和情感内容远远超越了其造型的实用功能,作品的形态也因艺术家的创造使之具有全新的审美理念,以往的陶瓷艺术发展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极具渴望表达内心情感。

关键词:世界陶瓷;宣泄情感 ;风格迥异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37-01

一、前言

在西方有一个被普通认同的观点,即现代陶瓷艺术起始于1954年—以彼得?沃克思为主的“奥蒂斯革命”为标志,受当时的抽象表现主义和行为画派的影响,尝试并实践一种完全抛弃传统形式的制陶方式和审美,以放任、偶发、自由的形式充分体现出粘土的率性表现及展示艺术家情感观念的新风格。与此同时,在东方的日本,以八木一夫为首的日本陶瓷家们也不约而同地进行着全新陶瓷艺术的实践等等。

纵观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多种多样,如容器造型的创新;装饰手法;具象风格,还有设计语言的运用更是贯穿整个现代陶瓷艺术发展史,例如来自挪威奥斯陆的Nina Malterud,抛开实用不说,她向往自然,把自然的几种成分融合在器皿中;日本的滨田庄司,是日本民艺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给日本的陶瓷手工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也使“益子烧”一举成名,逐渐兴盛;英国的Katharine Morling的3D陶瓷,情调简约,空灵,表现手法写实又附加了想像的成分,让人沉浸在异想天开的世界里。

二、挪威的陶艺女神Nina Malterud

她设计的陶瓷形态是常见的碟、碗、杯,趋于一种温和的抽象表达,白色,灰色,雾气,蒸气,空气,浮冰和水始终是她的灵感,她会把你引入一个天寒地冻的北欧冰雪世界 。

造型表现中,单纯的几何造型在视觉上往往造成强烈的印象,尤其是当光线投射在作品上时,所造成的光影变幻是极为丰富的,她利用陶瓷材料特有的质感与釉料,补足造型上的单一。

同时,我认为由于她固有的诗人情怀和浪漫品性,加上陶艺材料在这方面具有的天然表现力,使其浪漫抒情风格开始流露出来,造型凹凸和釉色温和让人就是会联想到纯净的空气,曼妙的海浪,返朴归真的亲切,用隐喻的艺术表达方式将浪漫情怀不知不觉中传达给观众。没有过多的装饰和色彩,让人直达胸意的舒服。

三、滨田庄司的“用器之美”

以实用的观念出發,而作品实际使用的可能性不大,甚至完全无法使用的器物造型作品,我认为是滨田庄司想追求的。其作品造型简洁朴素,在吸收了日本民间陶瓷日用器具造型的基础上,把个人对陶瓷“自然”“健康”之美的理解融入其中。

在装饰和工艺上,使用了淋釉的方式使作品呈现了逸致的韵味,造型装饰的质朴感与他掌握的独特材质、工艺和烧造有关,并且,陶瓷材料取自自然的土石,材料本身具有许多自然特质,因此,滨田庄司设计的陶瓷作品都是尽量把陶瓷的本色曝光,就是这样原始的面貌才能显现处自然现象的神奇多变,以拉坯成型的花瓶为例,刻意留下明显的修坯拉坯指痕,都是其对陶瓷的独特设计与见解。

四、英国陶艺家Katharine Morling

以陶瓷材料地材质和塑性,虽然可以仿制其它材质的质感,但是仍然有许多材质特性如色泽、量感、柔软度等,都是陶瓷材料不易表现的部分。其作品初看以为是用柔软的卡纸拼接起来的小物,但是事实上它们又是坚硬的陶瓷,又却拥有其他瓶瓶罐罐绝对没有的千姿百态和梦幻感 。

在现代艺术表现中,超写实也是常运用的技法之一,借着视觉触觉与固有概念之间的矛盾,来凸显被仿制物品地存在意义 。而且Morling处理细节的精致度是无与伦比的,皮尺上的刻度、缝纫机上细小的花纹,谨慎却不刻板。

在现代陶瓷艺术作品中,为了表现材料的冲突性或者和谐性,而选择仿制手法或者使用真实材料,其根本地意义是完全不相同的。

五、结语

艺术设计创作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心中各种思想、意念的表达,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由于材料种类的多样性与成型方法的便利性,使得现代陶瓷艺术表现的形式极为丰富。

当今的陶瓷艺术,已与现代艺术紧密地结合,而使得创作的范畴不断扩大,在现代艺术的洪流之中,也由于陶瓷媒体的融入,丰富了艺术表现材质的多样性。就我而言,一件加入艺术创作的作品和一件纯粹的陶瓷制品,它们给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艺术作品是传达艺术家情感的载体,陶艺经由艺术家双手的触摸点化而成,终其一生实践的正是抒情二字。火给予了粘土新的生命,陶艺正是养育这个新生命的双手。

参考文献:

[1]陈进海.世界陶瓷[M].大连:辽宁画报出版社,2008.

[2]世界现代陶瓷艺术漫谈[M].大连:辽宁画报出版社,2009.

[3]余乐明,汪耕.世界陶瓷艺术家作品精粹[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