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绘画色彩的发展与转变

2017-08-03张冉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水墨中国画色彩

张冉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中国画的色彩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道路,中国绘画中的色与墨更是同时孕育而生的,在不同的历史时间里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阐述了中国绘画从辉煌的色彩体制到水墨主导绘画的原因及过程,以中国画色彩的发展转变为主线,介绍了历史上几个关键时期的色彩特点及变化方向,联系古代绘画理论进行阐释。

关键词:中国画;色彩;水墨;发展

中图分类号:J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36-01

色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所穿的服饰、用的物品,街上张贴的的海报广告,无一不是色彩表达的体现。色彩不仅是人们视知觉中最直观、感性的表现,同样能引发强烈的共鸣,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紧相连。中西绘画的色彩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色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有着不同的作用与意义,比如在中國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节日的喜庆,黄色象征皇家的权势与威严。不一样的色彩,不一样的色彩组合可以表达不一样情感、不一样的意义,任何一个民族的绘画色彩观大多都被本民族的哲学思想所影响着,中国的色彩观受到天人合一的儒道思想影响,在中华文化精神背景下,从一色一墨两个方向发展,二者和谐共处。

一、中国画中的“随类赋彩”

谢赫《画品》一书中写到“六法”,明确的提出了“随类赋彩”这一规范,确立了中国画色彩的理论基础。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道:“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黯。”郭熙在这里所说的“水色”和“天色”其实并不是特指的某种颜色,而是画家对于自然界景物的颜色随时节变化而产生的主观印象,是画家概括分析后注入了本人内心深处的感情,从感悟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隋朝画家展子虔所绘制的《游春图》是青绿山水画的开端,而李思训和李昭道对其青绿山水进行了继承与发展,《明皇幸蜀图》使这种绘画体制慢慢走入成熟。唐代在文化、经济、艺术上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诗书画也呈现出大量名家,文人精神积极进取,绘画色彩的表达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其随类赋彩的绘画体制也逐步完备。色彩的繁荣发展也一直被延续到了五代两宋时期,青绿山水的代表人物王希孟,工笔人物画代表周昉、顾闳中等, 宋朝院体花鸟代表着黄荃、赵佶的等等,他们在色彩绘画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绘画成就和高度是后代值得学习、更是难以达到的。古代中国的色彩绘画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中国哲学思想及精神,同时又与当时统治阶级的绘画审美趣味相一致,富丽堂皇的色彩表达正是权力与富贵的象征,与封建社会的精神气质吻合,因此,这种色彩体制在古代封建社会的成熟发展也是必然的结果。

二、中国画水墨画的兴盛

唐朝在经历过安史之乱后,损伤根本,从此由盛转衰,文人社会的精神变现逐渐由外拓转向内省,而一种能代表文人精神的水墨画渐渐兴盛起来。虽然随类赋彩的表达方法已在当时逐渐的完善,在此之后,虽也在继续发展,却没有更大的突破。水墨像是被严谨和精致的勾勒渲染画风压抑过久后的突然迸发,像是在摆脱后宣泄, 宋元文人需要通过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来抒发心中的不满,以追求更高的哲学精神,达到与天道相通,自我人格上的完善,由此,与人格品行相联系的“水墨为上”的理念自然而然地被推到了高峰。随后,色彩逐渐失去主流绘画的霸主地位,而水墨逐步取代了色彩的主导地位。

文人开始用浓淡干湿变化多样的墨色来表现多彩的自然万物,古代就有“墨分五色”的说法,出自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

其实早在秦汉期间就出现了用线条与墨色来组织画面,如顾恺之的《列女传》中人物服装的渲染也用的是墨色。在这一段时间里,少数用纯用水墨完成的作品己有墨色浓淡的微弱变化,但总体来说,那时的用墨还是相对单一的,墨色大多是平涂,没有太大的墨色变化,不过却为“运墨而五色具”、“水墨为上”的文人画埋下了伏笔,而后世的人们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绘画传统。

自水墨画开始出现以来,众多画家纷纷效仿,成于五代,兴盛于宋元明时期,可以说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但之中很多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文人们用水墨画的感情表现。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庄子认为,“五色乱目”,受其影响所至,画家也摈弃绚丽多彩的“五色”,代之以“素朴”的水墨。在中国绘画历史长河中,虽然绘画的形式逐渐由色彩转变为水墨,但是其内在的精神追求却是始终如一的。

三、中国画的发展

从古至今,我国绘画的色彩发展由色墨并重转至水墨为上最后又回归色墨的历程。其实不管是黑白或是色彩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并没有一定的优劣之分。水墨画是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被特定的文人画家群体所独爱的地域文化性观念,可几千年前我们也有过辉煌的色彩鼎盛时期,以笔墨为中心的水墨画只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当代绘画学习中,我们也可以将色彩语言运用到水墨画创作中,色墨并重,充分利用色彩的价值,吸收两者的优点,这才是中国画不断改革前进的需要,同样也是中国画得以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何志明,潘运告.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2]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水墨中国画色彩
中国画
水墨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