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欣赏教学管窥
2017-08-03毛全祥
古诗欣赏教学是大中小学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所谓古诗欣赏,即古典诗歌作品在读者方面引起的一种艺术思维活动。他是人们在阅读古典诗歌作品、把握诗歌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机能的活跃而形成的认识、体味、玩赏的审美活动,要求欣赏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生活知识,运用联想和想象去补充和丰富欣赏对象。显然,在进行欣赏时,需要加入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去丰富、补充欣赏对象,实现对作品形象的再造,这其中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是个中间环节,起着桥梁的作用。能否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知识、情感去丰富补充诗歌艺术形象,是中学古诗欣赏教学能否得以顺利展开的关键所在。本文拟就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艺欣赏的认识,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促使古诗教学活动能得以顺利而积极地展开,谈一些初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晓之以条件
让学生进行古诗欣赏,就必须让他们知道需要哪些条件。文艺欣赏,是一种主动而非被动、积极而非消极的艺术再创造活动。这种再创造活动,表现为欣赏者以艺术作品的客观内容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一定的政治与艺术观点出发,去感受、认识、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文艺欣赏这一基本性质表明,艺术欣赏以艺术作品为对象,没有艺术作品就不可能有艺术欣赏。“但是,作品之所以能够被欣赏,也是因为欣赏者具备了相应的主观条件的缘故。艺术欣赏活动是作品作用于欣赏者的过程,同时也是拥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欣赏者对于艺术作品进行感受和理解的过程。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要求欣赏者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审美能力。”可见,构成艺术欣赏活动需具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即艺术作品和欣赏者的审美能力。作为文艺欣赏领域之一的古诗欣赏活动也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客观条件就是要有古诗作品,即欣赏对象;主观条件就是欣赏者的艺术思维能力。很明显,在欣赏活动的主客观条件中,尤其要强调欣赏者的主观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愿意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意义。”这话表明了欣赏者主观条件的重要性。一个缺乏起码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趣味的人,再好的艺术品展现在他眼前,也难引起他欣赏的欲望。“对牛弹琴”则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欣赏者由于不具备艺术思维能力而无动于衷,缺乏相应的主观条件,终于构不成艺术欣赏活动。因此,要欣赏古诗作品,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必须对古诗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有相当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要能分辨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有一定的艺术感受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想象和联想在艺术欣赏中具有重大作用,是艺术欣赏活动中审美反应的枢纽。如果只提供欣赏活动的客观条件即古诗作品,而欣赏者没有相应的生活积蓄,缺乏艺术思维能力,即不具备艺术欣赏的主观条件,那么作为联系“作品的世界”与欣赏者“心灵的世界”纽带的联想和想象就不可能发生。因为在文艺欣赏活动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就是在感知“作品世界”的基础上调动欣赏者的“心灵世界”去补充、去丰富“作品世界”,就是调动欣赏者自己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去补充和丰富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如果欣赏者毫无生活积蓄,毫无艺术思维能力,则发生在古诗欣赏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将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没有联想与想象的古诗欣赏活动那将是不可想象的。
可见,在古诗欣赏活动中,创造良好的主观条件,对于欣赏者展开联想与想象是十分重要的。
二、导之以方法
事实上,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是智力健全的人,只要生活在人群里的人,基本上都有欣赏文艺作品的需求和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不过有的能力强些,有的能力较弱而已。就中学古诗欣赏而言,绝大多数学生应当是或多或少地具备了展开欣赏活动的主观条件的。然而一提到欣赏,同学们既喜欢又觉得它高高在上,不可企及。最突出地表现为不会在感知作品艺术形象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不能把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在教学中注意结合诗歌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了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去感知、欣赏诗歌中的蕴藏的美。诸如“以乐配诗,营造氛围”,“以诗作画,再现美的情境”,“以吟明诗,感受美的韵律”等,尤其是采用如下回归生活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古诗欣赏活动之前,在班上首先举行如下一次品茶活动:
教师发给每个同学一个玻璃杯和些许云雾茶,向杯中倒入开水将茶沏泡,十分钟后请同学们喝茶,然后要求同学们都来说说自己喝茶的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都喝过茶了,这茶怎么样?
全班同学兴奋的回答道:好!
师:怎么个好法?
全班同学齐答道:非常好!
师:哪个同学能够说的更具体些?怎么个好法?
(全班寂静,无人能言)
师:看来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才会说“好!”就是不知怎么说出它的“好”来。那好,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说说这云雾茶的“好”吧。我们首先来看看这泡出来的茶的颜色怎么样?看哪一位同学能把茶水的颜色说出来,又能让别人听后很喜欢。
生甲:这茶水的颜色是绿的。
生乙:它不仅是绿的,而且是透明的。
生丙:这茶水是非常非常的绿的。
师: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过老师总觉得欠缺了什么,不是那么让人听到之后而感动。你們能否把这茶水和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呢?
(学生们经过一阵思索后)
生丁:老师,我觉得这茶水绿晶晶的,很好看。
生乙:老师,我看这茶水绿绿的,晶透透的,像猫的眼睛。
生甲:老师,我觉得这茶水绿莹莹的,像会流动的绿宝石。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经你们这么一说,一看到这茶水的美丽的色质,真令人禁不住想喝它,那就让我们再一次喝它一口罢。
(同学们齐喝茶)
师:现在我们再来说说,喝茶后的口感如何?
生甲:老师,这茶的口感很好!
生乙:老师,这茶的口感很爽!
……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说了自己的口感,不过都谈得比较笼统,能否像我们谈茶水的颜色那样,说得更加具体而且能打动听你说话的人呢?
生甲:这茶喝到口里先是有点苦,有点涩,后来口里就很凉。
生乙:这茶喝到口里凉丝丝的。
生丙:这茶喝到口里凉悠悠的。
生丁(兴奋地)老师,这茶实在太美啦!喝到口里,苦里生甜,涩处溢香,好像光板板的田地里一夜间长出了绿油油的青苗;喝过之后,只觉舌底生风,通体透凉,仿佛炎热的夏日纵身到清澈的溪水中洗了个澡,浑身净爽。
师:真棒!经同学们这么一说呀。我想不会再有谁会怀疑这云雾茶的优秀品质了。那我们现在来考究个问题:同学们在先前感受到了云雾茶的“好”,而为什么不能说出其“好”来,现在却不仅能说出其“好”,而且说得非常生动呢?
生乙:开始我不知道怎么说,经老师启发,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将它和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联系起来,
生丁:经老师那么一教导,我终于明白了,要想品好茶,不能只停留在茶上下功夫,应该不断地去联想和想象,把茶和过去经历过的事情或者其他事物联系起来,把各种感觉调动起来。
师:你们说得非常正确!今天我们这个喝茶就是品茶,品尝茶、玩味茶的美妙,在这种品尝玩味中,我们不仅品到了茶的“本味”,而且品到了“味外之味”,茶外之情致。我们不仅获得生理上的满足,而且还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这种品尝、玩味,实际上就是一种欣赏活动,一种对茶的认识、体味、玩赏的审美活动。同学们刚才都认识到在这种品尝、玩味的欣赏活动中,联想和想象就象两道闸门,一旦打开了它,欣赏者的激情就会奔涌不息,欣赏活动就会高潮迭起。古诗欣赏活动其实与此同理,要欣赏一首古诗,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诗歌本身,而要把它和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借助联想和想象,调动我们的生活积蓄去补充、丰富诗歌的艺术形象。
通过上述活动,帮助学生破除了对诗歌进行审美欣赏的神秘感。经过老师的分析引导,使他们认识到欣赏并不是什么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的奢侈品,它就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紧贴看他们自己。同时也让学生体悟到了文艺欣赏的方法:即在感受欣赏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地展开联想与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调动起我们多方面欣赏活动的主观条件,去进一步补充、丰富和完善欣赏对象。
参考文献:
[1]刘叔成.文学概论四十讲[J].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8.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11.
[3]十四院校合编.文学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1.
[4]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6.
[5]蒋孔阳.审美欣赏的心理特征[J].美学与艺术评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5.
[6]吴中杰.文藝鉴赏的审美特点[J].美学与艺术评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5.
作者简介:
毛全祥(1965—),男,汉族,贵州贵定人,现为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大专、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