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017-08-03江春芬
江春芬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数学課程标准》更是倡导“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自主能力
一、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自学方法
第一,会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阅读学习内容的习惯,不能一目十行,也不能走马观花,要注重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尤其是对于一些概念,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及时对概念进行解读,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
第二,会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对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划分标记及思考,要对重难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知根知底。学生要积极思考,特别是对于一些数学公式,要知道它们的推导过程,对自己理解错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更正。
第三,会记。划线作为复述策略中的代表,是一种很好的助学方法。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无法理解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划线标记,等到上课的时候再认真听讲此部分,仍然不懂的可以问老师。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
第四,会练。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尤其是在预习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练习以便检验预习的效果。一边思考一边练习对他们来说是种不错的学习方式。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而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形成自学能力。要及时组织多向交流,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例如在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说:“在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如果只要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2和3,那么相乘的积是6,6是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而不是公倍数。”又有学生讲:“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不但要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和3,而且要包含18独有的质因数3和30独有的质因数5,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是18和30的公倍数。”又有学生补充说:“18的质因数里有一个2,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2;18的质因数里有一个3,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3;而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能要一个2、一个3,这样才能保证是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学生们热情高,发言踊跃,相互补充、纠正,许多人还能运用老师提供的资料作为自己的论据。
三、引导合作交流
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性决定了他们的思维长性和韧性的局限。数学自学能力的形成有赖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数学问题面前一味地强调学生苦苦思索的做法也是很值得商榷的。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独立思考是前提,只有学生真正进入问题情境了,才有可能达到“困于心,衡于虑”的境地。通过独立思考能解决问题自然是好事,如果独立思考没能解决问题的话,就需要合作交流这柄利剑。有了合作交流,学生往往就能达成对数学问题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堂上合作交流完成,也可以通过课外合作交流完成。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出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课堂教学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往往在形式上会显得相对固定且目的明确。课外交流合作作为课堂交流合作的延伸和补充就显得相对自由了。需要强调一点,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外的合作交流,教师都必须考虑合作交流过程中的“传、帮、带”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因性格或基础薄弱等因素没能真正地参与到合作交流中来并最终造成学困生的尴尬。
四、妙用评价激进步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对学生所取得的任何一点小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具有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自身能力的渴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保护积极性,不断强化学习需要。可以采用评“☆”的方法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就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不同颗数的“☆”,也可采用评价激励语。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都要及时回馈意见,以推动下一次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自学实践。只要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的自学能力便会不断提高,就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的养成,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因此,我们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全力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意愿,激发他们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
总之,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
参考文献:
[1]龚治珍.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09.
[2]朱婷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教书育人,2008.
[3]韩鸿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