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注意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2017-08-03欧阳海曼
摘 要:英语写作一直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点。语言知识点的匮乏,母语负迁移等影响,使得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问题层出不穷。注意理论指出,只有被注意到的输入才有可能被吸收内化。本文概述了注意假设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输出能力以及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注意理论;大学英语写作
Abstract:English writing has always been a weak spot in English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StudentsEnglish Writing is full of problems because of lacking of linguistic knowledge and negative effect of mother tongue.Noticing Theory refers that only the noticed input can be assimilated and internalized.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noticing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in the hope of improving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ability and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Key words:Noticing Theory;College English Writing
一、引言
寫作是二语习得中重要的输出环节。没有注意,就没有习得(Ellis,1995)。对所习得语言知识的注意程度不够,没有真正内化吸收,输出的质量就差强人意。因此,大学生英语写作中总会出现句法、语法的混乱。写作内容空洞、衔接性差、语言表达不地道、大量出现中式英语、词汇匮乏而导致的写作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注意对语言输入与学习者中介语之间起着传话筒的作用,是促进语言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有效转化的桥梁。注意假设能够从理论上指导大学英语教师,通过运用相应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注意假设理论
“注意”这一概念作为认知科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一部分在二语习得领域中已被研究多年。Schmidt(1990)提出了注意假说。该假说认为注意对二语学习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的基本含义是语言输入除非被注意到,即有意识地登记,否则不会变成吸收性语言。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新的输入不断进行工作记忆,输入在工作记忆中保留的时间非常短,只有那些得到学习者一定程度注意的那一部分输入才能有可能从输入变成吸入。信息要转化为吸入,学习者就必须对他在吸收时观察到的信息和他本身现在的中介语系统的输入进行比较。这就是注意的差距。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也就是说外界的一切必须经过“注意”才能够永久储存在人类的长时间记忆中。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注意是学习者将语言输入有效吸收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效习得目标内容,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注意力是必须的,只有得到注意的信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从而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并最终被学生掌握。
三、注意假设理论与二语习得的内在联系
注意理论自提出以来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陈方(2006)认为可以把二语习得研究根据其研究重点分为三类,即:强调语言输入、强调学习者的输入和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1.从输入的角度
只有那些被学习者注意到的输入才有可能成为吸入。输入在工作记忆中的保留时间非常短,必须有一定程度的注意才能使其中一部分输入获得进一步处理,从输入变成吸入。输入本身的特征如频率和突显度(salience)等,会直接影响注意的程度以及输入的效果。
2.从输出的角度
输出来源于输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监控自己的输出,将它与别人提供的输入进行比较,注意到自己现有的中介语系统和输入的预料之间存在差别,使得他们在理解输入基础上,对其语法结构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比如当第一次输出不能准确表达意思时就必须再次尝试,想办法调整自己使用的语言(swain,1985)。
3.从交互的角度
Long(1996)提出的交互假设将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结合在一起,提出这种交互可以是关于意义的,也可以是关于语言形式的,它通过协商得到调节,协商可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正面可理解输入、更多的反馈和负面输入、以及更多的输出机会。学习者通过分析、比较自己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和对方反馈中相应的语言形式,推动促进中介语的发展。
四、注意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基于注意的英语写作中的篇章布局
卡普兰(Kaplan,1966)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篇章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英语布局谋篇和篇章结构组成属于“直线型”,但是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中喜欢用“螺旋型”段落布局思维,即在文章开篇段落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最后才步入主题。他们一般会大量引用与主题联系不大的典故和与母语相似的成语、谚语,思想较主观、缺乏事实论据;而英语是母语的写作者往往在开篇的段落直奔主题,然后对主题运用科学数据和客观事实进行论述推理论述。篇章布局模式的差异使得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作文实际交际效果大大降低。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学习者在篇章组织过程中注意的差异。
蔡基刚按照记叙文、议论文、杂文和评论这几种体裁对英汉篇章中的主题句的明示与暗示进行对比后发现:英语议论文在句首清晰明了地写出主题句所占的比例75%,而汉语议论文中主题句的比例仅占32%。汉语篇章中的主题句较含蓄,需要联系上下文语境仔细揣摩体会,直截了当地表达出主题句的时候比较少见。蔡基刚(2001)运用Kaplan的理论,结合中国学生的写作状况,从语篇和语用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语言迁移现象做出了系统阐释。写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英语的语篇模式的注意:演绎型,即文章一开始就把话题、观点、态度交代给读者,然后通过引用、事例、事实、引用和情感呼吁等方式阐述主题句。同时,演绎型思维指导下的篇章结构顺序通常为主题句在前,随后引入论据进行论证;然而汉语的语篇建构模式属于归纳型,倾向于把细节、条件等置于句首,其后是论点或结论。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引起学生对演绎型语言模式的注意,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演绎型文章的写作流程。
2.基于注意的翻译和阅读训练促进英语写作
写作能力高低与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密切相关,精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有针对性地处理翻译练习,引导学生注意写作和翻译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译中的语用失误和不合规范语言出现的比例,学生写作能力也在翻译实践过程中逐步获得进步。“注意”理论认为在二语写作过程中,二语写作者对篇章内容、组织结构和语言使用与学习者在相应部分所给予的注意分配密切相关。例如教师在讲解精读课文时,可引起学生对介绍相关课文所运用写作方法的注意,使学生掌握句与句、段与段的承接方式,揣摩文章如何实现篇章的连贯性,条理性和完整性。课后教师可以系统设计一些与所学课文紧密联系的作文练习,如写课文的摘要、连词成文、仿写等,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精读、阅读教学中得到训练和提高。肖礼全(2006)提出了写作教学的三大原则:多读、精写、写真。“多读”就是进行大量地阅读。每次写作前,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同一体裁的范文可以为学生提供示范,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范文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技巧并有效地应用于写作任务中,能够很大程度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让学生关注每篇范文的文体和语言表达方式,然后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使用这些语言,即再次关注语言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注意的频率。
3.通过互动反馈激活注意
互动反馈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习行为。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等。在互动反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具有双向互动反馈的特点。
写作过程分为准备、起草及修改等三个阶段。英语教师应该在写作准备阶段激发学生写作的交际性动机。Schmidt(1990)的注意假设认为注意是输入转化为吸收的充要条件,是习得的前提。课堂讨论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挖掘写作题材、注意对文字进行编码,并引起对相关文体写作规范的注意。在写作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相关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中集思广益达到深度挖掘写作内容的目的,使学生有话可说。教师就写作主题陈述自己的观点,抛砖引玉,给学生以提示。接下来让学生来阐述自己的构思想法。通过分组协商讨论,最终选取代表陈述观点。组织学生开展两人小组或多人(最多不超过四人)小组活动。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启发,进行头脑风暴,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增强注意力。
教师和同伴的反馈也非常重要。教师应尽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在作文中显著地标出批改意见,以提高信息的显著性。在进行同伴互评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给定的统一标准进行互评。对比修改不仅提高学生注意的频率,还能使学生通过看同伴的修改意见,把自己对相关语言知识的使用与阅读范本相对比,找到差距,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要引導学生有意注意,比较阅读输入和自己的写作输出在语言上的差距,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五、结语
语言输入只有被注意到才能被真正地吸收内化,产出的语言才有质量。由于学习者对语言的敏感度不同,教师应引导学习者发现语言的内在规则。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使用“有意注意”的策略会更好地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中介语和目的语的差异,使得输入更有价值、写作输出质量更高,从而不断促进学习者语言的应用和内化,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Schmidt,R.W.(1990).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1(2):129-158.
[2]Ellis,R(1990).Interpretation Tasks for Grammar Teaching[J].Applied Linguistics,29:4.
[3]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Gass,S.&Madden,C.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 Newbury House,1985:235-253.
[4]Long,M.(1996).The Role of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Ritchie,W.C.&Bhatia,T.K.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New York:Academic Press,413-468.
[5]Gass,S.Input Interaction and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M].Mahwah, NJ:Erlbaum,1997.
[6]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7]陈方.注意假设理论述评[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1).
[8]雷彩.注意假设对二语输出的启示[J].怀化学院学报,2010(10).
[9]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关系[J].外语界,2011(1).
作者简介:
欧阳海曼(1984.10.08—),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甘肃省兰州市;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