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老师对孩子人格培养的方法

2017-08-03赵传华

速读·下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自尊心人格培养向心力

赵传华

摘 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荣誉送给老师,是社会对老师职业的期待。它是强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品质的塑造和智力的提高,也确立了老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独特性和开创性。维护小孩子稚嫩的心灵自尊,真正地发挥老师的职责功能,促使孩子增强自尊心,促使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做到自强、自爱、自律,老师积极地培育孩子们的责任心,教育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当前教书育人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人格培养;向心力;自尊心

一、赞扬孩子,发扬特长,提高向心力

我们老师所面对的主体是具有心灵思想的孩子,他们也是具有各自特性的,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时所有孩子深切体会到被尊重,对孩子寄予期望,使所有孩子体会到满意和成功的愉悦。在整个的过程中,使孩子得到尊重,关爱,爱护等情感,使孩子们凝聚在老师周围整个的班级家庭中,毫不停顿,使这种凝聚力一步一步地形成孩子学习、娱乐、生活上的需求,同时孩子們的自尊心在学习生活娱乐中一步一步养成。

二、应用富于变化的语言,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牢牢抓住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独有的心理特点,积极应用应变的艺术语言,暗示孩子,小心谨慎地维护孩子稚嫩的自尊心。孩子均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出现小错误,当孩子犯错时,大部分老师会有点失望,就用指责、训话的方式要求孩子“应该这样这样,那样那样就不行”,特别遇到调皮的孩子犯错误时,马上大声指责,责备一番。这样的处理要求孩子不再继续违反纪律,可能会纠正错误,可是小孩子稚嫩的自尊心遭到了严重的伤害。条件反射式的抗拒心理使孩子直接对所有事所有人采取冷漠对待。冷漠是带有面具的发泄,一定是经验和学习的后果。所以语言艺术的合理表达,必须是我们老师能够得心应手运用的技术手段。

三、教育教学艺术需要点滴积累,逐步提高运用水平

老师增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在遇到突发事情时,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及时利用新教育理念,新教育信息,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处理。老师的教育教学艺术,特别是老师的语言表达艺术尤为重要,每时每刻应具有精心操作的技术意识,技术手段和技术标准。说出充满教育教学机智和教育教学艺术的语言,富有成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小心谨慎地对待小孩子幼小的心灵,老师持之以恒的努力,高尚的爱心,为孩子们踏上健康的心理素质之道而奉献一臂之力。

四、日常教育教学过程是确立高尚人格的主阵地

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孩子的三维目标的完成,这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树立孩子人格,无不是在每一节课堂上来完成的。现代教育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三维目标完成的过程中,要求孩子学知识、学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这是现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大趋势,三维目标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其意义也是深远的——旨在建立完善的人格。作为教师,在转变自己教育教学观念的过程中,为了能使孩子主动去探究学习,促进他们的认知、情感、个性、行为全方面的发展与提高,形成孩子的主体意识与价值观,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和创造,形成孩子的独特人格,促进孩子的全面均衡发展,要使孩子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孩子参与这一过程的主动性,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更要与孩子们进行情感的交流,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的关系,转换理念,确立好位置,做好老师的角色转变,即:孩子的老师、朋友、伙伴、引领者与孩子共同建立和谐民主的氛围,使孩子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2.创设合适的条件,给孩子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在生活娱乐中体验、激发孩子情感、行为的转变,确立积极向上的人格,让孩子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参加,在交流讨论中参加学习过程和提升分辨力,转换角色、培养孩子主动参加的兴趣,在求变中使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合作中使孩子感知同伴之间的互动能提升孩子成绩和社会交际能力,改进人际关系,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3.拓宽教学内容,延伸参与的空间,侧重引导孩子对周边的环境、人、事件进行多方位的观察,拓宽孩子获得理解和认知的渠道,开拓实践活动的容量,引申参与的空间,培育孩子的社会实践与动手能力。

4.坚持不懈,注重细节,养成习惯,在教学与学习的惯性中,老师应该以奉献精神塑造学生,以广博的知识培养学生,以先进的方法引导学生,以优雅的气质影响学生,以文明滋养文明,以和谐繁衍和谐。把孩子的人格培养作为老师职业的最终目的,擦燃孩子的每一点火花,点亮孩子人格之殿堂。

参考文献:

[1]李洋.课程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自尊心人格培养向心力
凝聚侨胞向心力 谱写时代新篇章
马向明:双“星”交汇,打造湾区最强向心力!
用关爱让单亲孩子找到来时的路
浅谈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的“放”与“不放”
创建校园文化,丰盈学生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