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017-08-03陈怡芩
陈怡芩
摘 要: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若能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习惯;小学数学;培养;兴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也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利用课前3分钟的一个小游戏,一个小比赛,一个故事……来抓住学生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力持久而准确,思维敏捷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自己解决发现新规律,是实行知识的再创造。能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是关键。要在研究教材和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和理性材料,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之前,通过预习,把自己能学懂的学懂,能掌握的掌握。学生的个性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力。
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
合作探究是自主探究的深化。合作探究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调控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班级合作”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全过程,合作探究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上认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这个单元,多数我是要求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让原本平淡繁冗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倾听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倾听与表达共同组成与人合作交流的基础。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听——倾听老师讲课,倾听同学发言,方能积极有效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
五、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首先教师要“以身示范”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板书工整,清楚,给学生起到模范作用,针对学生拖拉、磨蹭、马虎、不工整涂改等问题,应加大督查力度,必要时给予相应惩罚;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且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的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总之,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形成过程。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海波.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新课程·小学,2017(2).
[2]苏丽.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6(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