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博物馆如何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服务
2017-08-02袁庆梅
袁庆梅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内容广博。作为保护传承这些历史文化载体的博物馆,正是在这种彰显历史,启迪未来的无穷艺术魅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自觉需求越来越高。
关键词:博物馆;群众文化;相互联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精神文化需求明显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渴望在这里得到文化享受和精神愉悦。由此,各地政府在城市竞争中也逐渐把重心从经济发展和GDP增长转向城市氛围、内涵和品味的营造,利用博物馆来挖掘、凝聚、展现城市歷史中最具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构建和传播城市品牌。
一、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的文化教育功能
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非营利机构,面向全社会发挥独特的文化教育功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努力发展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实施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博物馆教育则是博物馆发展的灵魂。传统博物馆重视藏品的保护研究,是以藏品为中心,以馆舍为基础。现代的博物馆要求把观众视为一切工作的重心,树立“观众第一”的思想,把服务意识真正看作博物馆的生命意识。博物馆要把“观众需要什么样的展览”当作举办展览的动因,把等客上门转向千方百计把观众吸引到博物馆来。不断改善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手段,充实服务内容,让观众真正认为博物馆是最理想的文化休闲场所,以此达到参观、休息、娱乐的目的,形成博物馆与观众相互服务、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良性循环。
加强服务意识,扩大服务范围。长期以来博物馆都以雅文化者自居,拒众人于千里之外,形成了“闭门自守,坐等参观”的模式。单一的服务方式使博物馆即使在免费开放的情况下依然“门庭冷落”,丰富的实物馆藏资源却不能较好地实现它的教育目的。因此博物馆一定要走出象牙塔,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不仅要向观众传达过去的历史文化,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一是博物馆要面向社会,主动融入社会的建设中,把关怀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实践目标,积极适应所在社会文化市场的要求,努力满足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主要承担展出本地区政策导向的展览,乡土教育的展览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展览,在为社会服务中寻求博物馆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二是要加强博物馆与各行业间的沟通,为当地各企业、商业机构服务,如为企业举办企业文化、企业成长历程、企业产品等展览。通过这些展览既为企业作了优雅的文化广告,提高知名度、信誉度与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博物馆自身知名度。三是要多举办一些适应普通百姓的展览,如农业、工业等科普展览,通过此类展览把一些最基本的科普知识介绍给农民、工人等。让此类人群也能真正的感受到博物馆不再是不敢走进的象牙塔,不再是看不懂的瓶瓶罐罐。通过教育和服务,和人民群众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沟通渠道,使博物馆工作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二、拓展博物馆服务新思路
博物馆管理者应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迅速转变观念,拓展服务领域、方式、手段,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要让观众的认识、感悟、休闲、参与等现实需求,都成为博物馆改进服务工作的指向。要通过改进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做到降低门槛不降低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
博物馆要立足观众,开展依托文博教育为主的直观表现形式,切实反映出文化开放、包容、多元和融合的特质。展现的内容和题材广泛又有文博性,是扩大展览宣传方法的有力形式;邀请相关文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为大众传播新鲜资讯、解读文化经典、播撒智慧甘露、激发创新思维。此外,博物馆作为文博界的龙头单位,还加大文物资源整合利用的工作力度,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加强馆与馆之间整合交流与联盟,进一步挖掘文物资源,积极引进省外和国外的藏品资源和重要展览,有计划地组织推出重点展览,形成规模效应。
为了提升广大群众对博物馆功用的认知度,从而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可打造“流动式”博物馆,让文博知识与文化主动来到群众身边。专门举办历史文物图片展进社区、历史文化影展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其中,历史文物图片展可用图文并茂的精品文物展板,来展示木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工作人员还可向当地群众发放博物馆宣传手册,设立专门人员解答群众的疑问,向市民义务讲解我馆的精品文物。这种“流动博物馆”的形式,通过持续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可搭建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激发他们对博物馆的了解和认识,能够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积极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交流作用
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文化的地方,也是传播知识文化的地方,怎样让不同地方的观众不出远门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其他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将本馆的文化传播出去,这也是博物馆工作者们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博物馆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展原则,借助馆藏文物通过与其他馆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搭建一个文化相互交流的平台。这样可以吸引众多观众前往参观。这种合作交流举办展览的形式,既发挥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让地方观众足不出省就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创新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模式。“博物馆不仅仅是历史文物的呈现,也让人们重温历史的再现,人们在这里增长了不少见识,乐享惠民文化大餐,“参观博物馆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体验,我们在博物馆感受历史,获取知识。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体验文化、学习历史、互动交流的场所了。”老百姓参观学习的同时,也增进了公众对博物馆的广泛关注与了解,有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这是一件好事。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对永靖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等方面有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博物
馆不仅仅是历史展厅,更是一所历史学校。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可以让更多的百姓走进展馆,使公众加深对博物馆的了解和认同,亲近文物,传承文化,这是一件尽享惠民文化的乐事。通过博物馆这个窗口了解古代文明和历史进步,能更好地宣传展示黄河流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文明,发挥博物馆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对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必将吸引更多的市民享受到更具特色的文化大餐。
当前,随着人们对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参观博物馆成为了很多民众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文化体验。为此,博物馆在推进文化发展与繁荣中应该做出怎样的贡献,如何以免费开放为中心,坚持创新展览和坚持服务观众是必须重视的问题。是文化主管部门当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木文化权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做好免费开放工作,要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博物馆公益性、基木性、均等性、便利性,并推动博物馆向广覆盖、向高效能转变。
博物馆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无形遗产非常丰富,这些珍贵文物是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使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在群众文化活动和阵地服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壮.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文化部党建在线,2013年6月3日
[2]康宁.浅谈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创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