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做好地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2017-08-02张丽香

神州·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永德文物保护遗址

张丽香

摘要:千秋古郡的永德,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蕴藏着地方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永德历史发展的见证,成为永德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由于种种原因,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很多困难。加强文物保护,必须从地方做起。因此,如何加强地方文物保护和利用,是一个值得探討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经验,就如何加强地方文物保护和利用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文物博物;保护;利用

一、永德文物博物挖掘保护及利用情况

(一)永德现已挖掘征集的文物博物

永德地处滇西边陲,怒江东岸,是西南丝绸之路江东走廊,滇缅往来陆路通道。有着60多万年可考的发展史,有旧石器遗址、新石器遗址,以及青铜钺、红铜锸、斋公寺与红岩崖画、汉代铸犁、唐宋佛足印、明清镇衙石狮、清代杜文秀带兵官印、滇西抗战遗址遗物等薪火相传的文化遗迹和历史文物,22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是永德人民和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现已挖掘和得到保护利用的文物博物3000多件,文化遗址60多处。

根据永德文物博物的历史跨度及特点,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远古时期文物

这一时期有出土的三叶虫、剑齿象等古生物化石50件;石斧、石锛新旧石器31件;铜锸、铜钺等青铜器11件;小勐统大岩房旧石器遗址,崇岗臭水和勐汞观音洞新石器遗址是永德祖先生活的旧基地;距今3000年左右的永康斋公寺崖画及红岩崖画(于1995年10月被临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遗址、石器与崖画的发现,充分证实了早在60多万年前,永德这块宝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小勐统大岩房遗址 此遗址位于小勐统镇南木算自然村大岩房居民点。是一座悬岩之下的两个连壁岩溶洞窟,故名大岩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首次发现有旧石器堆积及古人食余动物的骨骼化石。在遗址采集到文物标本50余件,今存县博物馆。2011年,小勐统大岩房遗址被永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岗臭水遗址 此遗址位于南汀河西岸、龙竹洼小河南岸。20世纪50年代至今,先后在臭水岩房洞口及附近,成批出土了石斧、石锛,以及加工石器所用的磨石。其次,还有古人用火遗迹保留,还有长柄青铜钺、纹青铜钺等文物出土。经多方考据,臭水岩房是古人类栖息聚落遗址。同时,也是新石器制作的一个加工点,具有新石器到青铜器赓续相承的特征。2011年,永德县人民政府将该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斋公寺崖 斋公寺崖画位于送吐村西约2公里处,崖壁呈厦状,面向正东,崖下有壁龛和人工洞孔多处,亦有斋公寺遗迹,崖画绘于崖面中右部,共有各种图形25个,内容为牧马、骑马和猎鹿等。

红岩崖画 红岩崖画位于忙度村委会红岩村南约0.5公里的红岩山崖,崖壁高约30米,宽约100米,崖画绘于洞外东侧崖面,有人物、动物、同心圆、手印和框形图形共50余个。

2.汉、唐、宋、元、明、清时代文物

这一时期有佛祖足印等石雕30余件;楚郡功德碑等碑刻11件;土炮等古兵器10件;旧城吻脊兽等土陶11件;杜文秀义军行营翼长之篆等印章2件;望隆桑梓匾等木刻3件;贝币480枚;明清铜钱26枚;明清纹银5锭;佛经等古籍5部;地情书刊45本等。

诸葛炮楼山 据《镇康县志初稿》载,八角楼山诸葛炮楼为蜀汉建兴3年(225年)诸葛亮率部平南中时开辟的军事据点,目前仍可辨的建筑遗迹有南北长11.1米,东西宽8.7米,面积97平方米的夯土墙基。

小寨佛寺遗址 元明时期的永康河东岸小寨佛寺,至今佛祖足印石雕供盘和小佛龛供圈、佛首尚存,(佛祖足印石雕供盘:长1.88米,宽0.77米,厚0.19米,刻有二龙抢宝及196个生物或器具图案),尽显了永德元明时期宗教的发展和繁荣。

明清土司墓碑 在永德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土司治境时间约二十代近五百年。现在,土司镇衙石狮,明代修建楚郡公所功德碑,清代嘉庆土州免验骡马碑、明清两代土司碑墓大量浮雕、光绪丁末永昌郡守改土归流诗碑等单件金石文物,依然保留完好。已经成为永康土司千年沧桑的佐证。

回民起义遗址 清咸丰11年(1861年)正月,杜文秀帅兵反清,控制全县长达14年之久,县境内仍遗留着回民山、回民坟、回民洞,水井、腊染、坟墓等遗迹,现存“行营翼长之篆”“干城后将军篆”“云麾之篆”三方带兵官印。

勐波罗河链子桥 勐波罗河链子桥是永德改土归流的见证,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六年(公元1908年),桥长30米、宽2.3米,以8根铁链连为桥面,每链由100个环相扣而成,上铺方木板,左右侧各有一根铁链扶手。1953年之前是镇康、永德通往永昌府的重要古道。

永康州长陈文光夫妇殉难碑 此碑现存于永德县博物馆。碑头刻有“二龙戏珠”图案,该碑反映和记载了永德历史重大事件和变迁,再现了陈文光夫妇身献国民的壮志豪情和刚烈之气。

3.民国时期文物

民国时期的永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成为边陲前哨。国难临头,永德人民为保家为国,积极投身到救亡图存的抗战中,其悲壮史诗,永载史册。挖掘、征集到民国时期印章17个;二战美军飞机残骸24件;“奋勇追歼”等锦旗奖状6件;匾额3件;有江东沿线壕堑、滇缅铁路遗址、大雪山坠机遗址、云岭守备指挥部等10多处抗战遗址;记载下张浩、朱家壁、纳汝珍等一批地方豪杰勇士。

4. 1950—1978时代(和平解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文物

此阶段有大雪山剿匪遗址、清匪反霸、土地改革、互助合作、永德镇康分县、文革历史等实物及文字图片等,展示着永德人民经过岁月洗礼开始抒写新篇章。

5.改革开放以来的文物

此阶段有大量反映永德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成果的相关图表、文字,是一部永德人民自力更生的发展史。endprint

6.其它类文物

茶马文化 远在汉唐时代,永德驿道已与西南丝绸之路相通,成为大理、保山通往缅甸的江东走廊。大白棉纸、茶叶等一些土特产品流如中原;内地铸锻、烧陶等先进工艺传入县境。挖掘保护的有县内保存的古驿道、古桥(勐波罗河链子桥、南班桥);马帮用具实物26件;传统制茶工具25件;传统茶叶样品30件;相关文字图片等。茶马古道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

民族民俗文化 永德县地域宽广,民族众多,除汉族外,还有21个少数民族聚居,不同民族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它包括了音乐、舞蹈、服饰、节日、婚丧嫁娶、祭祀礼仪等内容。折射出永德县各民族不同的传统文化、艺术风貌和审美觀,蕴涵着永德浓郁的边地民族文化风情。挖掘征集的物品有德昂族等民族服饰六大类30件;佤族等民族银饰品204件;传统度量衡具5件;传统狩猎工具12件;彝族等民族传统乐器12件;犁耙等传统农耕工具18件;纺织、造纸等民族手工业工艺品5件等。

(二)永德县文物博物保护利用现状

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地方文物,永德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文物进行保护利用。

1.修建博物馆,对文物博物进行保护利用。

在省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永德县博物馆已于2010年7月11日正式落成,总建筑面积为5950平方米,其中展区面积2400平方米,主体工程投资1168.35万元。

永德博物馆属综合性博物馆,根据永德县已挖掘、征集的文物博物的历史跨度及特点,在省市有关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准永德博物馆文物布展的主题定位(主题:江东走廊、千秋古郡;定位:综合博物馆);2010年3月,完成了《永德博物馆陈列布展设计大纲》方案开始布展;2010年6月,用序厅、历史文化进程陈列展区、茶马文化陈列展区、民族民俗文化陈列展区,完成一个以马帮为线索,通过以地域景观、地域板块、历史段板块、民族板块的形式串联整个永德自然、历史和人文状况,将永德博物馆建成一部永德“通史”, 3000多件文物及博物的布展全部完成,于7月11日正式开馆。开馆6年多,共接待国内外观众82万多人次,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我家乡教育的重要窗口和载体。2012年11月,永德博物馆被命名为“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永德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对文化遗址进行保护开发,充分发挥遗址作用。几年来,永德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先后对小勐统大岩房旧石器遗址、崇岗臭水和勐汞观音洞新石器遗址、红岩崖画、回民起义遗址、勐波罗河链子桥、滇缅铁路遗址等20多个文化遗址进行了修复和开发,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建成学习、观摩、旅游观光点,对遗址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3.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研究开发。近年来,永德县对21个少数民族文化,包括其建筑、传统工艺、歌舞、服饰、饮食、民风民俗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及挖掘,完成了1项国家级、2项省级、15项市级、8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对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永德文物博物保护及利用的现实意义

1.做好永德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永德的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永德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要载体,是维系永德各民族团结一致的纽带。

2.永德的很多历史文物,承载着漫长的发展历史,蕴藏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教科书,它将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3.永德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做好保护利用工作,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4.做好永德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促进永德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永德文物保护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

文物保护和管理利用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主要经费来源还是靠政府财政拨款。2007—2011年永德开展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国家配备设备,永德县财政拨款10万元; 2013——2016年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投入省级财政资金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5万元。投入资金远不能满足全县需挖掘保护文物工作需求。今后,需继续挖掘的文物和文物保护单位在数量上会继续增加,文物保护工作的担子也会更重,所需资金也会更多,而经费匮乏是影响和制约此工作的瓶颈。

(二)保护意识淡薄

在进村入户和田野调查中,时常发现文物古迹被遗弃或破坏的现象。大量分布在乡村的文化遗产被有意无意损毁,大量珍贵文物被偷运出境、自然腐蚀、风化,或因市镇建设遭致破坏。例如永德县境内的永康土司墓群,在继1958年大跃进和1967的“文革”“破四旧”中砸烂墓群之后,有很多的土司文物被百姓搬回了家,因得不到合理保护,腐蚀风化损坏很严重。

(三)专业人才匮乏

地方文物博物工作严重缺乏专业人才。目前,在永德从事文博工作的人员中,没有一个是文博相关专业毕业的,而目前的文博工作,急需开展大量的历史考古、文物鉴定、保护利用等工作,但因缺乏人才,加之没有相应的资质,所以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得不到及时合理开展,使得文物保护存在着不完善性、不规范性、不科学性。

四、做好地方文物博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几点建议

文物保护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6号公布施行,使文物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得到有效的保护。但由于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 艰巨的工作,要全面推进文物事业的发展,根本在于更新观念,强化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的文物工作“五纳入”的要求狠抓落实。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结合永德实际,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endprint

(一)建立文物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2010年6月成立永德博物馆,经费开支及工作人员工资,由永德县财政全额拨款,同时整合文物管理所资源,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机制经费得到一定保障。博物馆首推出的《江东走廊、千秋故郡》的地方历史与民族风情综合性系列展,就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赞誉。但是,要进一步做好我县文物的挖掘和保护利工作,必须投入更多资金,一是地方财政要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二是要激发社会各阶层人士保护和利用文物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变单一靠政府拨款的经费投入机制,同时宣传和组织地方群众,对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庙塔、楼阁、祖祠等,发挥其主动修缮、主动保护的思想,加强指导,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

针,多渠道筹款,严格按照修缮文物的要求维修保护文物,如永德县滇缅铁路遗址、勐波罗河链子桥勐板乡张浩故居、永康送吐的佛塔修缮等就是这样开展的。

(二)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保护文物、重视文物开发的意识

一是要加强对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进行宣传,文物有不可再生的属性,要使各乡镇各部门增强历史责任感,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地了解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借助县上各种节庆平台、5.18世界博物馆日、免费开放日等举办地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系列活动,普及文物保护相关知识;二是加强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公安、海关、工商等部门查处有关文物的案例,进行以案释法教育,支持鼓励文物管理人员和广大群众同文物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让全社会关心支持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三是建立普及文物保护宣传体系,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增强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分别向中小学生进行文物宣传教育、专题讲座、专题展览和举办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中小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爱国热忱。如永德就实行文物工作人员进校园专题讲座等,培养学生认知身边的文物及文物保护的相关常识,树立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懂得文物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加强文物馆藏的日常保护

一是文物库房要有必要的文物保管设施,配备存放文物藏品的专柜,各类文物藏品要按类有序存放;二是加强文物保管的软件设施的配备,建立文物藏品数字化管理,认真执行《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三是要加强文物的安全保卫人员的培训,健全安全保卫制度,特别对文物库房和陈列展室重点加强防范,配备安全防范监控设施。如永德就把挖掘征集到的文物博物,根据历史跨度及特点,在固定展厅、临时展厅、文物库房等布展及存放,博物馆配有文物工作室、值班室,有供电、供水、通讯、消防、安保等设备设施。

(四)充实和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文物专业队伍建设

一是要适当提高文物工作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二是开办各類文物保护宣传培训学习班,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让掌握专业技能的文物工作者加入到文物保护行业,通过科学化、专业化管理,使文物不受损坏或延长其“寿命”。采取以老带新等办法,让年轻人参与实地观摩、考证,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三是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培养一批懂专业、懂管理的现代科技复合型人才,促进文物开发、保护、管理,利用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

结束语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光靠文物部门的力量还不行,更主要的是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人民群众要增强文物意识,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自觉自主参与到文物保护的义务中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必须动员起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为文物保护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全社会和全体公民都成为文物保护利用的再生力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永德文物保护遗址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肖永德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永德实验小学:为少先队员的幸福童年添彩
日夕空驰永德心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名胜古迹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