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数学课堂活力

2017-08-02黄晓莉

神州·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黄晓莉

摘要:数学是一门关于问题的学问,持续有效的问题提出与解决,对于数学学习进程的推进,其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问题在其中的参与程度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少有学生主动就某个问题展开思考,这是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典型表现,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意识;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比较强的学科,在数学领域有无穷的发展空间,各种知识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要学好数学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一、问题意识的分析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喜欢问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们还有没有疑问。但是往往回应的都是一片沉默,这是不是代表学生都已经掌握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呢?是不是他们就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众多类似的问题呢?其实不然,这个沉默往往代表着学生的茫然,他们不知道还有什么疑问,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了老师传输的知识,但是并没有去认真思考。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1.创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只有建立一种真诚的信任和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学才能获得成功,这依赖于安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所以,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融洽、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充满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和疑问的时间与机会,要鼓励学生质疑与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大胆地怀疑教材,允许说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不仅要鼓励与表扬提出具有深度和创新的问题的学生,对于提出错误和肤浅问题的学生,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与批评,要对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态度和勇气给予肯定和表扬。

例如,在学习平面向量时,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设定单位长度为1,用别的单位长度表示不行吗?对这样类似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带领学生去分析,让学生懂得使用“1”作为单位长度,在解题运算上的便利。然后让学生完成习题: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满足下列图形变换的伸缩变换:直线x-2y=2变成直线2x'-y'=4帮助学生加深对与单位长度为“1”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思想,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

2.强调主体意识,让学生想问

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导致他们的读题和解题能力较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解题过程,强调学生解题的主体性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举例说明,教师在教到图形的时候,可以从“抛物线与圆相交所得的面积”的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完成完整的解题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比如说题目是“在抛物线y2=2px(p>0)上,从O点出发引两条弦OA、OB且OA⊥OB(O为坐标原点),则AB必过定点。”当学生看懂题目时,为了解题的方便,应该先根据题目画出图形,接下来就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列出抛物线的公式,按照一定的解题思路步步推导,最后得到答案。完整的解题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让学生先读懂题目,将题目的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然后说明自己认为题目应该用到书本的哪个知识点,最后将自己的总体思路进行具体的阐述。

3.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问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也。让学生掌握知识是前提,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学习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培养学生敢问、想问的基础上要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学会提问,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我们要指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知识的重难点处、思维受阻处提问,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解题的分析过程中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概念、公式、定理具有一定的严谨性与逻辑性,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针对关键词与适用条件来提问,从而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与积极分析,进而深刻地掌握与理解、灵活地运用知识。如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數列。理解这个概念的关键在于“从第二项起”和“同一个常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这两个关键处提问,如果只存在一个条件是否可以,并让学生举出反例来说明。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得学生理解更透彻、记忆更牢固、运用更灵活。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勤问

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者思考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学习氛围去学习,在不断地学习、探讨的过程中,尝试着努力进步,就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而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最好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变成数学知识,联系数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解答生活疑问,这样就能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以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例,如:甲、乙两个工厂,甲厂位于一直线河岸的岸边A处,乙厂与甲厂在河的同侧,乙厂位于离河岸40km的B处,乙厂到河岸的垂足D与A相距50km,两厂要在此岸边合建一个供水站C,从供水站到甲厂和乙厂的水管费用分别为每千米3a元和5a元,问供水站C建在岸边何处才能使水管费用最省?这里就是利用导数原理,我们知道供水站C建在A、D之间距甲厂20km处才能使水管费用最省。这就是商业活动中的利润问题,如何才能使得利润最大化,这就是数学在商业中扮演的角色。这也是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的生活问题,我们平常都会计算,比如,如何布置房间才能使空间最大化地被利用等,这些都是数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这样不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还能激发学生问问题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之余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通过自主的学习或者合作的学习方式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宗田,殷树欣.高中数学和谐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2016(9):00261-00261.

[2]李建成.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6(19):55-56.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