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影响

2017-08-02吕艳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校本家乡

吕艳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在强化知识理解、素养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本文围绕校本课程在激发兴趣、提升活动参与度、开发资源、促进资源利用、强化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谈谈自身的教学体会。

一、激发兴趣,提升学生活动参与度

校本课程以学校基本资源为依托,结合学校教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文化资源及学生实际,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开设的,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更好地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开设的“我身边的安全校本课程”,从学生的学校安全、社会安全、家庭安全等方面开展安全知识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从中了解到学校安全、家庭安全及社会安全对个人的重要性,从思想认识上发生转变,切实提升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从而为以后的安全行动作好铺垫。在学生思想发生转变基础上,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安全调查活动,发现身边的安全问题,结合具体的安全事例加深警示,积极进行安全调查综合实践活动,发现学校、社会、食品、交通等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给身边的人提醒,同时针对安全隐患问题提出合理的整改建议,為有效避免安全问题提供保障。

二、开发资源,有效推进资源利用

校本课程立足于自身资源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对学校、学生、家庭、乡土等多种资源进行筛选,有选择性进行利用,充分发掘出包含在其中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教育资源,并加以深化提升,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1.学校教育资源的拓展。学校教育围绕国家课程方案展开,有计划地加强学科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知识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有针对性开设与学科知识联系密切的校本课程,如围绕语文学科开设乡土文化探究学习、结合地理学科开设家乡风貌的调查、与生物学科相关的自然资源调研、围绕音乐课开设的家乡歌谣学习等,既加深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又促进校本课程资源的研发利用。

2.自然资源的开发。自然生活与学生息息相关,及时将自然生活融入校本课程中,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通过对家乡自然风貌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对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资源及经济特色等有全面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情感。

3.家庭资源的利用。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如家庭文化氛围、教育方式、家长个性特长等,在课程开设中,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家长资源,提升学习活动的质量。如在开展家乡文化探究活动中,有的学生家长的剪纸水平很高,可以作为活动的指导教师,开展剪纸活动相关指导,大大提高了学习活动的针对性与活动质量。

三、强化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校本课程立足学生、学校、学科知识、相关资源,有机结合统一后形成综合性的探究活动,活动中小学生主动参与,提升了学习兴趣,训练了动手、动脑等能力,促进了认知、思维、交流、沟通等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提供了保障。

如有的学校结合实际开设乡土文化课程,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开展活动,先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主要有:了解家乡自然风光、资源特色、风土人情及文化等,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资料及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再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开展活动,如自然景物组、特色资源组、文化组等,从不同角度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利用一段时间进行搜集整理,教师进行过程指导,最后进行成果展示。

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立足学校、学生实际,促进了整体资源的有效运用,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精神。

作者单位 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

编辑 聂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校本家乡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