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内心的善

2017-08-02贾文军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良知陶行知做人

贾文军

一、对教育的理解

从事一线教育近十年,有时候自言自语“什么是教育?”从备课、上课到批改作业,这样的工作是不是真正的教育,能不能达到教育真正的目的。有时候自己躺在床上静静地想,假如将来自己退休了,清闲的生活可能让自己感觉到不适,还不如回到学校上几节课、批改几本作业。等到某一天,死神降临到自己头上,我们再来回顾一生,可能会感慨“这一辈子自己干了个啥?”难道只是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样的工作重复一生,最后盖棺定论,美其名曰“教育工作者”。如果这样,教育岂不是有些单调,人生岂不是有些乏味?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可见对教育的理解,古今中外是仁者見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教育就是通过“教”这种手段,来唤醒内心深处的善,从而达到善的自觉。

二、以“善”引领学校教育

近些年,我校确立了“好人教育”的办学使命。学校通过诚信售水、诚信借伞、“321”师生综合评价等活动践行这一使命。以诚立身,以信立德,不断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让教育回归到育人的本真。涌现出见义勇为而名扬三秦的好学生夏雨含;在高冠峪勇救落水儿童的好老师李宣等,“好人教育”硕果累累。其实这些感人事迹就是人内心善的自觉流露。正如孔子认为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仁就是一种内在的自觉。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教学生做人。

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中,教育同样喜欢短平快。成绩是最容易见到效果的,所以我们热衷于此。于是我们把教育的根本“教会学生做人”丢掉了。我认为中学毕业十年后,如果一个学生还能记住中学老师的十句话,那么中学教育应该是成功的。这里的成功绝非来自于成绩的高低,而是一个人内心善的延伸。一所学校在统计有多少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毕业后数年,又有多少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这一思想比较深刻地阐释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是学校的延伸,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社会。可见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亡、社会的稳定。只要我们不违背教育的初衷,我们在教他们做人的同时,也就不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对“良知”的唤醒

人文教育在于提高学生对是非好坏的判断力,让他们知道人应该有道德的底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教育在于唤醒,唤醒心中的良知。在学校,学习不是考试制度下的一种被动驱使,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学生的一种自觉。在社会,每个人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其实就是一种对社会的贡献。良知听起来很虚无,但它代表的是一种社会的正能量和精神财富。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以这种赤子之忱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其终生。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是辛苦的、更是默默无闻的。既然选择了,我们就无任何怨言,就应该肩负起这份责任。用一种大爱精神将内心深处的善传递下去。做一位有思想的人,用自己的思想去唤醒另一种思想。正如马克思所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惠安中学

编辑 薛小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良知陶行知做人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良知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成功箴言
“良知”的义务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良知
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