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浅析

2017-08-02王珂

卷宗 2017年7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摘 要:生态社会主义出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其中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且成效颇丰,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的改革为例,在成功促进经济转型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同时,改革的推进任重而道远,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仍需要进一步努力。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生态社会主义;攀枝花改革之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目前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同时其中也反映了一系列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下面以四川省攀枝花市在发展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经验为例,并结合当前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思想来具体阐述:

1 生态社会主义的内涵

生态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比较有影响的社会主义流派之一。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如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本质上是生态危机,而不是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利润的追求是生产的唯一目的这决定了资本家们对待自然的漠视态度,他们把自然看作是可供肆意掠夺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的对象;要想消除生态危机,必须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彻底的变革,使新型的绿色生态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等。[1]

虽然目前其本身在理论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生态社会主义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它主张建立一种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生态环境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所以生态社会主义的前景很被看好,有人甚至乐观预言说:“它将成为21世纪最富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思潮”。[2]

2 攀枝花市发展中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1、攀枝花市的发展历程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于此。建国后初名为攀枝花特区,1987年,更名为攀枝花市。该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铁矿资源,占四川省铁矿探明资源储量的72.3%,是中国四大铁矿之一。这也就奠定了攀枝花成为我国钢铁之城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了其工业发展的道路。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钢铁冶炼业等一度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大量排放,矿产资源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而且经济增长过度的依赖于第二产业,经济结构单一。

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攀枝花市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走上了一条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佼佼者。

2、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在攀枝花產业转型中的体现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与传统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都陷入了一种经济发展的狂想之中,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促进经济的发展。然而在生态社会主义者看来,经济的发展不能唯GDP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超过了自然的可承受力,将会导致全球生态危机的爆发。攀枝花因矿而建,因钢而兴,采矿、冶炼业在其经济中占比最高时达到90%。作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钢铁基地,攀枝花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钢铁、煤炭等行业面临深刻调整,攀枝花产业结构单一、资源环境受约束的发展瓶颈也日益凸显。

2005年2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开学典礼上,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3]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规划建议三个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这是指导“十三五”期间中国发展的新的“思想灵魂”。其中绿色发展的理念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这些与生态社会主义中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理念有很大相似之处。攀枝花市在近几年发展的过程中以这些理念为指导,根据自身的条件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发展结构的成功转型。首先,根据自身气候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冬季养老旅游业。攀枝花冬季20度的平均气温与充沛的日照十分适宜发展养老度假、旅游休闲等健康产业,加上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仅去年冬天,就有13万外地老人涌到攀枝花过冬,全城一房难求。这一产业的兴起为攀枝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次,为培育新产业,攀枝花顶着财政收入下滑的压力,关停了100多家小矿山、小钢厂,压缩钢铁产能400万吨。在把传统钢铁产业减下来的同时,攀枝花把土地、资金等更多的资源加给了健康养老产业。再者,在对待钢铁产业采取“去粗求精”“以创新求发展”的态度,作为全国唯一的资源创新开发实验区,攀枝花开始打造钒钛精深加工产业链,传统钢铁产业内部也在进行调整,市场前景广阔的高铁用轨成为主打的拳头产品。如今,攀枝花健康养老、旅游文化以及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从无到有,在全市经济中占比提高到25%,并正以每年3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工业、建筑业占比下降到71%,但技术水平、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这正说明攀枝花的发展走上了一条绿色生态的健康可持续道路。endprint

3、 攀枝花市未来的改革发展走向

生态社会主义在经济上认为要摒弃传统的经济模式,主张以生态平衡为中心的经济模式。作为生态社会主义支持者的德国绿党指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那些党派的经济和财政政策,既不关心生态方面,亦不考虑人民的长远利益,他们主要关心的是促进破坏性的经济增长。”[4]因此他们主张建立一种既能满足全体公民的真正物质文化需要,又不至于破坏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的生态平衡的社会经济模式。[5]攀枝花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毫无疑问,仍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趋势,进一步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路

攀枝花的转型之路恰恰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1%,比第二产业高出14.7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9.7%。8月份,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1.8%,增速比整个工业增速快5.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增速加快。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那么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路在哪里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尤其是要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同时充分调动各地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中央为主导,各地共同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推产业转型,结构优化。

总之,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借鉴吸收生态社会主义等其他思想中有益的理念,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郑国玉:《生态社会主义构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8页;

[2]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9页;

[3]胡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

[4][美]弗·卡普拉、查·斯普雷纳克:《绿色政治:全球的希望》,石因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148页;

[5]王伟光、康绍邦:《社会主义通史》第7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54页。

作者简介

王珂,男,河南商丘人,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在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学习。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